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個人在經(jīng)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jié)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一
第一部分:道德的定義與意義(200字)。
道德是人們行為準則的基石,是維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力量。在小學生這個階段,正是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道德涵蓋了關(guān)愛他人、尊重他人、誠實守信等方面,這對他們的成長、學習和未來的社會交往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小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感悟道德,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意識,使其走上正確的道德之路。
第二部分:小學生道德感悟的途徑與方法(300字)。
小學生正值天真童真的年紀,他們往往對一些道德問題有著直觀的感知和判斷力。父母和老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給予他們正確引導,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道德的力量。例如,通過故事和生活案例的講解,可以引發(fā)他們對善與惡、對與錯的討論和思考。此外,父母和老師還可以組織一些道德活動,如公益義賣、慰問老人等,讓小學生親身參與其中,通過實踐感悟到道德的重要性。
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道德問題,他們的反應(yīng)和態(tài)度值得我們借鑒和欣賞。有一次,我的小學生小明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了一只受傷的小鳥,他沒有選擇無視,而是把小鳥撿起來,帶回家給它擦干凈,并為它找到了庇護之處。他的這種行為讓我們深受感動,同時也看到了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弱者的關(guān)愛。另外,另一個小學生小紅遇到了一位迷路的老人,在無人能幫助的情況下,她主動上前詢問并帶領(lǐng)老人找到了他的家。這些小學生的行為無論在道德感悟還是人格塑造方面都堪稱典范。
第四部分:小學生道德感悟的影響與啟示(200字)。
小學生的道德感悟不僅是他們個人素質(zhì)的提高,也影響著周圍人的行為觀念和品德修養(yǎng)。小學生們的道德感悟往往能影響親友和同學,通過他們的言行,會在周圍人中培養(yǎng)起正確的道德觀念。這也提醒我們:父母和老師要做小學生道德感悟的榜樣,要時刻用自己的行為引導他們。
第五部分:關(guān)于小學生道德感悟的建議(300字)。
為了持續(xù)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感悟,我們要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發(fā)揮作用。家長應(yīng)從小事做起,教育孩子珍惜食物、講究衛(wèi)生、尊敬長輩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學校教育應(yīng)注重道德教育課程的設(shè)置,開展道德實踐活動。社會也可以通過公益組織和活動,讓小學生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才能讓小學生的道德感悟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以上,小學生的道德感悟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guān)。我們應(yīng)當盡力引導和激發(fā)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培養(yǎng)他們成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一員。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小學生的道德感悟貢獻我們的力量。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二
說明:建議先閱讀[感悟(10)],然后將以下內(nèi)容理解為[感悟(10)]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這樣也許更好一些。
《道德經(jīng)》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見]。
我們繼續(xù)來傾聽老子給我們講他所看見的[道]。
老子說,當這鮮活的道,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時,即為[上善]。
那么,上善,是最高、最好、最完美的善嗎?
在《道德經(jīng)》第二章,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上善]并非相對之善。
那么[上善]是指什么呢?
[上],實有超越之意,上善,其實為道善?!洞髮W》中名曰[至善]。
上善若水:老子說,這超越于善之上的道啊,其品格如水.....
