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菜根譚讀后感篇一
完名讓人,歸咎于己:完名美節(jié)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yǎng)德。
大意:不論如何完美的名氣和節(jié)操,都不要一個人自己獨占,必須分一些給旁人,只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來災害,從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擔幾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養(yǎng)。
韜光:韜,本義是劍鞘,引伸為掩藏。韜光是掩蓋光澤,喻掩飾自己的才華。蕭統(tǒng)《陶靖節(jié)集序》說:“圣人韜光,賢人遁世。”
遠害全身:遠離禍害保全性命。
養(yǎng)德:修養(yǎng)品德,據(jù)諸葛亮《誡子書》說:“君子之行,以靜養(yǎng)身,以儉養(yǎng)德?!?/p>
類似這樣的話語、類似這樣的道理、類似這樣的事例,我們看了很多、也聽了很多,但是真正入心的卻很少很少,可能100人當中不超過20人吧,能夠按照這樣的道理去實踐的人,估計100人當中不超過10個人吧。
此處是站在修身養(yǎng)性的角度來說的,對于一個修行人來說,這是最基本的累積前行資糧的辦法。前兩天看見蕅益大師寫的《十大礙行》,里面就有兩句也是表達相似的道理:(1)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2)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必動,癡心動必貪利毀生。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站在世俗成功學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必修的課程。古往今來,我們多數(shù)人公認的成功人士,這一條是他們共同具備的品質。
我這么寫文字,同樣的還是有點落入假大空、不接地氣的感覺。那我就結合自身的情況,站在剖析自己的角度來認知這句話吧。
前些天老師微信里主動問我課程活動做的如何了,我說難得偶爾有那么一兩個人。
接著老師問道:“安守禪位否?”
我回答說:“最近心態(tài)調整好了,就是有時候準備不足,可能有這個原因?!?/p>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生木,木生火。你要走這五步”。
“以前老師給我排八字也是說要有仁義之心,建宏二字也是仁木要出來,跟著老師修學大道也是如此,從小到大碰到的坎坷也是這個原因?!?/p>
我一直認為,這人啊,肯定是有使命要去完成的。或者與其說是使命吧,不如簡單來說,他心性中肯定有個最重大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具體這個最重大的問題是什么,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靜下心來認真的總結一下,認真的剖析一下自己,是能夠發(fā)現(xiàn)的?;厮菀幌逻^往成長的經(jīng)歷、成長的軌跡以及目前的狀態(tài),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個隱形的規(guī)律存在的。
對于我自己來說,正如對話中提到的,這就是我必須要解決的。說實話,這種必須要解決,的確是很無可奈何的被逼到絕境了不得不去接受、面對、處理。
是否安守禪位,首先得思維認知你的禪是什么,你的禪位在哪里,這種禪的認知應該是一種歡喜的狀態(tài);然后才是如何在平時生活工作中時時刻刻的安守住。
菜根譚讀后感篇二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是在陳眉公輯錄《幽窗小記》中記錄的明人洪應明的對聯(liá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洗禮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貴無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本,洪應明是《菜根譚》的作者,因此,《菜根譚》中錄入了這句話?!恫烁T》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被奉為修身養(yǎng)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被ㄏ憧梢杂帽莵砥肺?,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細細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動的是人的靈魂與精神。初看此書,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讓人涉足于世,頓感輕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边@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里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f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說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于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里,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贊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币馑际穷伝剡^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擾,所以被后人稱為“亞圣”?!熬討n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畫面。
現(xiàn)代社會里,恰恰相反,到處充斥著欲望和誘惑,我們的選擇多了,卻很少能選擇明智的。正如當我們習慣了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東西之后,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欣賞涼水、清茶、淡飯的能力;當我們習慣了寶馬香車之后,卻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用來腳踏實地走路的雙腿;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之后,卻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來過濾留不住的風聲的;當我們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之后,卻忽略了天空是藍色的,草兒是綠色的。太多太多的習慣,太多太多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也許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沒了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清凈的耳根,甜美的味覺,靈活的雙腿。到那時,留下的不僅僅是一聲嘆息吧。為人做事能視榮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一副對聯(lián),寥寥數(shù)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心態(tài);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F(xiàn)今的我們有時候感覺活得很累,不堪重負,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所欲難以實現(xiàn),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磥碇挥凶龅健皩櫲璨惑@”“去留無意”方可心態(tài)平和,恬然自得,才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看完這本書,心情頓時感覺明亮了很多,書上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態(tài)等等,給我很多很多的啟示.正如書上所說,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欲望給蒙蔽,太多對物質的欲望會阻止理想的完成,牽絆我們前行的腳步。有了工作,我們還希望工作是輕松的,能賺大錢的,其實手頭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樣樣都充滿意義;有了房子,我們還希望房子再大一點,再豪華一點,其實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場所么,能放下一張床足以,在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們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實,更遺忘了這份真實中我們擁有的幸福,于是,人生顯得越發(fā)不如意起來,在欲望的面前,我們成了一只可憐的搖頭乞尾的哈巴狗,一個會說話的奴隸。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這本書里闡述了為人應世、淡泊從容、修身養(yǎng)性、怡情適性、功業(yè)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xiàn)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警世均在身邊,但又有幾人能獨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諸君心態(tài)平和,笑看人生吧!
