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篇一
(一)貫徹落實方面。①有時貫徹上級重大決策、任務部署,悉心理解執(zhí)行不夠,存在以會議落實、文件落實、表態(tài)落實傾向;②貫徹落實缺少有效招法,存在“活動式”的思想誤區(qū),習慣以活動牽引落實,把“活動頻繁”當作“工作活躍”;③潛意識把抓重點工作,作為政績的評價標準,對每天必干的、關系民生的一些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有所忽視;④跟蹤督導不夠到位,重視任務部署的上篇文章,忽視貫徹落實的下篇文章,壓力傳導不夠、問效問責不夠,導致一些工作流于形式。
(二)調查研究方面。①下基層調研有時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到預定點位轉一轉、與指定人員談一談,發(fā)現不了問題、摸不準實情;②有時單純?yōu)榱巳蝿斩{研、為了課題而調研,問題查出了、原因搞透了、對策理清了,但僅停留在字面上,付諸行動有缺失。③迎接上級檢查調研,存在“家丑不外揚”的心態(tài),成績說足說透,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怕說多了給單位造成負面影響。
(三)服務群眾方面。①雖然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傾向有明顯改觀,但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辦理的事項,仍有推托敷衍現象;②對群眾反映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涉及多個部門協同解決的,主動溝通意識不夠,也有應付搪塞現象;③雖然積極開展了扶貧幫困、對口幫扶活動,但有時忙于事務性工作比較多,沒有更多時間精力深入基層、解決問題。
(四)項目建設方面。①有時存在圖名掛號心理,搞了一些形式工程、政績工程、迎檢工程;②有時脫離實際提一些新口號、新要求,有時滿足于電視里有影、廣播里有聲、報紙上有名;③重視投入成本,忽視管理成本。對如何建能夠精打細算,確保質量,但對建好了怎么管、怎么實行精細化管理想的不夠,抓的不實。
(五)召開會議方面。①受慣性思維影響,對各級的指示要求層層加碼,認為會開的越多落實就越深入、文件發(fā)的越多指導就越深入,令基層疲于應付、苦不堪言;②部署任務愿意層層開會、層層傳達、層層提要求,有時為了湊人數,一些不需要基層參加的會,也是“一網打盡”;③有時開會不是為了真正解決問題,而是把領導到不到會、講不講話作為指導工作的尺度,把攤子大、場面大、影響大作為成績顯著的表現。
(六)改進文風方面。①指導工作、部署任務隨意,甚至剛安排完工作就急著聽匯報、催著要材料;②有時寫文件、制定文件圖省事,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③有時美其名約“工作留痕”,事事不管大小、重要與否,要求必須要有記錄、有登統計、有資料留存,導致基層忙于應付材料甚至搞材料造假。
(七)責任擔當方面。①處理問題有拖的想法,總認為處理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還不如把眼前的事情干好,只要不是迫在眉睫,能放就放一放,能拖就拖一拖;②開展工作有怕的顧慮,怕抓多了、抓狠了,尤其觸碰利益引起反彈,容易引火燒身;怕抓過了,有風險、捅婁子、擔責任;③有時存在等靠依賴,等著上級給項目、撥資金,上面不批就放一放、等一等。
(八)工作實效方面。①有時單純追求轟動效應,認為聲勢越大工作越重要,反映情況越多成效越好,活動層次越高、范圍越廣影響越大;②有時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工作一部署就想出成果,活動一展開就想見效益,急于總結成績、宣傳典型;③有時不考慮基層實際情況,工作安排過滿、節(jié)奏過快、要求過高。
(九)履行職責方面。①黨委履行主體責任還存在寬松軟,監(jiān)督執(zhí)紀出現掛空檔現象;②管干部、管黨員職責履行不夠到位,對機關、對部屬表揚多,批評少,原則性、戰(zhàn)斗性還不強;③個別同志責任意識缺失,總想規(guī)避責任,找種種理由為個人開脫,尤其受到處理后,想不通、不服氣、有怨氣。
(十)對待問題方面。①對身邊不正之風有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聽之任之,不能旗幟鮮明批判斗爭;②存在好人思想,不想得罪人、不愿得罪人,有時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本級不拿意見,把矛盾交給上級;③批評與自我批評質量不高,有的不敢、不會、不愿開展批評,存在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庸俗哲學,組織生活辣味、火藥味不濃。
