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一
這個暑假,我看了名著《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許多中華歷史故事,還讓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杰。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還精通兵法,從有名的《草船借箭》,這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來。
有一次,周瑜想找個機會把諸葛亮滅掉,做天下最聰明的人。于是,就難為諸葛亮說:“十天之內(nèi)你給我造出十萬支箭?!敝T葛亮揮動自己的扇子說:“哪里用十天,給我三天就行了。”在第三天晚上,他叫人把二十只船連在一起,一字排開,然后讓士兵擊鼓吶喊,曹軍怕中了計,就叫士兵弓箭手手一直放箭,箭像雨一樣落在草船上。就這樣諸葛亮就得到了十萬多支箭,在三天之內(nèi)造箭的材料一點都沒用到,諸葛亮真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啊,承諾三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竟然奇跡般地實現(xiàn)了。
說到誠信,令我回憶起了那件難忘的事。有一次,數(shù)學小測試,同學們都在認真的答卷,教室里一片沙沙的聲音,有些同學答完了,交了卷,我聽見后面兩個同學正在討論答案,我仔細的檢查了我的試卷,哎呀!按照他們的答案,我錯了一道題。趕緊把它改掉,我的腦海立刻出現(xiàn)這一閃過的念頭,不改,那是別人的答案。在我猶豫之時,下課鈴聲響了,我放下手中的筆,把卷子交了上去。
這次,我雖然得了95分,但我很高興,因為我用了我自己的實力來證明,證明了自己,沒抄別人的答案。
人無信而不立,誠信是一個重要的品質(zhì),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不值得信任,人們常言一諾千金,許下的承諾就要做到,不輕易失信于人。
做人要有誠信!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二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边@是《三國演義》正文里面的第一句話。的確,從繁榮的大漢王朝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梟雄并起到三國鼎立,恰恰證實了天下分分合合的說法。
細品三國,我不禁被三國里鮮活的人物形象所折服。劉備乃漢室宗親,心存大志,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盡管最后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但他素以仁義為本,因此,才有關張趙馬黃等大將為他效忠,諸葛亮龐統(tǒng)等智者為他出謀。但是,對于劉備我仍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劉備雖以仁義為本,但仁義恰恰也是他最大的弱點。起初劉備進軍川蜀,只是為了援助川蜀抵抗張魯,諸葛亮勸劉備趁勢奪下川蜀,可劉備介于仁義,不聽諸葛亮勸告,認為自己奪取川蜀沒有讓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對他忠心耿耿的軍師龐統(tǒng)為了讓他師出有名,明知敵軍有埋伏也甘愿中計,導致了“落鳳坡亡龐統(tǒng)”的悲劇,劉備因而失一智者。
劉備的五虎上將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常山趙子龍,他忠于主公,其勇不下于呂布。他不惜身負重傷,也要單騎救阿斗。他沒有張飛的魯莽,沒有關羽的傲氣,有的只是一顆忠勇之心。他敬佩諸葛亮的才智,從不一意孤行。因而在我心中,他才是真正的“人中趙云”。
劉備身邊還有位神機妙算,智謀過人的諸葛亮。他被劉備的“三顧茅廬”所感動,因而對主公忠心耿耿。他的智謀,在當時首屈一指?!盎馃┩隆薄盎馃乱啊薄吧鄳?zhàn)群儒”“智激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都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名篇。不僅僅是智謀,他的性格也是成就他美名的重要因素。其實周瑜之智不下于諸葛亮,然而他卻屢屢敗于諸葛亮,只是因為周瑜性情沖動,而諸葛亮性情隨和。成大事者,正是要有這種處變不驚的淡定與從容!
