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2023年梧州龍母文化(5篇)

2023年梧州龍母文化(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17:17:50
2023年梧州龍母文化(5篇)
時間:2024-03-20 17:17:50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梧州龍母文化篇一

一、梧州市龍母文化旅游節(jié)暨經(jīng)貿洽談會簡介及活動結構

“龍母文化”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嶺南文化,在西江流域、珠江流域民間有很大的影響、享有崇高的地位,久負盛名。龍母,是傳說的戰(zhàn)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歷史上一直被兩廣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人民敬仰為豢養(yǎng)五龍、雨澤萬方的神。每逢農歷五月初八,即傳說的龍母誕辰日,這一地區(qū)的民間都舉行傳統(tǒng)的“龍母誕”開誕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龍母信仰特別是在粵、港、澳地區(qū)較為廣泛。每年都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朝拜,特別每年龍母誕(農歷五月初八)民間都會自發(fā)舉行聲勢浩大的開誕儀式。以龍母文化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以旅游推動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2000年起梧州每年農歷五月初七至初十舉辦龍母文化旅游節(jié),歷期3天。

以龍母文化為主題,融合地方民族文化活動,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結構內容包括:龍舟比賽、“吃在梧州”旅游美食活動、鴛江夜游、焰火晚會、“龍母誕”開誕儀式、賞燈會、民俗歌舞表演,以及召開歷史文化研討會和經(jīng)貿洽談會等。

二、各種活動所針對的目標客戶及其提供給營銷者的價值貢獻

(一)、活動分類及針對的目標客戶分析

根據(jù)龍母文化旅游節(jié)舉辦的相關活動,根據(jù)我的理解可以總結為三點:(1)“龍母誕”開誕儀式為節(jié)事的主要內容:龍母,是傳說中戰(zhàn)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歷史上一直被兩廣地區(qū)的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等地的人民敬仰為養(yǎng)育五龍、雨澤萬方的神。它的誕生滿足了梧州、粵、港、澳等這些地區(qū)尊奉“龍母”的香客的需求,吸引這些龍母信仰者的前來;(2)歷史文化研究會、經(jīng)貿洽談會為主活動的繼續(xù)延伸。節(jié)事的設計者不僅僅考慮的是單純的文化旅游節(jié),更多的是為梧州明天的發(fā)展的考慮。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要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區(qū)的研究學者前來梧州進行研討,在進行各地區(qū)歷史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傳承了梧州的歷史文化。經(jīng)貿洽談會的元素參與其中,主要針對的是吸引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國外的投資商前來梧州投資,其中囊括:水力發(fā)電、房地產(chǎn)業(yè)開發(f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寶石加工等項目;(3)龍舟比賽、旅游美食活動、鴛江夜游、焰火晚會、賞燈會、民俗歌舞表演是圍繞主活動而設計的輔助旅游活動結構,這些活動的逐漸添加,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來,為這些活動逐步轉型成利于梧州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業(yè)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給營銷者提供的價值分析

價值買點:

1、傳播與繼承“龍母”文化,以及相關活動的策劃與出現(xiàn),更豐富了旅游項目的活動,使其更具可觀性。豐富旅游活動,完善旅游結構,吸引更多旅游觀光顧客前來,并帶來相關經(jīng)濟效益;

2、樹立梧州市的形象,提高梧州市的知名度、美譽度,促進城市綠化、城市整潔等城市環(huán)境的發(fā)展,完善城市相關配套設施。再就是促進市區(qū)文化素質的提高;

3、吸引投資商來梧州投資,完善經(jīng)濟結構,發(fā)展多種經(jīng)濟,為全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新的交流、推介、招商平臺;

梧州龍母文化篇二

龍母文化

——西江民俗

摘要:民俗屬于文化的一種,深深烙印在人們日常生活以及精神世界中。龍母文化是西江民俗的核心文化,對西江流域以及港澳的人們影響深遠。本文探討龍母文化的起源以及發(fā)展,對西江流域人們的影響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現(xiàn)象。

關鍵詞:德慶悅城、龍母文化、起源、民俗、龍母祖廟

一、龍母起源

1.發(fā)源地的地理因素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這一地區(qū)的文化特點和發(fā)展進程。嶺南特殊的環(huán)境條件造就了這里特有的人文景觀,龍母文化便是在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下形成的。

據(jù)有關記載及龍母廟古跡所在地可知,龍母文化發(fā)源地在今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悅城江水口。此地位于廣東西部,西江北岸,上通梧州,下達肇慶、江門、廣州等地,地處西江下游梧州與廣州之間咽喉位置上,是水路航線中心、西江下游重要河港和物質集散中心。悅城正處于連接梧州與廣州的中間位置,是中原與嶺南交通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成為中原先進文化與嶺南本土文化的交匯點。自古以來認為此地是一塊風水寶地,龍母與堪輿大師曾為此爭奪斗法,龍母最終獲勝,并在此地落地生根,她的陵墓也在這里。

另外,悅城地三江合流,地勢險要,極易造成水災,利于龍母崇拜的產(chǎn)生。德慶縣位于西江中游北岸,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南臨西江,內地丘陵與河谷交錯;地勢自北而南傾斜,悅城河與馬墟河分踞東西,由北而南,注入西江。悅城鎮(zhèn)位于縣境東南部,東與高要縣接壤,南臨西江,與云浮隔江相望,境內多屬丘陵地帶,北高南低,悅城河流經(jīng)境內至悅城好匯入西江。沿江河村落處于低水地區(qū),每逢雨季,常受洪水淹浸。