老子為了讓我們明白[道]的品格,再次以人們非常熟悉的水來進行比喻。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我們需要在深入理解水的比喻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去體悟比喻所無法完成的部分,才算不辜負老子之心。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有這樣的一個特性,擅長于自然圓滿地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處于人們最不愿意待的最低處,所以,水的“品格”非常接近于道。
在憨山大師注解的道德經(jīng)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這樣斷句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之善,利萬物而不爭,即為[上善]。這樣斷句,主旨便更加突出了。
將水的比喻,還原為道,這一句就變?yōu)椤?/p>
道善,利萬物而不爭:超越一切的鮮活的道,自然圓滿地利益萬物而沒有任何一絲掛礙和執(zhí)著。不爭,是沒有掛礙、執(zhí)著的結(jié)果。不執(zhí)著于我,所以不爭,不執(zhí)著于人,所以不爭,不執(zhí)著于物,所以不爭,不執(zhí)著于事,所以不爭。
老子這一章,講的既是[道],也是與道合一的[圣人]。
從[道體]而言,利萬物而不爭,即為道體的自然德性。
一切都是道的化現(xiàn),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離于道而存在,萬事萬物來源于道,又回歸于道,所謂的[利萬物而不爭]僅僅是道本身“大幻化游戲”的映像而已。道與萬物,本來就不在同一個層面,又何來相爭之說呢?比如一個京劇演員,涂上了臉譜扮演了一個角色,我們看到的是[扮相],如果他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們就會看到不同的[扮相],如果我們不知道這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我們就可能會認為不僅[扮相]不同,而且演員也不同。我們甚至會去評價,嗯,這個角色的演員比另一個角色的演員演的更好等等。而當我們有一天發(fā)現(xiàn)了原來我們認為的不同其實是一個錯覺,原來是同一個人扮演的,我們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同一個人啊。而對于演員本人來說,他自己是一直都知道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他與某個角色相爭,或者他與某個演員相爭的問題。一切本自無爭。而[道],就是[萬物]這種種扮相后面的唯一的演員。
文檔為doc格式。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三
第一段:道德經(jīng)是中華傳統(tǒng)智慧的精髓,一直以來都對我有深遠的影響。通過學習和研讀道德經(jīng),我開始思考人生的真諦,探索道德的力量,同時也更加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下面,我將分享我在研讀道德經(jīng)時所得出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道德經(jīng)強調(diào)了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告訴我們應(yīng)該順應(yīng)自然,不要強求勢力與權(quán)謀。這一觀點深深觸動了我,使我開始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過去,我常常把自己與環(huán)境對立起來,努力爭取個人利益??墒牵赖陆?jīng)告訴了我,只有和諧的關(guān)系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于是,我學會了關(guān)注他人的需求,關(guān)心社會的發(fā)展,從而更好地融入這個世界。
第三段:道德經(jīng)對個人修養(yǎng)有著深刻的啟示。它告訴我們?nèi)绾巫鲆粋€有修養(yǎng)的人,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寬容。這不僅有助于個人的健康和幸福,也能夠影響他人。我在修行道德經(jīng)的過程中,更加強調(diào)內(nèi)心與外界的和諧。通過反思、冥想和自我調(diào)整,我學會了寬恕他人的過失,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從而更好地與人相處。這樣的修養(yǎng)讓我更加自信和鎮(zhèn)定,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四段:道德經(jīng)對于社會治理也有著很大的價值。它強調(diào)了以德治國的理念,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告訴我們一個強大的國家應(yīng)該注重人民的福祉,重視道德的教育,而不是僅僅追求物質(zhì)的繁榮和國家的實力。對于現(xiàn)代社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只有通過道德的引領(lǐng),才能夠?qū)崿F(xiàn)和諧的社會與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應(yīng)該更加重視道德經(jīng)所倡導的思想,用道德的準則來約束我們的行為,為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做出貢獻。