再來說說當時獨霸一方的曹操。他是大漢宦官之后,作為“奸雄”的典型,他不但不忠于劉氏王朝,還屠戮百姓。他生性多疑,曾殺害了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呂伯奢。他的殘忍使得為追隨他而拋妻棄子的陳宮遠離他。他甚至說出了:“寧可我付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钡膲颜Z。但曹操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他有著非凡的膽略和智謀,在“討董卓”“擒呂布”“掃袁術”“滅袁紹”“擊烏桓”等中就能看出來。他統(tǒng)一北方的豐功偉績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
最后說一說東吳的孫權。孫權從小就智力超群,他甚至在九歲的時候就孤身前往敵營要回自己父親的尸首。連曹操都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極善用人,他提拔周瑜為大都督,便留下了名垂千古的“赤壁之戰(zhàn)”;他提拔呂蒙為大都督,便使得猛將關云長身亡;他提拔陸遜為大都督,便有了讓蜀軍大敗特敗的“夷陵之戰(zhàn)”。
《三國演義》這部經(jīng)典名著不僅表達了作者以及當時人民對國家統(tǒng)一、清平政治的向往,更表達了他們對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作者將歷史評價和道德評判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文章顯得有高度更有深度!使之成為了人類文學藝術的瑰寶!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三
今天我從講義上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學完后,我感覺到了很多原理。這篇課文講了三國時期氣度狹小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隨處比本身強,便懷狠在心,想害死諸葛亮。于是,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匠意于心地承諾了,還說只要用三天,他趁著漫天大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使周瑜的設計落了空。
值得我們思考的照舊周瑜那妒忌的生理。有些工錢什么會有吃醋之心呢?那就是畏懼別人高出本身。當別人有了后果,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慕的時辰,這種人不是去探討別人取得后果的緣故起因,不是客氣進修,固執(zhí)拼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冷眼調(diào)侃,乃至惡語中傷,這是何等屈曲蒙昧的示意啊!我禁不住想到了本身,妒忌的生理不是也有嗎?好比本身測驗后果欠好,諸葛亮怎么會那么智慧呢?由于他說謊擅長動思維,遇事鎮(zhèn)定,以是才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活仙人。令各人對他欽佩。而我呢,為什么看上去沒有諸葛亮智慧?緣故起因是我沒有他那么擅長動腦,遇事張皇,遇到一點堅苦就哭,急躁不安,也不愿去篤志想一想,以是我常常遭遇失敗。此刻,我必然要把這部規(guī)則的立場糾正過來,做一個優(yōu)越的本身、真正的本身,不要以碰著堅苦就七上八下,要把心靜下來,才有也許樂成地做完一件工作。
不是靜下心來說明緣故起因,而是但愿別人在下次測驗也出一些過錯,好和本身拉平。功效,本死后果沒上去,還沖擊了別人進修的起勁性。這樣妒忌的生理不是也有嗎?這種設法不也是妒忌生理在搗蛋嗎?追念起來,是何等忸怩呀!
熟悉了吃醋生理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從小就應該杜絕這種心態(tài)的滋生和成長,做個正直向上的人。已故的聞名數(shù)學家陳景潤就給我們樹立了模范。他上小學的時辰,進修后果并欠好,可是他并沒因此而吃醋進修后果好的同窗。他常想:“各人都同在一個班里進修,都聽統(tǒng)一個先生授課,人家能學好,莫非我就不能?此后我決不再貪玩了。”因為他能正確地看待別人的后果與本身的不敷,勤勞進修,吃苦拼搏,因此進修后果很快就在班上首屈一指。由此可見,只有氣度坦蕩,才氣站得高,看得遠,具有遠見高見,成立豐功偉業(yè)。妒忌著對象,害處真長短常大。以是,我們必然要杜絕它,做一個德性高貴的人。
妒忌像把雙刃劍,害別人也害本身。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比本身強的先輩人物呢?我們要進修他們的利益補充自身的不敷,盡快遇上乃至高出那些先輩的人,而不能只是想盡步伐為別人配置“路障”,“絆腳石”,偶然不必然能把別人絆倒,反而會像周瑜那樣搬起石頭砸了本身的腳。
讀了這篇文章,我分明白吃醋會讓民氣眼變細,本心變壞,以是我們應闊別吃醋,要氣度遼闊,這樣才氣做一個有效的人!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四
《三國演義》,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更是家喻戶曉。而我,最欣賞毛主席稱贊“言忠信,行篤敬,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眾益”的“辦事之人”——諸葛亮。
現(xiàn)在我們常以“藏龍臥虎”比喻未被發(fā)現(xiàn)的有才能的人。而魏晉時期早年躬耕隴畝的諸葛亮正是如此一位“臥龍”。
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臥龍先生”諸葛孔明,劉備一而再尋而不遇。這“臥龍”且不是條隨意屈身而事他人之龍。一訪路遇崔州平,再訪又遇廣元公威及諸葛均黃承彥,且皆誤認作孔明。朋友、家弟至岳父且皆如此風度,可想而知其人如何地賢德!果不其然,三訪之下劉備等人終見得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臥龍崗中之臥龍。諸葛亮,乃一“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之人。一軸畫掛于中堂,便足他侃侃而談?!叭痔煜?,后取中原”一席話更為一鳴驚人。而當劉備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之時,諸葛亮卻沒有輕易動容。謙虛道是:“亮久樂耕鋤,懶于應世,不能奉命。”親眼見到劉備心意甚誠時,才愿為效勞??梢娭T葛亮之理智與心為蒼生。再當劉備拜獻金帛,他“固辭不受”,不為錢財動容。而最終接受的是劉備心意。又見其心身正直。臨出山之時,他對家弟諸葛均所說最后一句話,既叮囑“勿荒田畝”又道“功成之日,即當歸隱”。這位胸懷大志之賢者,在展開他大業(yè)的起點,竟是已決定不忘初心,不忘本,決定在功成名就之時不求回報;只救濟蒼生,再隱歸為農(nóng)。又是何其無私忘己!