【1】

此處“臨江江水自西粵來,謂之西水,每歲夏秋間,淫雨連日,則江水暴漲,漂屋廬,城中亦可行舟,乃塞城門以抵之,城外江口又多咫風,夏日時作,發(fā)屋拔木……每四五月,西水發(fā)時,粵西大山深澗,沖下孔雀糞及毒蛇、毒蟲、紅虹叫等惡水,由封川、德慶繞郡而東,水如黃河之濁,飲之腹腫悶脹,所謂瘴毒也?!薄?】瘴毒伴隨暴雨而至,惡劣程度可想而知。

一方面為交通要塞、都會中心。一方面環(huán)境惡劣。崇尚孝德、庇佑風調雨順的龍母極能滿足當?shù)氐男叛鲂枨蟆?/p>

2.龍母的故事

龍母的故事是廣東民間傳說中流傳較廣的一則人物傳說,她是西江流域的水神,也是古百越民族的一位宗祖神。在整個西江流域,不光是水上人家還是陸上居民,幾大部分都信奉龍母,其廣泛和深入程度遠遠超過媽祖、龍王、水神、河伯、海神等水神。

關于龍母故事的最早記錄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是容肇祖、葉春生、徐亞娟等學者認為唐代廣州司馬劉詢的《嶺表錄異》最早記錄龍母的傳說,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對其有所補充發(fā)展;第二種是蔣明智、劉雪梅等學者認為南朝劉宋年間沈懷遠的《南越志·端溪溫媼》;第三種是以晉代顧微《廣州記》的悅城龍母傳說,但是原文亦已佚。

對于龍母故事的發(fā)展,我引用徐亞娟的《珠江流域龍母傳說的展演》[3]一文中的觀點,故事的雛形階段——南朝劉宋時范曄的《后漢書·竇武傳》的《竇氏蛇》;晉代顧微的《廣州記》,具備了龍母傳說的核心情節(jié):龍母養(yǎng)龍和斷龍尾,這是迄今為止最早記錄龍母養(yǎng)龍和斷龍尾情節(jié)的文本;干寶撰著的《搜神記》的《竇氏蛇》:女子生蛇,棄蛇野中;母亡,蛇歸祭母,哭母;陶潛所作的《搜神后記》中的《蛟子》:女人生龍子,龍子回家望母,母死后龍子又前來祭母,哭母這三部分構成。這個記載已經(jīng)包含后世龍母傳說的兩個重要情節(jié):蛟子長成后離家以及母亡后蛟子前來拜祭,這些故事可以看做是龍母傳說的原始形態(tài)。故事的成型階 ——唐宋時期,以唐代劉恂《嶺表錄異》[4]所記載的《悅城龍母》為代表:

溫媼者,即康州悅城縣孀婦也“績布為業(yè)”嘗于野岸拾菜,見沙草中有五卵,遂收歸,臵績筐中“不數(shù)日,忽見五小蛇殼,一斑四青,遂送于江次,無意望報也”媼常濯浣于江邊,忽一日,魚出,跳躍戲于媼前,自爾為常“漸有知者,鄉(xiāng)里咸謂之龍母,敬而事之”或詢以災福,亦言多征應“自是媼亦漸豐足”朝廷知之,遣使征入京師“至全義嶺,有疾,卻返悅城而卒,鄉(xiāng)里共葬之江東岸”忽一日,天地冥晦,風雨隨作,及明,已移其冢,并四面草木,悉移于西岸矣“

而南朝沈懷遠的《南越志·端溪溫媼》[5]也有此記載:

昔有溫氏媼者,端溪人也”居常澗中,捕魚以資日給“忽于水側遇一卵,其大如斗,乃將歸,臵器中”經(jīng)十許日,有一物,如手掌,長尺許,穿卵而出“媼因任其去留”稍長二尺,便能入水捕魚,日得十余頭“再長二尺許,得魚漸多”常游波中,縈回媼側“媼后治魚,誤斷其尾,遂逡巡而去”數(shù)年乃還,媼見其輝色炳耀,曰’:此龍子,今復來也“(因得之,盤旋游戲,親馴如初”秦始皇聞之,曰’:此龍子也,朕德之所致“(乃使以赤圭之禮聘媼”媼戀土,不以為樂,至始興江,去端溪千余里,龍輒引船還,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數(shù)四,使者懼而卒,止不能招媼“媼殞,葬于江陵,龍子常為大波,至墓側,縈浪轉沙以成墳,土人謂之掘尾龍”南人謂船尾龍掘尾,即此也" 從內容來看,《嶺表錄異》相對于《南越志》所載龍母傳說的文本也有所變異:一是將老婦人說成是喪偶的寡婦,說明傳說所在的時代更進步了,因為一般的感生神話都發(fā)生在只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的母系社會,情節(jié)也大多是老婦人或未婚女子感孕育子,并未提及有配偶的,而將龍母的身份轉變?yōu)楣褘D,說明當時社會已由群婚進化到對偶婚的文明時期;二是將龍母的職業(yè)由‘捕魚以資日給’變?yōu)椤儾紴闃I(yè)’說明龍母傳說所在的時代已由漁獵社會過渡到農耕社會。