菜根譚讀后感篇三
學而時習之,讀了一些資料之后,我仍會經(jīng)常翻讀過去的東西,有些句子很喜歡,所以讀幾遍有幾遍的贊嘆。
昨日讀到這句,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視一檔普法節(jié)目,一男司機與公司女總成婚,婚后小人得志升為副總。蜜月中男帶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機,男乘醉應之。女因無空職不應,遭男人耳光,此后所以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終女將男起訴,二人以家庭暴力離婚。所以看到這前三句,我就聯(lián)系到這個杯具。
開始時,兩人未必不是以相愛開始,但此后因為男人一躍升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帶關系升職,這本身就很危險。再者,傳統(tǒng)的中國男人從心里不是很能理解女人的本事高于自已,這就為這場婚姻杯具埋下了伏筆。升得快往往會飄飄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為這下子女人連同公司都屬自已囊中之物,能夠任意操縱之,但女人是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百依百順的女人想當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觀的女人是不會任這個沒有定好位的男人為所欲為的。關鍵是他們婚前都以為感情能夠高于一切,但婚后都以為對方能夠無條件為自已著想,但事實是他們都高估了感情,也高估了對方。
乘喜而輕諾,人的本質發(fā)揮了根本的作用,高興時一切好商量,人們總會乘著適宜的時機談條件,適宜就是高興的時候,高興起來平時繃緊的神經(jīng)會放松,掌握的度就和緩許多,規(guī)矩靠邊站了,事情往往就好辦。因醉生嗔,酒后,人就容易趁著酒勁做些平時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實是以酒蓋臉而已,情緒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緒的本事,虛榮嫉妒狂妄偏激這些惡劣的本質大概誰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但當它們毫無節(jié)制的釋放時,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于瞬間以催枯拉朽之勢,摧毀一個人積攢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苦心經(jīng)營的人際關系,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鏡,基于這種狀況,個人認為還不如素面朝天,平時就呈現(xiàn)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別太繃著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與第一句雷同,春風得意之時,就難以檢點,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基于一個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質使然。如果故事中是個天性懂得憐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絕不會出現(xiàn)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隨便原諒了他的第一記耳光,也就沒有此后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請記得,男人的第一記耳光絕不僅僅是唯一的一記,而它僅僅是第一記而已,如果想原諒他,那么就等于默認了理解他的第n次施暴,這也貌似男人的出軌,如果你打算原諒不忠的男人,那么就請做好“下半生即將應對自已n次照一個變形了的破鏡子”的準備。
菜根譚讀后感篇四
“咸菜,在老家都管它叫咸菜根。在腌制咸菜根之前,先得用菜刀將洗凈的蓋菜梗劈成四至六瓣,放置竹匾或懸掛竹竿晾曬二至三天至半干;待其脫水呈萎蔫狀之后用手工揉稔,讓其返青;再晾曬二至三天,就可以‘請菜入甕’了。當然了,晾曬時一定要把蓋菜梗的水分控制好,太干則腌制不出香氣的咸菜根;太濕則腌制出酸酸的咸菜根?!瘪R年春天的一個晴朗周末,我與兒子回到了漳平市和平鎮(zhèn)老家。正在忙活腌制咸菜根的母親一見我倆回來笑容滿面,興致勃勃地聊起了家鄉(xiāng)傳統(tǒng)腌制咸菜根的工序。
“兒子,咱們一塊來幫奶奶打打下手吧?!闭泻敉陜鹤?,我順手抓了一小把晾曬過的蓋菜折成三折,順勢捆扎成菜團狀遞給了母親,母親則嫻熟地將蓋菜放入干凈的、腌制咸菜專用的瓷甕,壘好一層之后,用搟面杖將其夯實,之后,再壘好一層,再夯實……“如果遇到密封性能不好的瓷甕,則需要在甕底和蓋菜的夾層適當加點食用鹽,因為它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可以使腌制的咸菜在一定保存期內不變質、不腐爛。”母親說。
