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其明,安徽無為人,1945年9月入黨。他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交響樂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一生堅持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勞動人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呂其明事跡簡介的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韼椭?/p>
呂其明事跡簡介
人物小傳
呂其明,1930年5月生,1945年9月入黨,安徽無為人,上海電影制片廠藝術(shù)委員會原副主任。他為人民而創(chuàng)作,70年來先后為《鐵道游擊隊》《焦裕祿》《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視劇作曲,創(chuàng)作《紅旗頌》《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響樂作品,300多首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廣為傳唱。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等稱號和“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七一勛章”獲得者、人民音樂家呂其明在天安門城樓上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后,激動萬分。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更沒有人民的幸福生活。”他告訴記者,“我要繼續(xù)聽黨話,永遠跟黨走??倳浿v到,中國共產(chǎn)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始終把黨的成績歸功于人民,讓我十分動容。我要牢記總書記的講話,繼續(xù)為黨、為人民創(chuàng)作出更受人民群眾喜愛的音樂作品。”
伴隨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紅旗頌》膾炙人口的旋律,佩戴黨員徽章的呂其明在身邊少先隊員的歡呼聲中,沿著紅毯拾級而上,緩緩步入人民大會堂。這是6月29日上午,“七一勛章”頒授儀式舉行前的一幕。1945年,15歲的呂其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老鄉(xiāng)家里,油燈照耀下,他向黨宣誓,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應該做的事情,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創(chuàng)作了一些音樂作品,難以報答組織對我的培養(yǎng)和關(guān)懷。”頒授儀式后,呂其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動情地表示:“我要在有生之年,把黨和人民賦予我的職責和使命,毫無保留地回報給黨和人民,我希望我能創(chuàng)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呂其明介紹他獲得的榮譽
含淚寫成《紅旗頌》,祝愿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十幾天前,記者在上影集團辦公樓的會議室里,聽到呂老深情吟唱《紅旗頌》的音符。這首管弦樂序曲描繪了天安門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時的莊嚴情景,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歌頌紅旗為主題的器樂作品。再次談起《紅旗頌》的創(chuàng)作過程,呂其明依然難掩激動之情。
那是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之前,當時賀綠汀、丁善德、孟波、黃貽鈞、鐘望陽、瞿維等音樂界的老前輩,一致決定由后輩呂其明趕寫一部交響樂作品。黃貽鈞先生建議曲名定為《紅旗頌》。面對這個“命題作文”,呂其明既興奮又緊張地接受了。“興奮的是老前輩們這樣信任我,鼓勵我,對我委以重任;緊張的是時間短,任務重,恐怕難以完成。但又想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因此,我毅然接受了這一艱巨的創(chuàng)作任務,大膽地進行了創(chuàng)作。”
經(jīng)過反復思考,呂其明決定《紅旗頌》以開國大典為歷史背景,歌頌紅旗、歌頌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雖然沒有親眼見證開國大典,但在上世紀50年代初,呂老從上海電影制片廠調(diào)到北京新聞電影制片廠,1951年至1954年每逢重大節(jié)慶,他都會來到天安門,看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看見人們手拉著手前行,宛如邁開巨人的步伐前進。
同時,崢嶸歲月、戰(zhàn)斗生活的往事也像電影一樣,在他腦海中一一閃過。“我10歲加入新四軍,在戰(zhàn)火中錘煉,在紅旗下成長,對紅旗有著深厚的感情。紅旗是革命的象征,在井岡山的綠樹叢中、革命圣地延安寶塔山旁、百團大戰(zhàn)指揮所、淮海戰(zhàn)役的陣地前,凡是有革命者戰(zhàn)斗的地方,都有紅旗在飄揚。紅旗也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他們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些是我寫《紅旗頌》的感情基礎(chǔ)。”
血染的戰(zhàn)斗紅旗和天安門的勝利紅旗,在呂其明心中形成偉大崇高的形象。他熱血沸騰,樂思如泉涌,經(jīng)過七天的日夜拼搏,伴著激動的淚水寫出《紅旗頌》。小號嘹亮地吹出以《義勇軍進行曲》為素材的號角音調(diào),引子盡情表達了對勝利的喜悅和對紅旗的贊美。在連接部,雙簧管吹出如歌的優(yōu)美旋律,抒發(fā)了經(jīng)過斗爭洗禮的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的熾熱情懷。樂曲逐步發(fā)展,賦予節(jié)奏以激越的動力,號角聲再度響起,寬廣的頌歌主題變?yōu)殓H鏘有力的進行曲,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意氣風發(fā)、一往無前的豪邁氣概。尾聲中,嘹亮的號角與深情的頌歌交融在一起,在更為激越的高潮中,仿佛聽到站起來的中國人民邁開巨人的步伐,樂曲由此響徹云天,氣壯山河。
自1965年在“上海之春”舞臺初試啼聲后,《紅旗頌》成為迄今中國音樂舞臺演奏率最高、媒體播放次數(shù)最多的音樂作品之一,成為中國人心中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旋律。然而,在此后長達54年的時間里,呂其明精益求精,對作品進行了不計其數(shù)的修改。最終,《紅旗頌》于2019年定稿,并由上海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他說:“我將自己的人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一起寫成了歌。這是我送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禮物,祝愿我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這部作品飽含著他對黨的全部熱忱和深愛,和億萬中國人找到了心靈共振的交匯點,才引發(fā)了跨越時空的長久共鳴。
【呂其明事跡簡介 呂其明先進事跡材料】相關(guān)推薦文章:
抗擊疫情英雄人物事跡簡介2022
紅領(lǐng)巾二星章個人主要事跡簡介
感動中國人物聶海勝事跡簡介素材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