南朝劉宋年間沈懷遠的《南越志·端溪溫媼》從以上背景來看,更貼接近故事的最初面貌,我雖不是土生土長的德慶人,但是從小生活在那里,對于龍母的故事也有所耳聞。在德慶民間流傳的故事版本是:龍母是從西江上游飄流下來的一個棄嬰,后被漁父梁三收養(yǎng)而長大成人。故事后續(xù)就和《南越志》所述的相差無幾。著名學者蔣明智認為[7]:《南越志》系南朝劉宋年間(420—479)沈懷遠(411—470)所作,記載三代至晉嶺南地域沿革、地方山川名由、民間傳說、風俗習慣以及珍稀物產(chǎn)。自宋代 《太平寰宇記》到清代 《淵鑒類函》,其中所引 《南越志》之 《端溪溫媼》,具有內容的一致性和歷史的連續(xù)性,可以形成 “證據(jù)鏈”,由此證明沈懷遠 《南越志》記有 《端溪溫媼》的可信性?!钡菑挠涗洉r間上來說唐代的《嶺表錄異》可能是最早記錄完整版本的龍母傳說[4]。

我們可以從龍母傳說中得到一些啟示:第一,龍母是由西江上游漂流而來的女嬰,暗示了這支氏族來源于西江上游并沿西江遷移的歷史。西江上游是古駱越地,那么龍母的族源與駱越(即后來的理人,后又衍為壯族)有親緣關系,由此可以理解在兩廣四市(廣東德慶、廣西南寧、岑溪和梧州)爭相打造龍母文化這一旅游品牌。時至今日,廣西藤縣每年都會有一批人前來悅城祭拜龍母他們稱之為“探阿嘛”(奶奶)[6]。

經(jīng)唐宋的發(fā)展,明清以來的龍母型故事更加完備,形態(tài)上也有了變異。清代以來的龍母傳說,角色中增加了父母和六姊妹,連父母的姓氏,龍母某年某月的生辰都知道了。情節(jié)中增加了龍母濟物放生,豢養(yǎng)白鹿及五秀才守制等龍母的故事,到此可謂極具完備。另外與龍母相關的故事是:龍母與風水先生賴布衣斗法。葉春生還把俗語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與龍母掘尾龍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

無論龍母的故事怎么發(fā)展完善,關于龍母的圣跡都不變:溫媼能織能漁,撫養(yǎng)五龍有德,助鄉(xiāng)里整治水患洪澇,執(zhí)仗護航保護人們生命財產(chǎn),行善積德,消災除禍。龍母神崇拜自秦代開始,雖屬于民間信仰,但由于顯靈不斷,對地方安定起重要的庇護作用。另外母慈子孝的思想又符合儒家思想,因此朝廷加封地方神靈,將其納入國家祭祀系統(tǒng),從另一方面看,推動了神靈崇拜的發(fā)展興盛。宋元開始,龍母信仰帶著朝廷的封救,不斷發(fā)展壯大,直至明清達到頂峰。

[6]

二、龍母民俗

龍母文化深深烙印在西江兩岸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以及思想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在新中國成立前,西江流域各縣大大小小的龍母廟數(shù)以千計,但是德慶縣內就有300多座。龍母文化深刻影響西江人的習俗,如忌食鯉魚,放生愛護青蛇,摸龍床、飲圣水等[6]。

萬民朝圣。對龍母的朝拜始于何時已不可考,在龍母誕期,廣西(梧州、柳州、桂林、南寧、龍州、百色等)、中山、佛山、順德、開平、東莞、廣州、港澳同胞等人們紛至沓來。誕期在農歷五月初一至初十,香客絡繹不絕,廟外碼頭停滿船只,廟內人山人海,香火鼎盛,鞭炮不斷,特別是初八那天——龍母誕辰更甚,誕期人流量達30萬左右。西江的河上人家?guī)缀醵荚诖隙脊┓铨埬?。船只?jīng)過龍母廟時都會燒鞭炮鳴笛致意[6]。

關于拜祭龍母的一般祭祀儀式有: [8]

1、洗龍泉圣水。在龍母廟山門前左右兩側,各有五樽龍的石雕,自來水從龍口噴出,長流不息,謂之“龍泉圣水”。香客進廟前,一般備毛巾一張,在五龍噴水處凈手、洗臉、以象征洗去世塵,祓除污穢,帶來祥瑞之義。

2、引香火。因正殿禁止燒香,要燒香的香客只能在山門的露天廣場鋪開報紙或塑料紙作祭臺。

3、呈供品。供品因人而異,可謂五花八門。一般是雞、水果、餅干糖果、茶、酒等。來自港、澳的賀誕團參拜時才獻祭金豬。

4、跪叩、祈禱。

5、燒金銀紙。

6、燃炮竹。在焚化金銀之后,到牌坊前、悅城河邊燒炮竹,表示歡迎神明鑒納。

而從龍母故事中引申出來的習俗則有:

忌食鯉魚。傳說龍母有一回吃鯉魚不小心被鯁住。至今西江人忌食鯉魚,放生鯉魚。這種傳統(tǒng)風俗的形成是人們畏懼不幸或危險而祈求保佑的心理,人們在放生時往往還有祈禱或者祝愿。

愛青蛇。歷代統(tǒng)治者,龍母廟祝利用母慈子孝,杜撰出五龍朝母的故事,在誕期,三到五條已經(jīng)拔了毒牙并喂飽了的青蛇置于龍母廟的香案上,制造朝拜龍母的形象。年深月久,當?shù)鼐宛B(yǎng)成了一種敬仰和愛護青蛇的習慣,還有諺語:“見蛇亂打七分罪”。但是朝拜的人太多為了安全起見,我在龍母廟沒看過這種習俗。