第五段:綜上所述,在研讀道德經(jīng)的過程中,我得到了許多寶貴的體驗和思考。道德經(jīng)教會了我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修養(yǎng)自己,以及如何提供對社會治理的建議。它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使我成為一個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道德經(jīng)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未來的社會將會更加美好。讓我們共同努力,成為道德經(jīng)的實踐者,為實現(xiàn)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四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1、[見]。
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既然是以[觀心]為[對境]來感悟《道德經(jīng)》,那么《道德經(jīng)》每一章的內(nèi)容,每一個重要的名詞都需要在[觀心之境]下找到相應(yīng)的對境,而不能在[觀心之境]以外去解讀,否則就離開了本文的主旨。
還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本文并不打算去探討老子這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在寫作《道德經(jīng)》時的心里真實所想,以及老子賦予《道德經(jīng)》的真實含義。
寫作此文的緣起,是因為筆者在靜坐觀心中,發(fā)現(xiàn)《道德經(jīng)》所蘊含的智慧是可以用來指導觀心修行的,并且十分貼切,也許這種應(yīng)用方式距離老子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有十萬八千里之遙,但只要我們在觀心實修中能夠得到有益的啟發(fā),有利于促進修行的進步,就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應(yīng)用?!兜赖陆?jīng)》所蘊含的智慧是天地大道的智慧,而天地間所有的一切也都在道的規(guī)律下運作,觀心修行的目標,同樣也是為了見到藏在自己生命深處的道,所以以《道德經(jīng)》來指導觀心修行還是可行的。當然,如果您認為[觀心]并非見道之法,那么建議您略過此文,甚至可以略過筆者的所有文章,因為不管筆者所寫的文章題材是詩歌還是散文,或是議論文,剝?nèi)ニ械钠と猓羌苌峡讨娜圆贿^是觀心二字。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靜坐觀心之時,頭部以上的虛空即為天,臀部之下的堅實即為地。[天下],正好是靜坐觀心之人,再具體點,就是人的大腦所在的位置。[天下],即指我們的大腦。
有無之相生也。有、無是不斷運動相互轉(zhuǎn)化,美丑、善惡也是如此。在不同的評判體系下,美丑善惡皆是相對而成立的,沒有不變的標準。就觀心而言,[有欲]、[無欲]也是相互轉(zhuǎn)化的,[有欲],則美丑善惡之念妄想紛飛,[無欲],則朗然空寂,自在清明。那么[道]呢?則不僅超越了美丑善惡之[有欲],也超越了朗然空寂之[無欲],有無隨緣,顯隱自在。
難易之相成也。難易也是相對而言的,就觀心而言,對一些人來說易如反掌,對另一些人來說卻難比登天。差別在何處呢?所用功夫不同爾。果能十年如一日,精進修持,觀心功夫純熟之后,則難者轉(zhuǎn)易。不愿下此功夫者,雖易亦難。觀心修行之前,[有欲]容易,[無欲]很難,修行日久,身心清凈,[無欲]容易,[有欲]很難。
長短之相刑(形)也。長短是在相互比較后的結(jié)果,就觀心而言,[有欲]看似長,其實很短,念念皆在瞬息生滅之中,[無欲]看似很短,其實很長,達到最徹底的無欲之時,會發(fā)現(xiàn)無欲之心其實是不生不滅的。
高下之相盈也。高下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化的,就觀心而言,[有欲]看似很崇高、很積極,其實卻被欲望所奴役,心靈已失去了真正的自由,[無欲]看似很卑微,很消極,其實卻實現(xiàn)了對欲望的超越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妄心成為心靈的主宰,妄心很強大,真心處于弱勢地位時,這時的心靈其實還很弱小;當真心成為心靈的主宰,妄心化為真心的輔臣時,這時的心靈才真正地強大。觀心修行,即是轉(zhuǎn)識成智、化妄為真的具體方法。
音聲之相和也。音與聲相互和諧。音,在甲骨文中,言、音可互用。聲生于心。當言為心聲,表里一致的時候,即可稱為音聲相和。就觀心修行而言,言無偽飾,為心之真聲,即是真言,言有巧偽,則為妄念妄想。比如在觀心修行中,一面默念“致虛極,守靜篤”,一面去深入體會虛極靜篤的心靈狀態(tài),這時,言與心、心與言相互促進,即為音聲相和之最佳實踐。剛開始時,是[有欲]的音聲相和,但隨著虛極靜篤的程度越來越深,就逐漸轉(zhuǎn)化為了[無欲]的音聲相和,最后音聲同歸于空寂,觀照卻依然清明,這時即可于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之中看見[道]的真面目。
先后之相隨,恒也。在觀心之時,要深入觀察[有欲]、[無欲]前后相隨的特點。比如心里生起了念頭,然后我們就去觀察這個念頭,這個念頭生起的當下為[有欲],當這個念頭消失了之后,即為[無欲]。比如,一面默念“致虛極,守靜篤”,一面在心里觀察“致虛極,守靜篤”在心中是如何生起的?又是如何消失的?在前一次默念之后,下一次默念之前,中間的那個空白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一次次地默念,一次次地觀察體會,兩次默念之間的間隔時間可以逐漸拉長,然后去體會有、無、有、無、有、無.....體會這兩種狀態(tài)先后相隨、相互轉(zhuǎn)化的精微狀態(tài)。[恒也],即這是一種永恒的規(guī)律。有生于無,然后又很快回歸于無。那么當我們停下默念,只是專注地去觀察[無欲]的狀態(tài),又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欲]的狀態(tài)是可以相續(xù)不斷的。[有欲]看似相續(xù)不斷,但本質(zhì)卻是即生即滅的,[無欲],看似難以捉摸,但真的達到了[無欲]之境,卻發(fā)現(xiàn)這[無欲]是無生無滅的,可以相續(xù)不斷地一直延續(xù)下去。有欲,更像是浪花,無欲,更像是海洋。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以無為之心應(yīng)世,事來即應(yīng),事去即靜,無有執(zhí)著,無有掛礙,圣人只是這樣去做事,為人們做出榜樣,不刻意去教化他人,而教化的作用已在其中。