一是思想改造還不夠純正。對創(chuàng)新理論領悟不透,沒有很好地改造思想、改造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移,導致政治敏銳性不強、是非界限不清、私心雜念作怪,沒有很好地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教誨、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而達到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應有程度的修養(yǎng)。
(二)群眾觀點還不夠牢固。宗旨意識不強,服務意識缺失,特別是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思想不夠端正,有時把正常服務變成個人恩賜,甚至把崗位權力私有化,對基層反映的問題答復不及時、解決不到位,遇事推諉扯皮,有時把小問題拖成老大難。能不能全心全意地為群眾服務,是衡量一級黨委機關宗旨意識和作風形象的重要標準。這方面我們差距還很明顯。
(三)政績觀還不夠端正。主要存在功利思想,沒有處理好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上級關注的工作,盯得緊一些、抓得多一些;有時重顯績輕隱績、重形式輕內容、重表面輕實效,抓工作有時滿足于短平快,忽視了長遠實。
(一)切實校正理想追求。從理論武裝抓起,帶頭學習,帶頭改造,真正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誠信仰者、忠誠捍衛(wèi)者和自覺踐行者。從端正政績觀抓起,把正確的工作指導與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統一起來,找準立身之本、為官之道、成事之基,自覺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崗位的政績。從堅強黨性抓起,把錘煉黨性作為終身課題,時刻用黨的理想激勵自己,用黨員標準要求自己,用黨的紀律約束自己,不斷純潔黨性、礪練黨性、堅強黨性,做到任何時候都對黨忠誠老實、對人民衷心負責。
(二)切實強化宗旨意識。牢固樹立基層至上、群眾第一的理念,態(tài)度上要尊重群眾,多“拱手”、少背手,多求教、少指教,多講兵話、少打官腔,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情感上要貼近群眾,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積極主動為官兵排憂解難。既要努力解決當前反映突出的具體難題,又要注重從制度機制層面上研究解決問題的長效招法;工作上要依靠群眾,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重要決策、重大任務要深入調查研究,主動征求群眾意見,把政治智慧的增長、領導能力的提升扎根于群眾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
(三)端正工作指導思想。堅持以求真務實帶動作風轉變。在抓基層打基礎上求實,始終重心向下,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拿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氣度,多做打基礎、蓄底氣、利長遠的工作;在依法辦事上求實,下發(fā)指示文電、部署工作,嚴格依據政策規(guī)定,不隨意制定“土政策”;抓工作落實,應當堅持按級負責,不搞政出多門;檢查評估工作,應當以一把尺子論長短,不能隨意抬高或降低標準,不搞華而不實的東西;在崗位盡責上求實,始終以夙夜在公、寢食難安的精神把落實抓到位、責任盡到位、工作干到位;自覺克服怕吃苦、怕擔責的思想,時刻保持一股拼勁、闖勁、狠勁,壓力面前不低頭,困難面前不退縮,危險面前不畏懼。
(四)切實強化守德自律。堅持秉公用權,正確行使手中權力,特別是在處理基層一些熱點敏感問題上,要堅持一碗水端平,堅決不干讓群眾在背后戳脊梁骨的事;堅持遵規(guī)守紀,凡明確的標準一項都不能降,凡規(guī)定的條件一個都不能少,凡要求的程序一步都不能減,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搞特殊,始終做到心中有法規(guī)意識、工作有法規(guī)依據、行為有法規(guī)尺度。堅持領導帶頭,自覺抵制世俗、庸俗、低俗之風,自覺做到潔身自好、守住小節(jié),耐得寂寞、保持本色,以優(yōu)良思想作風和純潔高尚的人品官德,為群眾當好表率、樹好形象。
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篇二
1、貫徹落實方面
有的領導干部對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表態(tài)多調門高,但行動少落實差,虛多實少,僅僅滿足于“輪流圈閱”“層層轉發(fā)”“安排部署”,個別領導干部說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2、調查研究方面