摸龍床。就是到悅城龍母祖廟梳妝樓上的龍母臥床上摸摸龍枕、龍被和龍帳。據(jù)說,摸一摸,便時來運轉;坐一坐,就早生貴子。有的則說: “摸摸龍枕,高枕無憂。摸摸龍被,一年好到尾?!泵磕陙砻埓?、坐龍床、鋪龍席的香客多達六七萬人。來到龍母祖廟拜龍母,很少不到龍母梳妝樓摸摸龍床,或捐一點“香油錢”,摸一個“龍母符”之類的。

飲圣水。龍母廟后面有一眼具有一定殺菌功能的硫磺礦泉,名之曰“圣水”。廟祝用自來水管將“圣水”接出,在水龍頭正下方,放一跪墊,跪墊內設開水裝置。只要香客跪在墊子上,圣水便嘩嘩流出;一站起身,便自動關閉,香客可帶回家使用。

吃“金豬”其實就是吃燒豬,將整只乳豬(有的用一塊豬肉)燒得黃燦燦的,用以祭祀龍母。奉祀完畢,在廟里斬食。據(jù)說,這樣不但可以強身健體、百病難擾,而且可以納財?shù)谩爸椤薄?/p>

費孝通先生談到中國人對鬼神的獻祭時說:“我們對鬼神也很實際,供奉它們?yōu)榈氖秋L調雨順,為的是免災逃禍。我們的祭祀很有點像請客、疏通、賄賂。我們的祈禱是許愿、哀乞。鬼神在我們是權力,不是理想;是財源,不是公道。”[9]這道出了中國民間信仰重實用、實惠的一大特點。的確,中國的民間信仰,沒有崇高的倫理道德和完美的精神追求,而是表現(xiàn)為用香火和祭品,換取現(xiàn)世的實利。如求財、求官、求平安、求子、求壽、求婚姻順利等,凡是現(xiàn)實中遭遇到的困難和不幸,都可以通過許愿的形式,向神乞求。拜龍母的主體是廣大民眾,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遭遇更多的生活風浪和人生坎坷,對變幻莫測的未來有更多的擔憂,因而對龍母,寄托了更多的希望。人們祭拜龍母的目的盡管不一樣,但心態(tài)差不多:希望龍母能保佑,實現(xiàn)生活中的愿望。但是如果不能達到愿望,人們也不會怪罪龍母,而是認識到自己的事主要依靠自己去做。另外,有許多人看到別人去拜,自己不拜,好像就有一點欠缺;拜了心里也就踏實了。人有所信,是好的,無論你是信佛還是信基督,信鬼還是信神。因為有所信,才有所畏,有所畏,才有所不為。要是一個人無所畏,無所懼,為所欲為,那么連法律都約束不了,那樣太可怕了。而且合理的民俗或者道德約束力量遠比強制性的法律更強大。

三、龍母祖廟

說到龍母,不得不說德慶悅城的龍母祖廟。德慶悅城的龍母祖廟建于秦漢期間,已有一千多年,位于悅城河與西江交匯處,是所有龍母廟中最大最宏偉的,也是一座凝聚了歷代建筑和造型藝術的殿堂,它與廣州的陳家祠、佛山祖廟合稱為南方古建筑三瑰寶。

先說龍母廟的選址,中國古代建筑十分重視地理風水,龍母祖廟的選址也不例外。我從小就聽說龍母廟的選址得天獨厚,但我對中國風水學一竅不通,所以引用中山大學學者葉春生對龍母祖廟選址的研究來描述:龍母墓所在地四周山巒起伏,行之有止,起到很好的貯藏生氣的作用;另一個優(yōu)勢是水。它的正前方系四水交匯處,河底水流激蕩,河面卻屈曲盤旋,波浪不驚,正是靈水洄瀾之地。風水學講求來脈悠遠,生氣連貫。在辨認龍脈形勢時,還要注意主龍四周要有屏障護衛(wèi),左右之山前呼后擁龍母墓后靠五龍山,山梁蜿蜒,從山下往上看,恰像五條神龍,從龍母身邊向藍天騰飛而去;從山上往下看,卻又像五條神龍正向龍母奔來,形成五龍朝祖之形。廟的左前方是黃旗山,右前方是青旗山,兩山隔江相望,山勢向前延伸,略成攬抱之勢。民間傳說中的五龍吐珠之說,正是根據(jù)這一地形特點加以想象而成。賴布衣為和龍母爭奪這塊寶地不知費了多少心機,終于還是敗在龍母手下,可見這地盤的重要?,F(xiàn)西江流域著名的龍母廟尚有她家鄉(xiāng)廣西岑溪縣竹村(原屬藤縣)的龍母家廟,梧州的龍母太廟,肇慶的白沙龍母廟,其形勝都不如龍母祖廟。[10]著名古建筑學家龍慶忠教授以近九十之高齡,健步登上五龍山,見“五龍朝廟”的形勢及山河美景,不禁贊嘆說:“真是好山好水好風光??!”龍老為龍母祖廟揮毫寫下“古壇僅存”的題匾。

龍母祖廟現(xiàn)存中軸線上最前方有一座石牌坊,石牌坊后面有一組主體建筑:山門、香亭、大殿、粧樓,旁邊還有東裕堂和碑亭等附屬建筑,近年又重修了原有建筑,重建了龍母墳等。