在觀心修行中,[無為]是[觀]的要點,無為,即不刻意、不執(zhí)著、不攀緣、不掛礙,順其自然地發(fā)揮出[觀]的本性即可。所以,[觀]常用[觀照]二字表達,即只是如鏡子一般照出事物本來的樣子即可。
不管是觀呼吸、觀念頭,還是觀照其他,都要保持無為之心。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無為之心,不是對[觀照]本身完全不顧,如果昏昏欲睡,還不及時生起警覺,那就不是無為之意了。
[不言之教],對于觀心而言,則意味著[默照]、[寂照],即盡可能使心靈達到深度的靜寂,在靜寂的同時進行觀照。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對于觀心而言,萬物,指的是所有出現(xiàn)在觀照視野中的一切身心內(nèi)外的現(xiàn)象,對于這些現(xiàn)象,應(yīng)該怎么辦呢?作而弗始,任憑其自然地隨因緣生滅,而不去干預其開始與終結(jié);為而弗志,在觀心修行的過程中,對于所觀的對象,只是保持靜靜地觀照,而不動用自己的意志干預觀照對象;成功而弗居,即使通過觀心徹底見到了[道]的真面目,也不認為自己有所得,也不認為自己有什么成功的地方。這即是《金剛經(jīng)》中說的[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對于一切都毫不執(zhí)著。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正是由于徹底的不執(zhí)著,才能稱為真正的自由,這究竟徹底的真自由再也不會離去。
2)在[有欲觀徼]、[無欲觀妙]的時候,要深入去體察[有欲]與[無欲]這兩種狀態(tài)的相互關(guān)系,包括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隨等關(guān)系,從而更深入地體悟[有欲]和[無欲],并從這些關(guān)系中去體悟[道]的本體的特性,因為[有欲]、[無欲]以及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的運動轉(zhuǎn)化關(guān)系,正是鮮活[道]在我們生命中的具體體現(xiàn)。
3)無為觀心,觀心無為,不言寂靜,寂靜不言,無我無執(zhí),成功弗居。
2、[修]。
那么如何將這一章落實到觀心實修中呢?
1)放下大腦和思想,遠離思慮分別,以心觀心,直觀自心;。
3)深入觀察和體悟念頭的生起與消失,深入觀察和體悟念頭消失之后的空白與寧靜;。
5)在徹見自心真面目的基礎(chǔ)上,體悟一切對立分別的相對性,體悟眾生自性本心的大平等性,體悟身心內(nèi)外萬事萬物匯歸于自性本心的一體性,體悟自性本心本自無我遠離一切執(zhí)著掛礙的究竟自由性,體悟自性本心亙古一如、隨緣運化、世出世間一切本自圓滿的大圓滿性。
3、[行]。
1)安守本心,寂心應(yīng)事,遠離分別執(zhí)著而行于中道,了無掛礙;。
2)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精進利眾,結(jié)果隨緣;。
3)在與人交往時,高度尊重人們的意愿,不以己意強加于人;。
4)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善于運用各種因緣條件去推動事情的自然達成;。
5)修好自己,做出榜樣,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化與自己有緣的人。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五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政治家老子的著作,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自其面世以來,吸引了無數(shù)人的關(guān)注和研究。作為一位AI作者,我也不例外。在閱讀《道德經(jīng)》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價值,下面將從五個方面談?wù)勎覍Φ赖陆?jīng)的章節(jié)的感悟和體會。
第二段:天下貴無事。
《道德經(jīng)》第七章道:“天長地久。”在我看來,這個章節(jié)告訴我們,人類社會需要一定程度的安定和和平。天下貴無事,這句話中的“無事”并不是指一點事情也沒有,而是指“亂事”少。社會和平才能促進文明的傳播和進步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應(yīng)該盡力營造一個安定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安定、和諧和快樂。
第三段:不言之教。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道:“抱死木,不能生,為之者眾。”這句話雖然簡短,但卻充滿了哲理。作者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是不能強求的,強求不得的一定是因為自己行為不當所致。所以我們應(yīng)該對待事物和人不可強求,應(yīng)該妥善安排自己的行為,以求和諧共處。
