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一
這是我第二次聽師大附小的趙摯老師上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兩次的感覺截然不同。
還記得3月10日,在我們天華學校的多媒體教室里,趙老師給我們上了《我最好的老師》這一課。上課伊始,趙老師提出了問題:“默讀課文,懷特森老師是個怎樣的人?試用2—3個詞語概括。他在這節(jié)課上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舉動?在書本上用波浪線劃出相關的句子?!闭б宦牐X得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后來越聽才越有勁兒。原來,在這節(jié)課中,趙老師想指導學生們掌握寫人的表達方法——一人一特點一事例。在課堂上,趙老師安排了很多的訓練:如用一個詞語概括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將課文中的間接敘述、直接敘述相互轉換,完成課堂練習第二題……整堂課下來,安排得很滿,最后給我一個感覺是:這到底是略讀課文的教授呢?還是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呢?我茫然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體現(xiàn)了出來,可是依然有老師牽引的痕跡。因此,對于第二次來聽《我最好的老師》并沒有太多的期待了。然而,這一次,卻讓我看到了很多的驚喜。
課堂上,趙摯老師提出兩個問題:“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整節(jié)課都是圍繞這兩個問題而展開。再也沒有其他多余的東西。趙老師特別的從容,或許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們吧。她很淡定。我還記得,趙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呢?”有個孩子站起來了,可是回答的內容卻是證實自己觀點的句子。這時,趙老師并沒有著急,而是再次重復這個問題,并提示孩子聽清老師提問的內容,直到這個孩子回答準確為止——“找到證據(jù),讓別人認同”。這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居然花去了2、3分鐘。對于展示課來說,哪怕一分鐘也很重要啊。我想,如果換做是我,肯定會急不可耐地讓另一個孩子來回答了。
很快地,《我最好的老師》學完了,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延伸學習《新來的王老師》時,趙老師以同樣的兩個問題展開。學生的自學很精彩。最后的學以致用環(huán)節(jié)是一個課外的練筆。這堂課,老師的教學思路很流暢,教學行為的展開也很順暢。比起第一次的試教課,課堂的側重點更加鮮明了。
然而,課堂上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兩個孩子對懷特森老師的評價——“瘋狂、誤人子弟”。我驚訝于孩子們的這種想法??匆娳w老師一一地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時,我把目光聚焦到了“瘋狂、誤人子弟”上??墒遣]有聽到趙老師對于這兩個詞語的質疑的展開。最初以為,趙老師會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回到這兩個詞語上。趙老師選擇了淡化。這令我倍感遺憾。其實,趙老師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就從“瘋狂、誤人子弟”這兩個詞語展開討論。因為瘋狂是一個貶義詞,用來批評別人十分不恰當?shù)男袕?;誤人子弟更是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否定。懷特森老師真的是一個瘋狂的老師嗎?他是在誤人子弟嗎?如果以它們?yōu)橹行?,孩子們就能從課文中找到更多的證據(jù),證明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教育方法獨特的老師,是一個教會學生自己去尋求真理方法的老師。那么,這堂課或許會更加精彩。
再相逢《我最好的老師》,我并覺得是一次枯燥的重復,它讓我看到許多課堂生成的智慧。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懂得舍,才會有更多的獲得!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二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最好的老師》,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學習這組教材,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wèi).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學生經(jīng)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是一種“沖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里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小學時期的大多數(shù)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zhàn)。
《新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指出:“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結合以上分析,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侃侃而談、饒有趣味終身受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難點。
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結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重點詞句,采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和抽象的科學精神。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本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基于這兩點,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揭示題目——我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2、如果讓你給題目加一個標點,你會加什么?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讓我們再去課文中細細地讀一讀,找找充分的理由。
學生自由讀文。反饋:
板塊一:我最好的老師?