石牌柱子莊嚴穩(wěn)重,雄渾有力。石牌樓為仿木構式,柱枋構件動用榫卯拼接,額枋和上柱有淺浮雕,題材多為蟲鳥花卉、人物走獸。抱鼓石也雕刻了龍鳳花卉圖案,其中龍的圖案很別致:龍頭很逼真,但龍身則以盤旋飄舞的卷草代替,生動活潑,使圓鼓石有轉動之感。整個牌樓建筑共寬達35 m 多,主次分明,外輪廓線有著高低起伏,富有韻律。

龍母祖廟的山門很有藝術特色,硬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正脊上有雙龍戲珠以及諸多人物共鳥走獸等的陶塑,具有濃厚的嶺南風情。

山門之后就是香亭,香亭在裝飾藝術上很有成就,它的平面為正方形,有內外柱子各四根。它的四根檐柱均為突雕和透雕的石龍柱,雕刻精美,石龍珠可以在龍嘴中滾動,香亭的柱子和頂梁都飾以木雕,栩栩如生。

龍母廟正殿,供奉著龍母雕像,重檐歇山,綠琉璃瓦。大殿空間高敞,建筑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首先,大殿的內部空間以黑色和紅色為主調。以黑色為主調的殿堂建筑在全國各地并不多見,但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則??梢姷?。大殿重建于光緒清三十一年(1905年),但卻保存了許多宋代建筑的特點。

妝樓是在大殿之后,是一座二層樓高的樓閣,后座五間,深三間,硬山綠琉璃瓦頂。據(jù)說是龍母的龍床所在,摸龍床就是在這里進行的。二樓的槅扇門制作精美,以“壽”字為主題。二樓前軒梁架木雕和雀替雕刻精致,圖案有石榴、仙桃等,是隱喻多子多福和長壽的吉祥圖案。

碑亭位于山門的東北方,平面正八邊形,重檐攢尖盔頂,黃琉璃瓦蓋面,綠琉璃瓦鑲邊。上檐八條垂脊,每條上置二條琉璃金龍。下檐八條角脊,每脊置一條琉璃金龍。

龍母祖廟除建筑藝術上成就卓著外,防洪技術上也獨樹一幟。由于廟址地勢較低,幾乎年年都受到西江江水沖淹。由于它在防洪技術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故能防洪抗沖百年而不倒。其防洪抗沖的措施有:①大量采用花崗條石鋪砌河岸、碼頭、山門前廣場,建筑臺基,庭院地面,以護建筑基址;②大量采用磚石作建筑材料,牌坊則全由石材制成;③采用高石柱礎,大殿及香亭石礎均高出地面一米,用石材砌筑高臺基;④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每次洪水退后,附近民居區(qū)留下厚厚一層泥沙,而龍母祖廟只要稍微清掃就十分干凈,與其他地方形成鮮明的對照。龍母祖廟自清末重建以來已歷近百年,幾乎年年受洪水沖淹而依然屹立江邊,不愧為防御洪水的杰構[11]。

四、結語

龍母文化貫穿整個西江流域,對當?shù)厝藗兩町a(chǎn)生深刻的影響,龍母的傳說以及龍母 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隨著近幾年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龍母文化也帶動了一系列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如何合理利用開發(fā)龍母文化,這需要我們深思。

參考文獻:

[1]德慶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德慶縣志》《概述》, 廣東人民出版社

[2]吳震方:《嶺南雜記》上卷, 叢書集成初編據(jù)龍威秘書本排印 [3]徐亞娟:《近百年龍母傳說研究綜述》 廣西民族研究 2007年第4期 [4]唐劉詢:《嶺表錄異》卷上

從書集成初編據(jù)聚珍版叢書本排印

[5]南朝宋沈懷遠:《南越志》(不分卷),《太平寰宇記》卷一**《嶺南道·康州》(四庫

全書本)引

[6]葉春生:《嶺南民俗文化》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 [7]蔣明智:《悅城龍母傳說探源》

[8]譚培安 :《傳統(tǒng)文化與德慶》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6 [9]費孝通:《美國與美國人》 北京, 三聯(lián)書店, 1985

[10]葉春生: 《從龍母故事看民間文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關系》,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第26期 2004年11月

[11]吳慶洲 《龍母祖廟的建筑與裝飾藝術》[b] 2006.08

梧州龍母文化篇三

[會展旅游課題考試論文]

淺談梧州節(jié)事旅游

以梧州龍母文化旅游節(jié)暨經(jīng)貿洽談會為例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的節(jié)事旅游也逐漸興起并得以迅猛發(fā)展,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節(jié)事旅游能給地方帶來良好的經(jīng)濟效應和社會效應。目前已日益成為各地發(fā)展旅游業(yè)、振興當?shù)亟?jīng)濟的重要方式。從2000年開始,為了促進梧州市經(jīng)濟發(fā)展,梧州市以文藝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方式,開始了一年一度傳統(tǒng)的龍母文化旅游節(jié)。本論文在參考大量國內外節(jié)事旅游研究的文獻基礎之上,從國內外節(jié)事旅游興起和發(fā)展現(xiàn)狀來分析梧州節(jié)事旅游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狀、以及節(jié)事旅游的時空分布、梧州發(fā)展節(jié)事旅游的條件、在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并就梧州節(jié)事旅游今后的開發(fā)提出了若干參考性建議,并提出對今后國內節(jié)事旅游的展望。