“兒子,也許你還不知道,腌制咸菜根已有久遠的歷史了,據(jù)說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腌制咸菜根的記載。你看,雖然它以其‘血肉之軀’默默無聞地哺育了蕓蕓眾生,勞苦功高,但是它卻低調樸實,從不去計較報酬,不計較名利,從不居功自傲。所以呢,我們平時做人就得像咸菜根一樣,凡事不能計較太多?!蔽乙贿叴蛳率郑贿厼橄滩烁馐艿牟还酱龆薹薏黄健?/p>
也許,咸菜根永遠是母親腸胃里永遠淡化不了的一道濃濃的滋味,一道濃濃的鄉(xiāng)愁吧,故一聊起咸菜根,母親仿佛有說不完的話題。母親說,咸菜根在上世紀人民公社時代可是百姓家庭的大眾菜、招牌菜。一般一個十幾人口的大家庭,一年得腌制三至四瓷甕的咸菜根度日。原來,蓋菜具備了經(jīng)霜耐寒,耐貧瘠、不擇地,易種易得又便于保存的特性,所以在當時家庭主要勞動力整天忙于出工干集體農(nóng)活,無暇種植管護的情況下,為了解決溫飽問題,鄉(xiāng)親們大部分在自留地種上了蓋菜。“所以呢,我們平時做事也要像蓋菜一樣,不能講條件、找借口,更不能挑肥揀廋?!币徽f到蓋菜堅韌不拔的特性,我又順水推舟,諄諄教導兒子。
咸菜根可不是省油的.燈,故炒咸菜根得耗較多的食用油。母親嘆了一口氣說,當時由于我們家十幾口人又屬貧困戶,買不起食用油,所以在炒咸菜根時,只能量入為出,節(jié)省使用,下的豬油量很少。沒油的咸菜根澀澀的,酸酸的,的確很難以下咽。但為了生存,只能堅強面對,強行咽下?,F(xiàn)在,我還依稀記得,在一個夏季雙搶的中午,你在廚房偷偷打豬油拌咸菜根被我碰了個正著的場景……一聊起當年艱苦的年代,母親顯得一臉的無奈。
是?。∫苍S是貧困的緣故,孩提時最渴望家里殺豬或者鄰居殺豬了,因為不管是誰家殺了豬,準會在早晨叫上左鄰右舍的鄉(xiāng)親們一塊吃早餐,打打牙祭。咸菜根煮豬血湯、咸菜根燜煮肥豬肉那香噴噴的味道至今還讓我垂涎三尺、記憶猶新哩!當然了,讓我終生難忘的還是在和平中學讀書三年啃咸菜根的艱苦歲月。我接過母親的話茬有感而發(fā)。
“是嗎?老爸,那還不趕快把刻骨銘心的艱苦歲月與我們分享一下,讓我增長見識?!眱鹤佑檬种е^,一臉的興致。
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呀。1984年,我考上了和平中學,由于距離中學較遠,成了一名寄宿生。當初的教室、食堂、宿舍都是平房,條件非常艱苦、設施非常簡陋。最令人糾結的是學校食堂只負責蒸飯,管飯不管菜,故在校讀書期間的每個星期天,我只得拎著大米和一大搪瓷口杯的咸菜根,步行十幾里山路入駐學校。還好,當時母親對我疼愛有加,總是偷偷地往咸菜根里摻入了一些五花肉,讓我改善伙食,增加營養(yǎng)。
“橫眉冷對咸菜根,俯首甘為孺子牛?!贝蠹抑?,經(jīng)過發(fā)酵的咸菜根,維生素流失殆盡,沒有什么營養(yǎng)可言;雖然母親偷偷地往咸菜根添加了一些五花肉,但是天天吃、日日啃,便出現(xiàn)了味覺疲勞。當時,為了改變命運,考上夢寐以求的大學,我只能堅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勵志格言,一邊啃著咸菜根就著涼白開,一邊苦讀圣賢書。
“嚼得菜根,百事可成?!笨辛巳甑南滩烁鶡o意之中錘煉了我鋼鐵般的意志??嘈娜?,天不負。經(jīng)過拼搏,我有幸成為和平中學1987屆十多名被漳平一中“明媒正娶”的一員。最后,終于如愿以償跳出了農(nóng)門。
與母親在一起腌制咸菜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約三十分鐘的時間,瓷甕就裝滿了蓋菜。母親找來一小塊塑料膜,蓋在瓷甕口,用細繩扎緊。蓋上瓷甕的蓋子,往瓷蓋上面壓一個磚頭便封壇大吉。最后,母親在瓷甕的“耳朵”邊沿加滿水,讓甕中的蓋菜完全與空氣隔離,自然發(fā)酵?!坝涀。僧Y邊沿的水自然干涸之后得再添加水。待咸菜腌制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可‘請菜出甕’了。當然了,咱們可不能小瞧了這貌不驚人的咸菜根,在物資匱乏的人民公社時代,它除了下飯之外,它還是家境貧困的孕婦們、頑童們一道不可或缺的零食。順手從瓷甕中拔幾根的咸菜根,放進嘴里嚼一嚼,很是解饞?!笔展ぶ?,母親意猶未盡地說。
“吃魚生火,吃肉生痰,吃饅頭咸菜保平安?!彪m然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鄉(xiāng)親們逐漸過上了小康生活,和平中學的食堂也開始賣起了時鮮青菜、肉片,但是在吃膩了大魚大肉的幸福時代,咸菜扣肉、咸菜筍、咸菜魚、咸菜冬至包等菜肴,一次又一次撥動著鄉(xiāng)親們的心弦,刺激著鄉(xiāng)親們刁鉆的舌尖,從中也印證了“吃魚吃肉,還得咸菜湊”家鄉(xiāng)的這句俗語。特別是一些飯店、酒家總愛使用經(jīng)過一年發(fā)酵的老咸菜根來燜煮肥豬肉,那表面懸浮著一層綠綠的油脂,猶如毛毯般將濃郁的香氣覆蓋在肥豬肉與烏黑發(fā)亮的咸菜根之間,色香味俱全,令客人大快朵頤、回味無窮。