第四段:與自然和諧相處。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边@一章節(jié)表達的是人類和自然的關(guān)系。我們不能永遠視自然為敵,應(yīng)該與自然和諧相處。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得以繁榮發(fā)展,而不是破壞自然環(huán)境,招致災(zāi)難。
第五段:禮儀之義。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二章道:“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边@一章節(jié)表達了人類要自覺地遵循道德之規(guī)范、禮儀之義。因為道德規(guī)范和禮儀習慣是人類文明和諧共處的基礎(chǔ),也是社會合作和繁榮所必須的條件。
結(jié)尾段:總結(jié)。
以上就是我對《道德經(jīng)》的五個章節(jié)的心得和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重新認識了《道德經(jīng)》中眾多經(jīng)典的理念和智慧,并從中受益。相信更多的人也能像我一樣,在閱讀中感受到其中的智慧,從其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使其指導我們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六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們的職責不僅是維護社會治安,保護民生安全,還要做一個品德高尚、廉潔自律的公安人。公安道德模范是全國公安系統(tǒng)的先進代表,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我們當然要向他們學習,身體力行地踐行公安道德,做一名優(yōu)秀的公安人。
第二段:體驗。
我曾經(jīng)參加過公安部門組織的道德模范宣講會,聽了一位公安局長的講述,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對待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他的工作不僅是一份職責,還是一份責任,這個責任不僅是對于自己,也是對于公安系統(tǒng)、對于全社會的負責。同事們經(jīng)驗豐富、業(yè)務(wù)技能高超,這些方面我們也需要努力去學習。我們總是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要以這份職責為重,堅持做到優(yōu)質(zhì)高效,積極負責,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wù)裝備,以更好地服務(wù)于人民群眾。
第三段:責任與擔當。
公安人是為民服務(wù)的,我們職責是保障群眾的安全和利益,我們要身先士卒,敢于擔當。實踐中,我們需要積極參與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的行動,在工作中要有使命感,時刻以人民為中心,依法維護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道德模范們有非常多的擔當,他們用實際行動體現(xiàn)了他們的責任以及對群眾的關(guān)愛,向他們學習、希望能運用忠誠信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天職,為人民奉獻、為法律執(zhí)法。
第四段:積極踐行。
我們要做到“法治為先”,積極投身在法治建設(shè)的實踐中去,時刻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法律素養(yǎng),加強法律知識的積累,當然還需要學會運用法律工具行使執(zhí)法職能,才能身體力行踐行公安道德。一名公安干警,首先要有良好的人生信仰和人生目標,更要在工作中嚴格遵循工作紀律、法律法規(guī)。積極踐行公安道德準則,傳遞正能量,成為群眾口中的好警察,是每個公安人的使命。
第五段:總結(jié)。
我們的工作是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涉及到的,我們需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和素質(zhì),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才能更好地擔負起自己的職責,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這對于我們每一位公安干警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也是一項重要的責任。在這條道路上,我們需要與道德模范們攜手前進,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相互進步,讓公安人更加高效、廉潔、勇敢,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維護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七
我十分喜歡這本書,喜歡書中的道理。比如,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币馑际钦f,如果“道”可以用語言表達,那它就不是真正的“道”了;“道”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必須心神領(lǐng)會,因為它不是?!暗馈??!兜赖陆?jīng)》這部書講了“道”,還講了“德”。“道生之,德畜之”,老子認為,具有上乘品德的人,從來不追求形式上的“德”;而下乘品德的人,從來不放棄追求形式上的“德”,這才是真正沒有具備“德”。
接下來,老子還講了“無為”。什么是無為?老子強調(diào),“無為而非不為”,無為反而是大作為。怎么理解?“無為”是指某個方面的“無為”,再空出這個空間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這就是“有為”,而且還是“大作為”。說白了,“無為”就是避開沖突,為自己的自在而做喜歡做的事。