關鍵詞:節(jié)事;旅游;梧州;龍母

目 錄

一、國外節(jié)事旅游分析????????????????????????3

二、我國節(jié)事旅游的興起、發(fā)展現(xiàn)狀及時空分布分析??????????3

三、梧州市龍母文化旅游節(jié)簡介及龍母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價值 ????????3

四、梧州市節(jié)事旅游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 ?????????????????4

2動,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包括:龍舟比賽、“吃在梧州”旅游美食活動、鴛江夜游、焰火晚會、“龍母誕”開誕儀式、賞燈會、民俗歌舞表演,以及召開歷史文化研討會和經(jīng)貿洽談會等。每年三月三民歌節(jié)時,最激動人心的活動就是搶花炮了。搶花炮的拼搶非常激烈,其形式有如西方的橄欖球,所以被譽為“東方的橄欖球”。

龍母文化資源得以傳承和繼續(xù)的開發(fā)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制度民俗”。表現(xiàn)為圍繞紀念“龍母”而衍生的一些節(jié)慶活動。2.“物化民俗”。表現(xiàn)為圍繞當?shù)厝罕姵荨褒埬浮倍ㄔ斓膹R宇。3.“精神民俗”。表現(xiàn)為圍繞傳播“龍母”惠澤眾生、母儀天下的恩德。資料來源:梧州零距離網(wǎng)http:///

011-

梧州龍母文化篇四

本調查報告的目的是:以及龍?zhí)伶?zhèn)舉行的籃球比賽來看待龍?zhí)伶?zhèn)的籃球文化的發(fā)展。同時又以籃球文化的發(fā)展對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重要性。

本次龍?zhí)伶?zhèn)舉行的籃球比賽的主辦單位是龍?zhí)伶?zhèn)人民政府,承辦單位是龍?zhí)伶?zhèn)文廣站·龍?zhí)林袑W。比賽時間是2011年6月23日——25日。比賽地點是龍?zhí)林袑W籃球場。

競賽辦法:(1)比賽小組賽采用循環(huán)制,各組前兩名進入第二輪淘汰賽,淘汰賽獲勝隊進入決賽,負隊爭奪三·四名。

(2)采用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的最新《規(guī)則》;

(3)比賽由4節(jié)組成,每節(jié)10分鐘。在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之間,第3節(jié)和第2節(jié)之間以及每一決勝期有2分鐘休息時間,半場休息時間為10分鐘。在一場比賽的頭3節(jié),每節(jié)每隊可準允1次暫停,在第四節(jié)中準允2次暫停,每一次決勝期(加時賽)允1次暫停,每次暫停時間是一分鐘。

(4)個人累計5次犯規(guī)罰下場,有下列情況的,本場賽事罰下場:語言攻擊·侮辱·謾罵球員裁判及工作人員的;故意以危險動作攻擊·毆打他人的;

(5)進攻方兩隊員在對方12碼內停留3秒或3秒以上予判罰3秒;

(6)換人 暫停規(guī)定:a,換人必須在換人區(qū)(記錄臺前方)進行;b,隊員不得向裁判提出換人·暫停申請,必須由領隊及教練員提前告知記錄臺,由記錄臺通知裁判,死球時才能換人·暫停。

(7)對所有比賽,在秩序冊中命名的第一隊(前面的隊)為主隊,應擁有記錄臺左側的隊席和它的本方球藍(第一節(jié)開始是坐左攻右)。

(8)運動員·裁判必須提前十分鐘到場,賽前五分鐘執(zhí)行法則。

(9)領隊的技術罰則視同教練員得罰則執(zhí)行。

(10)比賽遲到十分鐘,作為本場比賽失敗,積分按0分計算。

(11)各隊服裝必須統(tǒng)一,隊員號碼一次定位,不得更改,否則按技術罰則執(zhí)行。

獎勵辦法:本次比賽設第一名,獎金1000元;第二名,獎金800元,第三名,獎金500元。

其他:(1)比賽中遇到下雨等其它原因要中斷比賽,由總裁委員會和裁判組決定,但比賽成績有效,比賽時間有效。

(2)比賽中如出現(xiàn)有爭議的判罰,經(jīng)仲裁委員會及場上裁判協(xié)商后提出最終判罰,各隊必須服從裁判的最終判罰。

(3)在比賽過程中,各參賽隊必須尊重觀眾·服從裁判,遵守大會有關規(guī)定和仲裁委員會的裁決,對罷賽隊將取消比賽成績,并進行全鎮(zhèn)通報批評。

從這些明細的規(guī)章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龍?zhí)伶?zhèn)人民和政府對籃球文化的重視以及對籃球文化普及所下的力度。的確,一個文化的普及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對于籃球文化也是,籃球文化可以說是在中國普及得很廣的,歷史也是比較長的,在全民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所以說,對于龍?zhí)吝@個西部地區(qū)的小鎮(zhèn)來說:要豐富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文明對于籃球文化的普及和大力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此次比賽的參賽隊有7支代表隊,龍?zhí)伶?zhèn)街上有四支對,分別是:上街代表隊