再道赤壁之戰(zhàn)前,諸葛亮再以二喬激吳結(jié)盟。此后也仍保持防人之心,明察秋毫,明銳發(fā)現(xiàn)了前來拜訪的周瑜的殺心,在看到關云長的保護后才放了心。論戰(zhàn)策之時,他更是與周瑜不約而同寫出了火攻的妙計。當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中,周瑜氣急吐血體虛之時,諸葛亮更是知曉周瑜擔憂于無法得到火攻需要的東南風向,登上七星壇“作法”借來了東南風。這也促成了赤壁之戰(zhàn)最后的順利。只是“作法”怕是虛,而測算天象為實。這又體現(xiàn)了在那個科技不發(fā)達的時代諸葛亮對于天象測試之精確。而他敢于準確報出風起風落時間,更體現(xiàn)了他的胸有成竹之自信,這必是真才能之人了。借至東南風后,諸葛亮又毫不耽擱地悄然乘船離開。當周瑜派出丁奉、徐盛二將前去追拿之時,他已與趙云共船。這短暫的時間內(nèi),諸葛亮竟已是能看透周瑜氣度之小,明白對方眼中不會容下自己,早叫趙子龍相接而離,遠離了危險。再見其謹慎。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后,曹操一行人逃至華容,旦見大小兩條道路。大路靜寂而小路煙火。曹操且算到煙火不過障眼之術,企圖讓自己誤認為小路埋伏軍隊而大路安全,于是率軍走進小路。當他驕傲地大笑諸葛亮乃“無用之輩”時,卻是已掉進諸葛亮“神機妙算”的陷阱——他當面遇上了劉備大將——關云長??梢娭T葛亮謀略之深,他的智慧毋庸置疑。再是華容路窄后,當云長空手而歸之時,諸葛亮卻在聽得云長所道“無能,因此被他走脫”后料到實為“云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再次可見其何是“無用之輩”,實實在在是“神機妙算”之賢??!但他卻又道“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又見其公私分明。
最后一談諸葛之死。那是公元234年,諸葛亮再結(jié)盟吳國北伐曹魏。卻不想以失敗告終。司馬懿料到諸葛亮是難逃疾病,卻沒料到諸葛亮死后仍成功計算于他——這便著名的“金蟬脫殼”。諸葛亮死前囑咐軍中將士不可透露他死去的信息,并仍將他的尸體包裹完好置于馬車之中。當司馬懿浩浩蕩蕩領兵追來之時,蜀軍將士卻是迎面殺敵,嚇得魏軍大驚,誤以為諸葛亮未死,逃竄撤離。百姓知后是津津樂道:“死諸葛嚇走了活仲達?!倍@位魏軍大將軍在看到了諸葛亮布的蜀軍陣營后也不得不贊嘆道:“諸葛孔明乃天下奇才也!”