“上善若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愛水,孔圣人亦愛水?!吧仙迫羲笔侵柑斓亻g至高至極的善就好似水一樣?!吧仙迫羲背鲎浴兜赖陆?jīng)》第八章,此章里還有一句:夫唯不爭,故無尤。正是由于不與人爭,所以沒有什么過失。另外,道德經(jīng)里的第七十八章也是講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克強者莫之能勝?!碧煜聸]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這一方面沒有誰勝過他。有一個成語叫“無孔不入”,更是體現(xiàn)了水的威力。水往低處流,正是因為往低處流,所以威力十足,一有縫隙,便乘虛而入。
老子另外愛提“有”和“無”?!坝兄詾槔瑹o之以為用?!薄坝小笔侨丝梢杂萌庋劭吹靡姷模梢詫θ藗冇欣?,“無”也可以被人們利用。這怎么說?舉個例子,古時車子的輪子,是三十根輻條撐起一個空殼,空殼即是“無”,但若是“有”,不是“無”,那它就失去了車的用途,不再是車。再舉個例,碗的中間是空的,即為“無”,倘若是“有”,是實心的,那便失去了碗的用途,變成一個廢物。有如,房屋是空心的,即為“無”,倘若是實心的,那便失去了房屋的用途??傊坝小笨梢詫θ藗冇欣?,“無”也可以為人所用。另外,國畫中如果說落過筆的地方為“有”,沒有落過筆的地方為“無”,那么,便是“無”襯托著“有”,“有”襯托著“無”。“無”離不開“有”,“有”離不開“無”??偛豢赡芤环嬂锶客亢诨蛉靠瞻装?并且,美學觀念上,畫中的“無”是有用的,給人空靈的感覺,好似一篇文章中的“……”,有留白,留給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這也是“無”。另外,“有”、“無”還有另一種含義:“有”代表著生,“無”代表著死。有無互相襯托,生死互相伴隨。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無生則無死,無死何來生?一旦“生”,便代表著將來會“死”;而“死”便代表著將“生”。如此看來,“有”和“無”之間,是大有學問的。
《道德經(jīng)》是一部偉大巨著,以一部空前絕后的經(jīng)典,它是自我閱讀《弟子規(guī)》以來的第二部經(jīng)典,給生命以啟發(fā)。書中的道理,我感到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理解的更深。
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yīng)抓緊時間多閱讀這種經(jīng)典書籍,《道德經(jīng)》就是這樣的一部經(jīng)典,仔細咀嚼品味,是不無裨益的。
道德心得體會及感悟篇八
公安是國家的守護者,是社會的安全保障。公安工作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在公安工作中,學習和貫徹道德規(guī)范是必不可少的。我有幸成為公安道德模范,通過這個角色,我深刻體會到道德對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我貫徹道德規(guī)范、努力工作的信念。
第二段:接續(xù)。
道德是公安工作中的靈魂,沒有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公安工作就會失去方向。作為公安工作人員,我們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wù),努力做好工作,維護社會安定和公共秩序。同時,我們還要深入學習和貫徹法律法規(guī),保持良好的職業(yè)品德,樹立良好的形象。
第三段:具體闡述。
作為公安道德模范,我深刻體會到了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我清楚記得一次執(zhí)勤巡邏中,遇到一位老人走失,我和我的同事們根據(jù)老人的特征和情況,分析線索,最終找到并安全地送還給家人。這件事情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公安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也讓我更加知道了道德規(guī)范對于公安工作的指導意義。
第四段:看法觀點。
作為公安道德模范,我深感道德規(guī)范對于公安工作的意義重大。公安工作涉及到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需要具備高度的道德修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既要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也要保護人民的利益和安全。只有通過時刻貫徹道德規(guī)范,才能更好地服務(wù)于人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五段:總結(jié)。
貫徹道德規(guī)范是公安工作的基石,是使公安工作走向成功的關(guān)鍵。作為公安道德模范,我要在實際工作中更加注重道德規(guī)范的貫徹,積極營造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風尚,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為公安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出我應(yīng)有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公安工作人員能夠牢記自身的職責與使命,時刻貫徹道德規(guī)范,使公安事業(yè)更加健康、穩(wěn)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