1、我們先請加“?”的同學來說說你們的理由。
2、學生交流。
交流句1:當他把卷子發(fā)下來的時候……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交流句2: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jù)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
交流句3:懷特森先:3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
交流句4: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
在感受懷特森老師種種出人意料的行為后,感悟讀句子: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板塊二:我最好的老師。
1、那為什么有同學會加“?!蹦?說說你們的理由。
交流句3: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2、(懷特森老師就是運用這種出人意料的方法讓我們收獲了這么多,看來慢慢認可了他的做法。)學生找句子理解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對懷特森老師出人意料的教學慢慢認可的過程。
3、其實在懷特森老師的科學課上還有許許多多讓我們接受他的挑戰(zhàn)的事,讓我們來看看在作者的原文中還寫到了什么。
4、出示補充材料:
上懷特森先生的課,每一次都是不尋常的探險。有些科學課我現(xiàn)在仍然能夠差不多從頭至尾地記起來。有一次他對我們說他的大眾牌轎車是活的生物。我們花了整整兩天才拼湊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過的駁論。他不肯放過我們,直到我們證明我們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還有堅持真理的毅力時,他才罷休。
我們把我們這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課的課堂。這就給那些不習慣被懷疑的老師帶來了問題。我們的歷史老師講著講著,會有人清清嗓子,說道:“貓猬獸?!?/p>
5、這一次懷特森老師又運用了哪個看似正確的論點(他的大眾牌轎車是活的生物)
【設計意圖:補充大衛(wèi)歐文原文中的例子,是讓學生明白其實在懷特森老師的科學課上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例子,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進而想象一下懷特森老師還可能說哪些內容讓我們接受他的挑戰(zhàn)?(預設:……)
6、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又是怎么做的呢?在文章中找找句子。
出示:有時,為了駁倒他的一個看似正確的“論點”,我們常常會在課后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
7、小練筆:那么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里,我們可能做了什么呢?發(fā)揮你的想象,挑選一個內容寫一寫。
8、反饋交流。
板塊三:我最好的老師!
1、可是當別人再次問起你這件事的時候,別人對懷特森老師的評價是“他怎么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我的回答是“不,你的看法錯了?!?/p>
2、口語交際:同學們,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幫懷特森老師辯駁。同桌之間互扮一下角色,說一說我可能還會說什么。
3、反饋交流
4、那么文章為什么不把你們剛才的對話也寫下來,而僅僅只寫了一句話呢?(因為前面其實已經(jīng)講明白了,再寫就累贅了)
5.寫法小結:是啊,前面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了,這里可以不再重復,用一句話來結束,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
過渡:在生活中,像這樣通過自己的思考論證去挑戰(zhàn)權威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來看——
1、出示:《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
蜜蜂發(fā)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shù)生物學家沒有發(fā)現(xiàn)的自然奧秘,小小的聶利發(fā)現(xiàn)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報》的報道說,聶利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fā)現(xiàn)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fā)聲器官。
如同許多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一樣,發(fā)現(xiàn)過程本身也許并不曲折,關鍵在于發(fā)現(xiàn)者是否勇于向“定論”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提出挑戰(zhàn)。體現(xiàn)在聶利身上的離經(jīng)叛道和勇于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的發(fā)聲器官”這個發(fā)現(xiàn)本身更為可貴。
2、說說你讀后的感受。
3、全課總結:年僅12歲的聶利就有敢于向權威提出挑戰(zhàn),勇于向定論提出質疑的精神,希望懷特森老師的這種科學精神也能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未來的工作、未來的人生都能因這種影響而精彩!
我最好的老師?。!