有的單位搞形式、走過場,像打造旅游線路一樣打造“經典調研線路”,無論什么調研主題,去的是同一條路線、訪的是同一批對象、聽的是同一套說辭,搞“大伙演、領導看”的走秀式調研。
3、服務群眾方面
有的單位表面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門好進、臉好看”,但還是“事難辦”,將過去的“管卡壓”變成了現在的“推繞拖”;有的政務服務熱線電話長期無人接聽;有的政府網站更新的內容主要是領導活動,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等欄目幾乎成為僵尸欄目。
4、項目建設方面
一些地方熱衷于打造領導“可視范圍”內的項目工程,而不考慮客觀實際,“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獎狀一屋子,工作還是老樣子”。
5、召開會議方面
一些地方無論什么會議都要層層重復開,一個接一個,檢查評比走馬燈,導致干部疲于應付,沒有時間抓落實。
6、改進文風方面
有的地方寫文件、制文件機械照搬照抄,出臺制度規(guī)定“依葫蘆畫瓢”,內容不是來自調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襲拼湊。
7、責任擔當方面
有的領導干部“只求不出事,寧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級拍板,避免自己擔責,甚至層層往上報、層層不表態(tài)。
8、工作實效方面
有的地方對工作不重實效重包裝,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項工作剛開始就急于總結成績、宣傳典型,搞“材料出政績”。
9、履行職責方面
有的部門熱衷于與下屬單位簽訂“責任狀”,將責任下移,試圖讓下級的“責任狀”成為自己的“免責單”。
10、對待問題方面
有的黨員干部對身邊不良風氣和違規(guī)問題態(tài)度漠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知情不報、聽之任之,甚至在組織向其了解情況時仍不說真話。
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篇三
一是在貫徹落實方面,有的領導干部對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表態(tài)多調門高,但行動少落實差,虛多實少,僅僅滿足于“輪流圈閱”“層層轉發(fā)”“安排部署”,個別領導干部說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二是在調查研究方面,有的單位搞形式、走過場,像打造旅游線路一樣打造“經典調研線路”,無論什么調研主題,去的是同一條路線、訪的是同一批對象、聽的是同一套說辭,搞“大伙演、領導看”的走秀式調研。
三是在服務群眾方面,有的單位表面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門好進、臉好看”,但還是“事難辦”,將過去的“管卡壓”變成了現在的“推繞拖”;有的政務服務熱線電話長期無人接聽;有的政府網站更新的內容主要是領導活動,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等欄目幾乎成為僵尸欄目。
四是在項目建設方面,一些地方熱衷于打造領導“可視范圍”內的項目工程,而不考慮客觀實際,“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獎狀一屋子,工作還是老樣子”。
五是在召開會議方面,一些地方無論什么會議都要層層重復開,一個接一個,檢查評比走馬燈,導致干部疲于應付,沒有時間抓落實。
六是在改進文風方面,有的地方寫文件、制文件機械照搬照抄,出臺制度規(guī)定“依葫蘆畫瓢”,內容不是來自調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襲拼湊。
七是在責任擔當方面,有的領導干部“只求不出事,寧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級拍板,避免自己擔責,甚至層層往上報、層層不表態(tài)。
八是在工作實效方面,有的地方對工作不重實效重包裝,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項工作剛開始就急于總結成績、宣傳典型,搞“材料出政績”。
九是在履行職責方面,有的部門熱衷于與下屬單位簽訂“責任狀”,將責任下移,試圖讓下級的“責任狀”成為自己的“免責單”。
十是在對待問題方面,有的黨員干部對身邊不良風氣和違規(guī)問題態(tài)度漠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知情不報、聽之任之,甚至在組織向其了解情況時仍不說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