隊員有11人 領隊1人

教練1人

教育隊

隊員13人

領隊1人

教練1人

下街代表隊

隊員12人

領隊1人

教練1人

政府代表隊

隊員13人 領隊1人 教練1人

其他三支隊為三個大的行政村得代表隊,分別為 : 川沿壩村代表隊

隊員12人

領隊1人

教練1人

大屯村代表隊

隊員9人 領隊1人 無教練

銀鋒村代表隊

隊員12人

領隊2人

教練1人

在年齡層上二十五歲以下的隊員有45人,二十五歲以上的有37人。相比來說,籃球隊員的逐漸年輕化,說這句話的原因是以往的比賽大多是二十五歲以上的球員在進行,現(xiàn)在年齡層的降低說明了籃球普及的程度是有了的。

這次籃球比賽的最終結果是;以大屯村隊以4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績 獲得了冠軍。川沿壩村以5戰(zhàn)1負的戰(zhàn)績獲得了亞軍。上街隊以4戰(zhàn)2勝2負的戰(zhàn)績獲得了季軍。銀鋒村隊以5戰(zhàn)3勝2負獲得了 第四名。其中,狹路相逢中要以川沿壩村隊與大屯村隊的冠亞軍爭奪賽中最為激勵,其次是川沿壩村隊與上街隊的遭遇戰(zhàn)。

總結:

一)大眾籃球運動的普及,比賽的人文氛圍全面提高

籃球運動由于自身的本體性特點、規(guī)律和功能,使它充滿活力。為此,新世紀大眾性籃球運動將進一步普及,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會文化和民眾健身強體、修德養(yǎng)身的工具和手段。而這種運動性人文、文化色彩的氛圍將不斷的深化為社會特殊人文景觀和人們生活的特殊組成部分。特別在發(fā)展中國家、地區(qū)的社區(qū)和工礦企業(yè)的籃球運動開展將日益廣泛,熱愛籃球運動的各界人士將進一步支持推廣籃球運動。

二)很多時候人們的生活中需要一種精氣神,而這種精氣神需要集體的表現(xiàn),那么就需要合作,籃球就是一種很好的集體運動。不僅是隊員們之間需要合作,就連場下的觀眾們也需要彼此間的合作。這一次的籃球比賽就達到了這種目的。達到了團結村民的目的。讓村民之間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彼此間的的誤會,在這一場比賽中有了很好的改善。三)在比賽中所得到的名次,可以很好的提高整個村的士氣,讓村民在以后的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很高的積極性。這也是籃球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

四)可以提高村名的名氣與知名度,因為相對于在我們這些西部地區(qū)的偏遠小村很難得到國家以及縣一級的重視,要想得到重視,就必須有一定的名氣,相對來說發(fā)展籃球體育運動,用運動來打響村名 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同時了發(fā)展特色鄉(xiāng)村文化耶是重中之重。

梧州龍母文化篇五

龍獅文化的風采

公管51班 組長:張永良

組員:萬發(fā)周、仇皓、王訓

伽紅凱、吳海榮

舞龍舞獅是我國主要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源,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華夏子民以龍、獅為崇,形成了舞龍舞獅等民間民俗的龍獅文化。每逢升平之年、慶典、節(jié)日,人們往往用舞龍舞獅來慶祝、共歡。

中國是龍獅運動的發(fā)源地。舞龍、舞獅自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歷代相傳,鼎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極其燦爛的龍獅文化。舞龍舞獅在中國,原是一種以自發(fā)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民間傳統(tǒng)文體活動。經(jīng)過兩千余年的發(fā)展,其形式、種類繁多,風格、流派異彩紛呈。舞獅有南獅和北獅之分,北獅動作輕巧,以跳躍、翻騰為主,流行於華北中原和中南、華東部分地區(qū);南獅則動作大而威猛,鼓樂雄壯,聞之令人振奮,盛行於廣東、廣西、港澳臺、新加坡等地。舞龍有火龍、草龍、布龍、紙龍、段龍、筐龍、燈龍等近百種。在傳統(tǒng)習慣中,人們把龍當作吉祥的化身,每逢喜慶節(jié)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在舊社會,有的地方久旱不雨,還有舞龍求雨的風俗。

在近代,龍獅運動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播到世界各地,近十年來,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已將舞龍、舞獅運動發(fā)展成為一項體育競賽活動,國際性的龍獅比賽也逐年增多,現(xiàn)代的舞龍舞獅,已由一般的表演活動,發(fā)展成為一項集娛樂、喜慶、競技和健身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文化體育活動,并開始走上了規(guī)范化、科學化、競技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軌道。

龍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于八千年。

龍,作為一種崇拜現(xiàn)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龍不是被帝王們全部霸占。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xiàn)。中國的各個民族幾乎都有以龍為主題的傳說和故事:

舞龍類型:民間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guī)矩。

舞龍的起源:舞龍,又稱“龍舞”、“舞龍燈”等名稱,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漢代已有“魚龍漫衍”之戲。隋代,舞龍似乎有了更大的發(fā)展。宋代的民俗藝術中不但繼承了舞龍的風俗,而且有了新的發(fā)展。元明兩代,延續(xù)了宋代的舞龍風俗,舞龍以從“求雨祭祈”逐漸轉變成了以民間娛樂為主的活動。清代的舞龍在表演上已開始追求形神兼?zhèn)浜臀椠埣记?/p>

舞獅的起源:舞獅運動發(fā)源于2000年前的漢唐時代。獅在古代是祥瑞靈物,象征吉祥,帶來好運。獅代表正義,化戾氣為祥和,驅魔避邪。因此逢年過節(jié),重大慶典及各大商號等開幕,至豪門酒宴都紛紛以舞獅打鼓助興,增加熱鬧氣氛,以圖吉利。