盡管我們與諸葛亮相隔千載春秋,卻仍能學習他的智慧、謙虛、謹慎、忠心……自此,從《隆中對》至《出師表》,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雖然蜀國終于沒能完成統(tǒng)一天下之大業(yè),他也沒及“即當歸隱”之日,三國諸葛孔明神機妙算之盛名,實在不負流芳千古!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五
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依據(jù)有關三國的正史,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三國演義》這部長篇小說?!度龂萘x》這部長篇小說主要描寫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互相征戰(zhàn)的歷史過程,刻畫了幾百位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蜀國的諸葛亮。他是全書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被人稱為“臥龍先生”。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而且精通戰(zhàn)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他通過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知識。
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lián)吳抗曹,據(jù)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之恩,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在《草船借神箭》中,諸葛亮料事如神,在大霧天巧借曹操箭,讓周瑜心服口服;在《獻書詐投降》中,周瑜的苦肉計也只有諸葛亮一人識破了,這也體現(xiàn)出了他超凡的聰明才智。他謙虛有禮、顧全大局,簡直是個完美的人。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覺得我們身邊不需要諸葛亮這樣神機妙算的高人存在。如果有諸葛亮謀算的能力,知道了一件事情最終的結(jié)果走向,那么就會失去自己在過程中探索、成長的樂趣。打一個不太恰當?shù)谋确剑幸荒晡液桶职謰寢屢黄鹑ズD系钠呦蓭X,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爬到山頂要多少時間,三人都信心十足、氣勢滿滿的向上攀登。
走了將近一小時,雖然有點累,但我們堅信離山頂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再繼續(xù)走,遇到山頂下來的游人,得知爬到山頂需要四個小時,媽媽看看時間當即表示放棄,我們就返回了。如果在山腳下時就知道要爬四小時,可能我們連開始的一小時都不會爬,就不能看到沿途的熱帶雨林景象,不能看到樹叢中我以前從未見過的紅色的奇妙的小蛇了。
雖然沒有爬到山頂,但我并不后悔爬了開始的那一小時。掌聲、祝賀聲并不僅僅是送給最后的成功者的,每一個曾經(jīng)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收獲。
諸葛亮是三國那個歷史時代的特殊人物,在21世紀這個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社會,需要我們具備探索精神,不怕失敗,跌倒了起來繼續(xù)前行。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六
人物篇
人物點評:劉備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優(yōu)點是多方面的,如愛民愛材、寬厚仁義、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誠。這些都無不為今后建立大業(yè)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國志》評論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盡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不二,誠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俠,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爾?!彼軐⒁淮笈鷥?yōu)秀的政治、軍事人材收為己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諸葛孔明。
劉備有名將關羽、張飛為左右手。曾三顧茅廬,最終請得諸葛亮。因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諸葛亮家中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效力于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毅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最終建立了蜀漢皇朝。
據(jù)《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遺言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卻在大權在握時,念念不忘完成劉備的遺志,最后在北伐的戰(zhàn)爭中“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劉備的政治品格特點,是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思想理念的體現(xiàn)。劉備在復雜的政治斗爭實踐中領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對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養(yǎng),樹立賢德之君的風范,臨終時仍不忘留下遺詔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正是這個“惟賢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鑄成了劉備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劉備的一生霸業(yè)。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七
飄飛的煙火,滾滾的塵土,使我再次拿起手中的厚卷,一種歷史的積淀,一種滄桑的厚重感。翻開書看到的竟是打著響鼻的戰(zhàn)馬,拿著鋒利武器的士兵。似乎回到了從前,第一次看這本書的從前。
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孩,看書也只知道各個人物的武藝或智慧,叫著各個招式的名字,開心的我們還不知道它們的真正魅力所在呢。
現(xiàn)在上了初中,再讀《三國演義》,我從字里行間竟能想象到滾滾長江上千帆鎖江,雄姿英發(fā)的周郎胸有成竹地站在江邊,銳利的眼眸觀察著破軍的時機。紫袍的孔明手持羽扇,站在七星臺,仰望星空,他的紫袍和黑夜融合在一起,露出自信的微笑。
這次讀了三國,竟有了對生活的感慨。一生為國,縱然有豪情蓋天之氣,百萬軍中奪上將人頭之勇,未出茅廬知三分天下之謀,結(jié)果也長使英雄淚滿襟啊!那樣的忠誠固然值得尊重,可是孔明離開茅廬時對童子說的話卻再也沒能實現(xiàn)?;蛟S很多人會認為孔明出山做大事,不拘小節(jié),很多人也都用這樣的話迷惑自己,就像“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樣,迷惑自己不思進取,認為自己的失敗很正常,其實只不過是麻痹上進心的落腳點罷了。雖然孔明出山本來沒有什么對錯之分,現(xiàn)在倒被認為是正確的,讓我很不解。很多人的眼光很開很大,在茫茫的人海中竟找不到自己的落腳點,其實有很多小事是被忽略了的,而往往那些小事便是你成大事的墊腳石。朋友,看清自己的腳步慢慢走。路很長,看得遠固然好,卻很累,不如一步一步靠近那個屬于自己的輝煌。
這次讀書的收獲在別人眼里可能很小,但我認為有收獲就沒有白讀,在與名著同行的路上,它,成了我的老師,不會把知識一下子全給我,而是讓我挖掘著,找到里面的真實,找到里面的真理。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八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zhàn)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忠。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后,就不這么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wèi)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
讀了《三國演義》之后,我覺得我似乎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私自利了。這本書真是知識的源泉!
以上便我對《三國演義》的見解和看法,有時間我們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