也許是忌諱的緣故,鄉(xiāng)親們總是把辦理喪事簡稱為“吃大塊肉”,這是由于在辦理喪事期間,鄉(xiāng)親們總會端出咸菜根燜煮肥豬肉這道招牌菜。果不其然,今年三月二日至三月六日,在為我家九十九歲仙逝的奶奶守靈、出殯、做法事期間,由母親腌制的咸菜根燜煮的大塊肥豬肉得到了前來吊唁鄉(xiāng)親們的嘖嘖稱贊,并美其名曰“長命菜”。
“花為春寒泣,鳥因腸斷哀?!眹K嘖稱贊聲減免不了我對痛失奶奶的悲哀。在悲慟之余,我仿佛隱約聽到了咸菜哭泣的聲音。一瞬間,我突然醒悟:總有一天,母親也會像奶奶一樣離我而去。
哦!香香咸菜,悠悠我心。今天,我能做的,就像對咸菜根不離不棄一樣去愛您——我的母親、我的家人。
菜根譚讀后感篇五
好久沒有寫了,其實想寫的東西很多。還是太懶,最近的床頭書是《菜根譚》(明朝洪應明著),就談點讀后感,先聊這“欲擒故縱寬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其大概意思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許時間長了自然就明白了,千萬不要急,免得自己郁悶;如果有人不聽勸告、不服從教育,先讓他去,你不管他也許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過于煩人家免得產(chǎn)生逆反心理。(還有一種可能:自己是錯的。)。
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明白,可是我們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賢所說的`不急不切,需要一個條件,就是心態(tài)。所以有人說心態(tài)決定一切,不無道理。當然,良好的心態(tài)需要通過修身來達到。那么解決問題靠什么呢,就是時間。其實時間是萬能的,能解決人們許多的難題,一切的恩怨、紛爭無不隨著時間灰飛煙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記住這個道理,合理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才能使人活得輕松、坦然。
小結一下,遇到矛盾難以短時間解決的,一、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二、問問自己真的有這么急么?不能馬上解決的后果是什么,真的后果有那么嚴重嗎?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人家一點時間。
菜根譚讀后感篇六
這段時間,閑時一直在看從女兒那兒拿來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表達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包含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你讀后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智慧的鑰匙幫你打開煩惱的`大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yǎng)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明大義的人,這是本難得的、助人一生的好書。
封建社會中人讀此書,可以遠避禍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閑逸。今天,時代的發(fā)展很迅速,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非觀、名利觀都有了一些改變,讀此書仍受一些啟迪,如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開導自己,怎樣看待人生百態(tài)和自然萬物。天人一體,天人相應這點古今是相同的,我們既要讀書,領會書中要旨,又不能拘泥于書,被書遮掩了耳目,要學用惟時,就像書中所說的: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
涉世無段圓滑機趣,乃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人心虛,義理來居;人心實,物欲莫入。鴻蒙未辟便分了陰陽,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經(jīng)世有個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有個瞻前顧后的眼光,有個大肚能容的雅量,有個得失互轉的思想,心樂,便是個福地天堂。
菜根譚讀后感篇七