舞獅有舞南獅和舞北獅之分,北獅興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南獅則盛于我國南方地區(qū)。

民間舞獅的形式: 1.舞黃獅:盛唐時在皇宮中專為帝王飲宴時的舞獅表演,已有1000余年歷史了。2.舞土獅 :土家族人在春節(jié)時,村民的一種娛樂和喜慶形式。

3.舞靈獅:在一些偏遠地區(qū)曾有專門的獅王廟,尊獅王為菩薩,有大靈獅和小靈獅之分。

南獅有金、銀、紅、黃、黑、藍諸多顏色,但以金銀二色居多,其外形夸張生動。南獅表演講求整體配合,突出表現(xiàn)獅的喜、怒、疑、驚、睡、醒等感情變化。獅舞多有雙獅演出,成雙成對,表演生動活潑。采青是舞獅表演高潮

南獅的采青,就是獅子通過種種方法和克服不同困難達到目的地,得到了想要的“青”。一開始南獅的采青是以蔬菜之類的青為主,南獅傳統(tǒng)的采青有螃蟹青、蛇青、蜈蚣青等等。有的將其分為高青、地青、水青等。根據(jù)不同的采青內容進行的南獅采青,所體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和神態(tài),行家是很容易區(qū)分其采青的內容和水平的高低,“采青”,這是前人舞南獅所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習俗。

南獅是以廣東等地區(qū)的舞獅最具代表性,也稱作“醒獅”和“嶺南醒獅”。廣東南獅有其不同的流派,主要可分為佛山獅和鶴山獅兩大派。佛山獅以七彩文獅聞名,特點是高額、大口、白須、大眼,色彩艷麗,器宇軒昂的雄獅形象。鶴山獅則形象較為兇猛,獅頭和獅被一般以黑色為多。南獅既可以在平地上舞獅,也可以在各類不同的傳統(tǒng)器具上舞獅。而更多的是,南獅的舞獅是在樁陣上舞動的?,F(xiàn)在的南獅競賽基本上都是在樁陣上進行。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jīng)是維肖維妙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xiàn)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也稱作“太獅”,相傳是北魏太武帝喜觀舞獅,曾將舞獅稱為“北魏瑞獅”,以后人們也將北獅稱作“太獅”或“京城太獅”。

舞北獅是由一名引獅員手持引球,引誘、訓導和戲逗兩頭獅子,每頭獅子均有獅頭和獅尾兩人搭配進行表演。北獅的舞動方法一般以模仿真獅子的動作和表情,結合方桌、圓球、樁柱等器材進行翻滾、跳躍、抓癢、過橋、上高臺或走梅花樁等動作的表演。

北獅的動作很豐富,從其分類來看,可以分為上肩、上腿、飛躍、回轉、翻滾、倒立、接拋球、雙獅配合、引獅員等九類。

要發(fā)展舞龍和舞獅,必須抓好普及。沒有普及就不可能形成廣泛的群眾體育活動,就不可能發(fā)揮舞龍和舞獅所具有的中華民族象征的社會功能。為了使民間舞龍舞獅活動更加有聲有色,更加生機蓬勃,讓更多的人了解舞龍和舞獅,加入到舞龍舞獅運動中來,一方面要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另一方面在民族傳統(tǒng)體育課程改革中,應把舞龍和舞獅運動引入到大、中、小學體育課堂,并結合精神文明教育和素質教育,搞好學校舞龍和舞獅運動的教學。依托學校來普及推廣舞龍和舞獅運動,達到全民健身教育的目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其在全民的普及和發(fā)展。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是舞龍和舞獅運動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廣大龍的傳人與獅的崇愛者的心愿。競技化是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它與人類不斷進取,勇于開拓的可貴精神相契合。因此,通過舞龍和舞獅的競技化,使競技舞龍和舞獅成為全世界最易接受的“國際語言”,是樹立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整體形象的重要手段。

舞龍和舞獅運動將走進市場,并作為商業(yè)、文化交流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而得到更廣泛的開展。以俱樂部形式來發(fā)展舞龍和舞獅競賽市場,并通過提高競賽水平和加強商業(yè)化包裝來推動競賽市場的開發(fā),充分利用市場規(guī)律來促進競賽形式的多樣化和資金來源的社會化?!吧鐣笔乾F(xiàn)代體育區(qū)別與古代體育的顯著特征之一。舞龍和舞獅運動要希望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就必須加速其社會化進程,社會化的目的,就是在于擴大其群眾基礎。也只有擁有廣大愛好者的基礎上,才談得上發(fā)展,推行舞龍和舞獅運動的社會化,一是要打破民族與地域間的限制,逐步把某一地區(qū)、某一民族的特色舞龍和舞獅活動推向全國,擴展其開展范圍和規(guī)模。二是要使舞龍和舞獅動作通俗化、大眾化。只有這樣,才可以大大調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使我們的優(yōu)秀文化項目得以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張繼生,雷軍容.舞龍運動發(fā)展與前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5)[2] 王發(fā)斌,李繼鈴.淺析如何增強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活力[j].體育文史,2000,(6)[3] 黃益蘇.獅的源與流[j].體育文史,2000,(1)[4] 金一平,黃鶯.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方向[j].體育科學,2002,(4)[5] 戴文忠.我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特點及發(fā)展趨向[j].體育科學,1997,(1)[6] 張延慶.中國舞獅的起源與文化演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3,(11)[7] 商秋華.舞獅文化溯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