?懷疑
??隙?/p>
!贊嘆
以上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老師!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三
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十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預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目標
一是正確讀記“編造”等十二個詞語。
二是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三、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一、 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側面——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
二、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的寫法。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再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主要從理解四個重點句子入手,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最好的老師?”的道理。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思考題:“懷特森先生有個性,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乎預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處,對學生會有什么好處呢?”通過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明白了如何去接近真理?為什么要不迷信書本,也不要夢想權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總結,拓展延伸。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結構簡單、富有情趣,但蘊含的科學精神比較抽象。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的學習目標和教材的特點,以及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四條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通過教師傾聽、觀察糾正,目標達成度為95%。
2、能概括課文內容。通過教師傾聽、評價、點撥,使85%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3、能說出懷特森先生為什么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觀察、傾聽,使80%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通過師生傾聽、點撥引領,使70%以上的學生達成目標。
在教學中我采用閱讀批畫、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為了課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讓學生根據(jù)“課前鏈接語”預習課文,并閱讀關于懷疑、創(chuàng)新精神的故事。
下面我詳細地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
我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引起學生的共鳴,再順勢引入課題。
2、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學生已經(jīng)提前預習過了,為了強學生預習的成就感,引領學生學會預習。我會這樣檢查: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能結合“鏈接語”思考的給自己畫一顆星。搜集閱讀故事的給自己畫一顆星。得到三顆星的同學請舉手。多好呀!為自己鼓掌!
3、接著從*號入手,帶領學生閱讀“鏈接語”,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請畫出相關的語句,在空白處批上自己的體會。
(3)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1、檢查詞語
編造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
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
2、概括課文內容。在指名說的基礎上采訪學生說出概括課文的方法,教師相機總結:“一事一議”的文章,要抓住人物、事件、結果(板書:人物、事件、結果)進行概括。學習規(guī)律性需要老師的梳理和總結,這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此落實學習目標2。
3、重點交流懷特森為什么是最好的老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針對這個問題,課文中有三處比較明顯的語句,如果學生說出這個句子: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我就這樣引導:這個同學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總起句。你認為他的“好”表現(xiàn)在哪里?(教學方法獨特)你看,他又抓住了關鍵的詞語來談,多會學習呀!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埃ò鍟撼鋈艘饬希烟厣壬隽四男┳屓讼氩坏降氖虑槟兀靠焖倌x課文的1-5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師故意編造內容---還把成績登在了成績冊上”是遞進的關系。我再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通過朗讀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要是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來上課,你會怎么想?如果你認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又會怎樣?你會怎么做?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在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價的基礎上讀出作者滿腹的不解。
如果學生說出這樣的話: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詞理解,追問:懷特森先生不要我們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板書)那么他要我們怎么做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zhèn)蔚哪芰Γ瑫r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如果學生找出了這樣的句子:
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導學生對比前后學習方式的不同,再重點抓住“冒險”一次評價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和他這個人。借機解決第三個問題。在此落實學習目標3。
在此我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懷特森的學生,長大之后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給懷特森老師寫幾句話。寫作往往是有感而發(fā),此時學生對懷特森先生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和作者、文本產(chǎn)生了共鳴,借機不僅可以抒發(fā)情感,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一事一議”(板書:一理)的文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秘密。文章的最后一段非常有特點,我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體會作者對懷特森先生的贊揚,體會留白的意味深長。每篇課文都是寫作的范本,寫作的秘密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最后我給學生推薦閱讀《科學的故事》。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續(xù)和拓展,借助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閱讀推薦,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此落實學習目標4。
21*我最好的老師
人物事件結果一事
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一理
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這一板書的設計,遵循課文的表達方法,就是希望學生從中把握文章的脈絡,領會“一事一理”文章的寫作方法。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五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最好的老師》,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學習這組教材,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wèi).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學生經(jīng)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是一種“沖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里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小學時期的大多數(shù)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zhàn)。
《新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指出:“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結合以上分析,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侃侃而談、饒有趣味終身受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難點。
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結合六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重點詞句,采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和抽象的科學精神。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本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基于這兩點,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揭題導入,試加標點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揭示題目——我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2、如果讓你給題目加一個標點,你會加什么?