這本書我看過兩遍,第一遍是在大學的時候,有個比我低一級的安徽籍師弟推薦給我看的,那是2021年。我和那位師弟談的頗來,他的思想挺有深度的,我們會偶爾地聊聊天,談人生談理想。某次,他說,師兄,我給你推薦兩本書,我覺得很值得看看,其一就是《菜根譚》,其二是曾國藩的傳記。當時這兩本書都看了,曾國藩的傳記在圖書館借的,版本不是很好,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等遇到好的版本,曾國藩還是需要重新讀讀的。那位師弟本科畢業(yè)去美國留學了,讀完了碩士現(xiàn)在讀博士。他現(xiàn)在還會每個月把他在美國的感悟和經(jīng)歷寫一寫,挺好的。第二次看這本書是去年了,買了一本,放在床頭,沒事就翻一翻,獲益很多。總的來說,這本書是對我的性格影響最大的兩本書之一,另一本書是唐德剛寫的《胡適口述自傳》。這兩本都使我改掉了性格里的急性子和比較苛刻的部分,教會我更加淡定從容和更加包容的品質。雖然,我現(xiàn)在做的還遠遠不夠,但是我還在努力。這本書也許還需要再多看看。因此很想推薦給大家看看。這本書中都是一些幾乎沒有邏輯不連貫的一些人生哲思。下面就挑選幾句和大家分享吧。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句話在書中是在比較靠后的地方,但是我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因為這句話即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你也一定在別的地方看到過。還有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句子。它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在強調一種態(tài)度——冷眼旁觀。生活上或是工作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無能為力,與其整天抱怨懊惱,真是不如以一種冷靜的態(tài)度去接受,不是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而是一種冷眼旁觀的沉靜。我是不太喜歡讓自己的情緒隨著生活中的瑣事而改變,我追求一種內心的平靜,不喜歡自己處于一種大喜大悲的狀態(tài),我討厭那種情緒像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那不僅于事無補,還很有害健康。記得2008年時,高三班會有位同學在班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就算是跌倒也好豪邁的笑".要的就是這樣一種姿態(tài)。
"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這句話是在教我們正確地對待得與失。與老子的那句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也是一個意思。《菜根譚》的這句話我覺得說的更具體,在我們得意的'時候別輕易忘形,因為太多的人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所以他建議我們早回首,這一點其實我不太認同,因為我覺得這稍微有點悲觀,我們只需要在勝利的時候繼續(xù)保持冷靜,及時認清形勢,應該還是可以的。后半句則是說在失敗的時候或許還會轉敗為勝呢,所以不要輕易放棄。這一點是我覺得很有道理的。對于我現(xiàn)在讀研究生而言,其實五六年,甚至是六七年而言,做的實驗何止千百個,只要有十個實驗成功了,那我也就順利畢業(yè)了。說的通俗一點,其實我們這一輩子,機會有很多,錯失一兩個機會有算的了什么呢?甚至,只要你抓住一兩個機會,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我總覺得,失敗教給我們的東西更多。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衍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成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無巧。"這讓我想起來了流行很久了的兩個詞"靠譜與不靠譜",做一個靠譜的人就要事事靠譜,只要你有一件事情不靠譜就會被說為不靠譜,這樣子做一個靠譜的人何其難啊!順著這件事情,我覺得對于朋友和家人,也許我們該多一點包容,允許周圍的人犯一些錯誤,只要次數(shù)不多,不是很嚴重,我覺得是可以原諒的。不然的話,那就沒法和別人交往了。就我引述的這句話,總的來說我是贊同他的觀點的。他提倡君子盡量保持沉默和不要輕易浮躁,寧可做一些笨拙且保險的事情,也不要冒險取巧。這讓我想起來了高中數(shù)學老師的那句話"吃虧在于不老實".在拙與巧之間,大家自己取舍吧。
之前我以為《菜根譚》是一本禪學意味很濃的書,但是我剛才看書的編者序言,說這本書是融合儒、釋、道三家的行為處事道理。不過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歡的是關于禪學的句子,比如剛才我介紹的第一句話,我沒有任何異議,但是對于第二句和第三句,我就會有點異議,因為我覺得有點悲觀和保守。忍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原本還準備多介紹幾句我喜歡的句子的,但是我不想把一篇讀后感寫的太多冗長,我們講求的是點到為止,目的是讓你們大概看看喜不喜歡這本書,而不是可以給你講一本書。
