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物簡介 篇一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高橋許家田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常勝將軍、二野第一功臣。是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的原型。
劉帥之謀 篇二
抗戰(zhàn)爆發(fā)后,紅四方面軍奉命改編為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徐向前重點向師長劉伯承介紹了愛將王近山:“近山同志是一位驍勇善戰(zhàn)的虎將,他打仗勇敢、頑強,敢打硬仗、惡仗……”
不久,在129師團以上干部會議上,劉帥看著頭上仍然裸露著傷疤的拼命三郎、772團副團長王近山,心思一動,決定以點評王瘋子為契機給部將們講講為將之道。
劉帥首先肯定王瘋子的優(yōu)點:“一人投命,足懼萬夫。我們共產黨人打仗就應該有近山同志不要命的那股瘋勁。”
王近山倍感受用,劉帥卻話鋒一轉:“指揮員又不能將自己等同于一個沖鋒陷陣的士兵,因為你還要發(fā)號施令,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光有呂布之勇,夏侯之猛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有子房(張良)之謀,孔明之智……”
王近山白皙的臉龐漸漸變紅了,最初的自豪慢慢變得有點自卑。
劉帥顯然注意到王瘋子的表情變化,思維再次跳躍:“當然,一個人的謀與智,不是天生的,而是學習與實踐的結果。”接著,劉帥給王近山講了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呂蒙在主帥孫權的鼓勵下勤學兵書、最終成為一代名將的典故。劉帥鼓勵年青的部將們說:“你們也不過二三十歲,只要肯用心學,決不會比呂蒙差!”
劉帥是有名的儒將,談兵論戰(zhàn),旁征博引,由表及里,深入淺出,每次講話都是魅力十足的演講,引得無數部將競折腰。一個深夜,王近山鼓起勇氣敲開了師長之門,向首長借學習資料,他決定成為八路軍中的阿蒙。
在劉帥這位杰出的軍事教育家的指點下,王近山作戰(zhàn)藝術開始出現質的飛躍,漸漸從粗線條的猛張飛成為智勇雙全的呂蒙。每次戰(zhàn)斗前,王近山總是通盤考慮,有時還會在師長劉伯承或旅長陳賡面前提出獨到見解。于是,王近山又有了新外號:吳下阿蒙。
1948年7月,劉鄧大軍決定分兵攻打襄陽。襄陽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與漢江對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難攻。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也曾在襄陽城下屢屢受挫。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對此大為嘆服,大筆一揮,把蒙古大汗蒙哥戰(zhàn)死地四川釣魚城改為襄陽城。蔣介石也深知襄陽的戰(zhàn)略意義,特派大特務頭子康澤坐鎮(zhèn)襄樊??禎傻较尻柡螅扇∈叵灞厥厣降墓庞?,大量修筑山頭防御工事。
劉伯承派王近山率6縱西出漢水,進圍襄陽,自己穩(wěn)坐中軍帳。王近山到襄陽外圍后,哈哈一笑,決定打破常規(guī),采取撇山攻城的方案,只以小部隊監(jiān)視山頭敵軍,使其不敢脫離工事,以主力直取襄陽城。方案報至劉鄧處,劉伯承笑道:“襄陽已在我掌中了!”6縱從7月9日攻城,一個星期后就拿下了當年蒙古人花了5年才打下的襄陽城,朱德總司令稱之為“小型模范戰(zhàn)役”,劉伯承在戰(zhàn)后講評中說:“在襄陽攻城中,王近山指揮的6縱起主導作用。”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長期戰(zhàn)爭生涯中,王近山不斷給他的老師以驚喜。“讓老部隊啃骨頭,讓新部隊吃肉”,這是王近山在八年抗戰(zhàn)中自己總結的一條帶兵經驗,后被129師推廣。王近山的6縱后來成為一支勁旅,并獨立解放鄂西北重鎮(zhèn)襄陽,也與王近山善于帶兵有關。
【王近山的故事和事跡簡介】相關推薦文章:
守島人王繼才先進事跡 感動中國2018王繼才王介紹事跡
關于孫中山的故事和資料簡介
焦點訪談2022王繼才事跡觀后感 《焦點訪談》緬懷“人民楷模”王繼才觀后感
抗擊疫情英雄人物事跡簡介2022
紅領巾二星章個人主要事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