(二)研讀課文,尋找理由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讓我們再去課文中細細地讀一讀,找找充分的理由。
學生自由讀文。反饋:
1、我們先請加“?”的同學來說說你們的理由。
2、學生交流。
交流句1:當他把卷子發(fā)下來的時候……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交流句2: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jù)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
交流句3:懷特森先:3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p>
交流句4: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
在感受懷特森老師種種出人意料的行為后,感悟讀句子: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1、那為什么有同學會加“。”呢?說說你們的理由。
交流句3: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2、(懷特森老師就是運用這種出人意料的方法讓我們收獲了這么多,看來慢慢認可了他的做法。)學生找句子理解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對懷特森老師出人意料的教學慢慢認可的過程。
3、其實在懷特森老師的科學課上還有許許多多讓我們接受他的挑戰(zhàn)的事,讓我們來看看在作者的原文中還寫到了什么。
4、出示補充材料:
上懷特森先生的課,每一次都是不尋常的探險。有些科學課我現(xiàn)在仍然能夠差不多從頭至尾地記起來。有一次他對我們說他的大眾牌轎車是活的生物。我們花了整整兩天才拼湊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過的駁論。他不肯放過我們,直到我們證明我們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還有堅持真理的毅力時,他才罷休。
我們把我們這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課的課堂。這就給那些不習慣被懷疑的老師帶來了問題。我們的歷史老師講著講著,會有人清清嗓子,說道:“貓猬獸。”
5、這一次懷特森老師又運用了哪個看似正確的論點(他的大眾牌轎車是活的生物)
【設計意圖:補充大衛(wèi)歐文原文中的例子,是讓學生明白其實在懷特森老師的科學課上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例子,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進而想象一下懷特森老師還可能說哪些內容讓我們接受他的挑戰(zhàn)?(預設:……)
6、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又是怎么做的呢?在文章中找找句子。
出示:有時,為了駁倒他的一個看似正確的“論點”,我們常常會在課后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
7、小練筆:那么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里,我們可能做了什么呢?發(fā)揮你的想象,挑選一個內容寫一寫。
8、反饋交流。
1、可是當別人再次問起你這件事的時候,別人對懷特森老師的評價是“他怎么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我的回答是“不,你的看法錯了?!?/p>
2、口語交際:同學們,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幫懷特森老師辯駁。同桌之間互扮一下角色,說一說我可能還會說什么。
3、反饋交流
4、那么文章為什么不把你們剛才的對話也寫下來,而僅僅只寫了一句話呢?(因為前面其實已經(jīng)講明白了,再寫就累贅了)
5.寫法小結:是啊,前面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了,這里可以不再重復,用一句話來結束,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
1、出示:《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
蜜蜂發(fā)音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shù)生物學家沒有發(fā)現(xiàn)的自然奧秘,小小的聶利發(fā)現(xiàn)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報》的報道說,聶利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fā)現(xiàn)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fā)聲器官。
如同許多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一樣,發(fā)現(xiàn)過程本身也許并不曲折,關鍵在于發(fā)現(xiàn)者是否勇于向“定論”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提出挑戰(zhàn)。體現(xiàn)在聶利身上的離經(jīng)叛道和勇于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的發(fā)聲器官”這個發(fā)現(xiàn)本身更為可貴。
2、說說你讀后的感受。
3、全課總結:年僅12歲的聶利就有敢于向權威提出挑戰(zhàn),勇于向定論提出質疑的精神,希望懷特森老師的這種科學精神也能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未來的工作、未來的人生都能因這種影響而精彩!
我最好的老師?。!
? 懷疑
。 肯定
! 贊嘆
以上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老師!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結構簡單、富有情趣,但蘊含的科學精神比較抽象。
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的學習目標和教材的特點,以及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四條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通過教師傾聽、觀察糾正,目標達成度為95%。2、能概括課文內容。通過教師傾聽、評價、點撥,使85%的學生能達成目標。3、能說出懷特森先生為什么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觀察、傾聽,使80%的學生能達成目標。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通過師生傾聽、點撥引領,使70%以上的學生達成目標。
教學學法:在教學中我采用閱讀批畫、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為了課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讓學生根據(jù)“課前鏈接語”預習課文,并閱讀關于懷疑、創(chuàng)新精神的故事。
教學預設
下面我詳細地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
我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引起學生的共鳴,再順勢引入課題。
2、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學生已經(jīng)提前預習過了,為了強學生預習的成就感,引領學生學會預習。我會這樣檢查: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能結合“鏈接語”思考的給自己畫一顆星。搜集閱讀故事的給自己畫一顆星。得到三顆星的同學請舉手。多好呀!為自己鼓掌!
