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dāng)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傷仲永讀后感200字篇一
方仲永,出生于農(nóng)民之家,卻有著出色的頭腦,雖從未見過文房四寶,他卻哭喊著向父母求要,這難道不是好學(xué)嗎?我們——新一代的初中生,該不該向他學(xué)習(xí)這種好學(xué)的精神品質(zhì)?
他才能杰出,不但能立即作出詩來,而且,詩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是十分好,甚至使整個縣的秀才來觀看。并且,他還能看著物體立馬就寫出詩來。在美妙的一天里,對仲永詫異不已的同縣人竟然以賓客之禮對待仲永的.父親,還有人用錢來購買仲永題名的詩。他的父親靈機一動:“這難道不有利可圖嗎?”于是,他每天牽著仲永在同縣人的家中做客,并不準(zhǔn)仲永學(xué)習(xí)。
果然,好景不長,在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叫他作詩,已經(jīng)不能和以前的名聲相當(dāng)了。到了他二十歲的時候,如果問他的情況,那兒的人會嘆息的說:“他已經(jīng)與普通人沒有不同的地方了?!?/p>
為什么這樣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會成這樣?身為宰相的王安石說:“仲永,上天賜給他的才能勝過了其他的人,甚至遠遠超過了有才能的人許多,但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使他只能成為普通人,那么,如果普通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的話,會怎么樣呢?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后天的教育比先天的教育更加重要,并決定了人一生的價值。
傷仲永讀后感200字篇二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想成為一名“天才”,就像登上“天才”的寶座。
那樣,我的負擔(dān)就慢慢的減輕,大玩特玩,永遠告別課本,公式,單詞,就能考第一名。
然而,《傷仲永》這篇古文讓我重新認識了“天才”的真面目,明白了我該怎么做。
金溪平民方仲永出生于一個“世隸耕”的家庭中,仲永從小就不認識書寫工具,卻能提筆成詩,讓人們大吃一驚,稱為“天才”。后來,同縣的人都向他買詩,以賓客之禮請他的父親做客。仲永的父親認為有利可圖,“不使學(xué)”,最后仲永“受于人者不至也”和“泯然眾人矣”。
這種悲劇的造成是他的父親,但也有仲永自身方面的因素,如果仲永堅持后天的教育,他的父親讓他學(xué)習(xí),那么仲永是百分之百的.天才,相反,仲永后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的父親“不使學(xué)”,那么仲永最終的結(jié)果是“泯然眾人矣”。
愛迪生這樣說過天才=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九的汗水。要想成為天才并不是不可能的,但需要自身的努力。
牛頓小時候被老師稱為“愚笨”的學(xué)生??伤罱K發(fā)現(xiàn)了許多東西,成為人們崇拜的人物。愛迪生小時候也不聰明,但他也發(fā)明了許多東西,為人們做出了貢獻……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天真聰明,而不學(xué)習(xí),但更不能覺得自己笨,而自暴自棄,要知道:“天才”可以變成“蠢材”,“蠢材”可以變成“天才”。
傷仲永讀后感200字篇三
王安石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題目是《傷仲永》,一個“傷”字,足以看出王安石對仲永的遭遇之哀傷與嘆惜。
仲永的確是個天才,是我們難以尋覓的奇才。他五歲時,連筆墨紙硯都不曾見過,竟能提筆作詩,并且還能指物立就,所作之詩文理均有“可觀者”,真讓人羨慕!
轉(zhuǎn)念一想,他卻又是可悲的。自他寫過第一首詩后,就變成了“明星”,甚至是有不少人甘愿出錢請他題詩的“明星”。也正因為這樣,他才深受其害。他的祖輩都是農(nóng)民,家里出了這樣的人才,父親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只知道帶著兒子去賺錢。也正是父親的貪財短見,愚昧無知,不讓仲永去學(xué)習(xí)知識,接受教育,因此,仲永便漸漸地由天才蛻變?yōu)榉踩?。想到這,我便不再羨慕仲永了,反而對他充滿了同情。
仲永是被家庭害了;是被愚昧無知的父親害了。也許上天就是這樣安排的,以仲永雖為天才,可不接受后天教育終為凡人的悲劇,警示人們后天教育的重要。
天才就如刀刃,后天的教育與自身的努力,就是磨刀石,刀刃只有不斷在磨刀石上磨礪,才能保證寶刀不老。我不再幻想自己有什么天分,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中腳踏實地。我們的家長是明智的.,讓我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們要衷心地感謝他們??墒?,父母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自己還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獲。只要我們肯努力,我們就能獲得無窮的知識,我們也就能成為天才。
所以我們也應(yīng)頂著困難,冒著險阻,向著知識的大門挺進。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讓人生的意義在理想與知識的充實下閃爍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