《菜根譚》的隱喻是"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什么意思呢?咬菜根好比是很枯燥很落寞的生活,如果在那樣的狀態(tài)里你都扛得住,那么你就可以應對很多其他事情了。有點逆境出人才的意思。我自己不喜歡太熱鬧和太復雜的生活,總覺得那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我們沒必要刻意去咬菜根,但是我們得具備咬菜根的能力。
菜根譚讀后感篇八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靜;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p>
你聽過嗎?這是在《菜根譚》中的一則,說了在一個靜的地方,很安靜,這不是真正的靜,要在一個喧鬧的地方靜下來,才是真正的靜。
有一次,我和媽媽來到一個農(nóng)村,那里很窮苦,他們在那里干活,種田,滿頭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開心,可是我在農(nóng)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種田的`大人們也很開心。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很快樂,這不是真的快樂,在很窮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仍然保持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菜根譚讀后感篇九
最近兩個多禮拜特別的忙碌,是因為承蒙領導不棄,給自己加了點擔子,開始主導項目帶團隊了。20__年在企業(yè)上班,那個時候也是帶團隊帶項目,但是二者感覺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我想了一下,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單位的性質不一樣,一個是外資企業(yè),一個是政府事業(yè)單位,所以在管理體制以及運作模式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在企業(yè),特別是外企或者類外企,工作會劃分的很細,每個人每個團隊甚至每個部門做的事情都類似,所以帶項目帶團隊相對來說就更加單一明確,把握住時間節(jié)點、合理分配任務量、給予技術層面的指導,基本上就沒什么大問題了,而且往往大家不在一個城市辦公,沒法面對面交流,更多的是文字性的溝通。而在政府事業(yè)單位就復雜得多了,看似每個人工作職責范圍比較寬泛、自由度比較大、有時候又卻是那么的狹窄,取決于每個人對工作的認知認可以及思考的程度?,F(xiàn)在的單位,既是政府性質又是高度技術化、專業(yè)化,按照有些同事說的,這里既需要智商又需要一定的情商。
二是自己本身的關注點不一樣了,以前更多的是盯著項目,催著大家抓緊時間盡快完成分配的任務;現(xiàn)在更多的是想著如何既要把事情做好,又想趁著帶團隊的機會狠狠的改正一些缺點習氣。角色轉化前,作為一名普通的職工,只需要完成自己手頭的工作任務量就好,需要考慮的人只有兩個:自己和直接領導。角色轉化后,不僅需要考慮的工作量多了,而且考慮的人物也多了,需要接觸和打交道的對象也更復雜多樣了。打個比方,好比點和線,變成面和體。
過去的我,骨子里是獨來獨往、獨生獨死的,人物事情多了就覺得特別的麻煩,恨不得一刀切下去,想盡辦法讓自己抽離出來,躲進自己設置好的、只能容下獨自一人的、短暫的舒適區(qū)。這是太過于關注自我感受的表現(xiàn),嚴重下去就是自閉了。用理智與情感的模式來說,這樣的人是不具備理智的,沒有理性思維;即使擅長思維,由于沒有理智、智慧的指引,越思維越陷入自我;那么情感方面呢,我們都知道,情感是離不開理智的,如果沒有了理智,那就是不良情緒的爆發(fā),非常的.可怕。(關于理智和情感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如何從情感理智入手修行自己,歡迎大家與我當面交流,茶水隨時備好,我在幻海閣等你。)。
現(xiàn)在的我,或許還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已經(jīng)不想按照原來的命運軌跡繼續(xù)走下去了。在面對復雜的人事物交織在一起的時候,由于多年來定力的修持以及正見的熏習,已經(jīng)慢慢的具備一些剎車的力量了。正因為此,這兩個禮拜的忙碌,不僅僅是單純的工作事務的處理,更多的是頭腦中緊繃的這根弦,一根試圖努力攔住命運火車按照原有軌道急速飛馳的弦。所以,特別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一個可以試煉改變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