3、接著從*號入手,帶領學生閱讀“鏈接語”,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請畫出相關的語句,在空白處批上自己的體會。
(3)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1、檢查詞語
編造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
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
2、概括課文內容。在指名說的基礎上采訪學生說出概括課文的方法,教師相機總結:“一事一議”的文章,要抓住人物、事件、結果(板書:人物、事件、結果)進行概括。學習規(guī)律性需要老師的梳理和總結,這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此落實學習目標2。
3、重點交流懷特森為什么是最好的老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針對這個問題,課文中有三處比較明顯的語句,如果學生說出這個句子: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我就這樣引導:這個同學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總起句。你認為他的“好”表現(xiàn)在哪里?(教學方法獨特)你看,他又抓住了關鍵的詞語來談,多會學習呀!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埃ò鍟撼鋈艘饬希烟厣壬隽四男┳屓讼氩坏降氖虑槟兀靠焖倌x課文的1-5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師故意編造內容---還把成績登在了成績冊上”是遞進的關系。我再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通過朗讀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要是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來上課,你會怎么想?如果你認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又會怎樣?你會怎么做?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在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價的基礎上讀出作者滿腹的不解。
如果學生說出這樣的話: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詞理解,追問:懷特森先生不要我們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板書)那么他要我們怎么做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zhèn)蔚哪芰?,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如果學生找出了這樣的句子:
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導學生對比前后學習方式的不同,再重點抓住“冒險”一次評價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和他這個人。借機解決第三個問題。在此落實學習目標3。
在此我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懷特森的學生,長大之后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給懷特森老師寫幾句話。寫作往往是有感而發(fā),此時學生對懷特森先生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和作者、文本產(chǎn)生了共鳴,借機不僅可以抒發(fā)情感,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一事一議”(板書:一理)的文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秘密。文章的最后一段非常有特點,我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體會作者對懷特森先生的贊揚,體會留白的意味深長。每篇課文都是寫作的范本,寫作的秘密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最后我給學生推薦閱讀《科學的故事》。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續(xù)和拓展,借助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閱讀推薦,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此落實學習目標4。
板書設計
21我最好的老師
人物事件結果一事
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一理
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這一板書的設計,遵循課文的表達方法,就是希望學生從中把握文章的脈絡,領會“一事一理”文章的寫作方法。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結構簡單、富有情趣,但蘊含的科學精神比較抽象。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的學習目標和教材的特點,以及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四條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通過教師傾聽、觀察糾正, 目標達成度為95%。
2、能概括課文內容。通過教師傾聽、評價、點撥,使 85%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3、能說出懷特森先生為什么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觀察、傾聽,使 80%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通過師生傾聽、點撥引領,使70%以上的學生達成目標。
在教學中我采用閱讀批畫、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為了課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讓學生根據(jù)“課前鏈接語”預習課文,并閱讀關于懷疑、創(chuàng)新精神的故事。
下面我詳細地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
我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引起學生的共鳴,再順勢引入課題。
2、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學生已經(jīng)提前預習過了,為了強學生預習的成就感,引領學生學會預習。我會這樣檢查: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能結合“鏈接語”思考的給自己畫一顆星。搜集閱讀故事的給自己畫一顆星。得到三顆星的同學請舉手。多好呀!為自己鼓掌!
3、接著從*號入手,帶領學生閱讀“鏈接語”,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請畫出相關的語句,在空白處批上自己的體會。
(3)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1、檢查詞語
編造 強調 教訓 駁倒 論證 權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饒有趣味
2、概括課文內容。在指名說的基礎上采訪學生說出概括課文的方法,教師相機總結:“一事一議”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事件、結果(板書:人物、事件、結果)進行概括。學習規(guī)律性需要老師的梳理和總結,這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此落實學習目標2。
3、重點交流懷特森為什么是最好的老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針對這個問題,課文中有三處比較明顯的語句,如果學生說出這個句子: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我就這樣引導:這個同學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總起句。你認為他的“好”表現(xiàn)在哪里?(教學方法獨特)你看,他又抓住了關鍵的詞語來談,多會學習呀!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板書:出人意料)懷特森先生做了哪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呢?快速默讀課文的1-5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師故意編造內容---還把成績登在了成績冊上”是遞進的關系。我再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通過朗讀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要是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來上課,你會怎么想? 如果你認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又會怎樣?你會怎么做?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在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價的基礎上讀出作者滿腹的不解。
如果學生說出這樣的話: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詞理解,追問:懷特森先生不要我們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板書)那么他要我們怎么做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zhèn)蔚哪芰Γ瑫r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如果學生找出了這樣的句子:
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導學生對比前后學習方式的不同,再重點抓住“冒險”一次評價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和他這個人。借機解決第三個問題。在此落實學習目標3。
在此我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懷特森的學生,長大之后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給懷特森老師寫幾句話。寫作往往是有感而發(fā),此時學生對懷特森先生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和作者、文本產(chǎn)生了共鳴,借機不僅可以抒發(fā)情感,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一事一議”(板書:一理)的文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秘密。文章的最后一段非常有特點,我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體會作者對懷特森先生的贊揚,體會留白的意味深長。每篇課文都是寫作的范本,寫作的秘密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最后我給學生推薦閱讀《科學的故事》。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續(xù)和拓展,借助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閱讀推薦,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此落實學習目標4。
21* 我最好的老師
人物 事件 結果 一事
不要迷信書本 也不要迷信權威 一理
獨立思考 獨立判斷
這一板書的設計,遵循課文的表達方法,就是希望學生從中把握文章的脈絡,領會“一事一理”文章的寫作方法。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篇八
上午聽了六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課,感觸特別多。高效課堂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或者說高效課堂“學生是主人,活動是中心”,這些理念在這節(jié)語文課堂中很難找到,課堂中學生的小展示不典型,大展示沒有,這不是高效課堂的理念。
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相互探討交流,碰撞出知識的火花,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學習的樂趣。如果把高效課堂上成了沒有學生展示的課堂,那就太可惜了。這節(jié)語文課老師先用問題導入課題,點小組同學回答,后讓學生相互檢查預習檢測和整個導學案完成情況,老師給小組打分評價,耽誤了一些時間,然后進入互學階段,導學案沒有設計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學生只是把獨學的題目答案念一念,有幾個小組整體把課文中的段落讀一遍??傊?,可以說是在老師的掌控之下學習,學生還是被動的學習,課堂氣氛有點沉悶。如果學生在互相學習當中,能夠結合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喜歡的是現(xiàn)在或者曾經(jīng)的那一位老師,再講一個有真情實感的小故事,這樣既學習了課文的說明方法,又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的情感,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了,學生也學的活了,學的有興趣了,效果可能會更好,可惜沒有。
高效課堂中,“展示”是課堂重點,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展示自己的舞臺。沒有展示的高效課堂,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展示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遺憾的是在這節(jié)語文課上,沒有看見學生在小黑板上的成果或問題展示,也沒有看見學生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相互之間進行補充、質疑,沒有結合課文聯(lián)想拓展。這是一篇贊美老師的文章,完全可以讓學生在預習過程當中,搜集有關歌頌老師的歌曲、詩歌等等,在展示中盡情歌唱、高聲誦讀,借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風采,拓展學生的知識范疇,實現(xiàn)課堂知識超市的目的。
總之,這節(jié)課走了高效課堂的流程,缺少了流程當中最重要的“展示”環(huán)節(jié),少了畫龍點睛的“點睛”之筆,學生沒有動起來,活動沒有開展,實在是有點遺憾。另外,課堂上自始至終,沒有聽見老師對那個學生的表揚鼓勵,沒有聽到情不自禁的熱烈掌聲,作為一節(jié)高效課,這也是要引起注意的。
以上只是個人感覺,和大家商討,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