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一
像往年一樣,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在學期初期是對孩子進行常規(guī)教學,孩子接受的快,忘得也快,孩子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很多良好習慣都有所下降。需在學期初,老師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
我們的孩子是大班的孩子了,所以很多方面都是比較好教育教學的,但是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需要老師不斷地重復地嚴格抓的,由于孩子年齡都在6周歲左右,孩子個人的思維也在不斷增長,再加上孩子在園的時間又是最久的,所以孩子會有不聽老師教導,自己做出偏激的行為。我針對這些方面,特別強調各班老師在開學初期重點開展此項工作,給孩子多一些愛心、耐心、細心,多與孩子溝通、談心。同時,我們兩位老師針對班上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及時調節(jié),及時找到合理的處理方法。另外我們還著重對孩子進行安全主題教育教學,在這一項教育課題中我感觸很深,孩子是需要鼓勵和提醒的,老師的一個鼓勵的話,一個親切的.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至高無上。他們幼小的心靈對我們老師的一言一行很敏感,把我們老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看的很重。所以我們當老師的應該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應給孩子一些鼓勵和關心,老師多一份愛撫,孩子就多一份溫暖,多進步一點。同時也相信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贏得更多家長的信任與支持。
我們會好好延伸這份關愛,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個學期里健康快樂成長。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二
每天午睡起床后,我都要給梳辮子的小女孩梳頭發(fā),也會給短頭發(fā)的小女孩梳一梳,讓每個女孩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晌液苌俳o男孩梳頭發(fā),因為我覺的男孩頭發(fā)短,梳不梳一個樣,就省事了。
可是,一次經(jīng)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一天中午起床,我按照往常一樣挨個給每個女孩梳頭發(fā),梳完以后剛想把梳子收起來,就聽浩浩說:“老師,你怎么總給小女孩梳頭發(fā),不給我梳呢?”我一驚,是呀,我從沒想過要給男孩也梳頭發(fā),看到浩浩渴望的眼神,我當下走過去,用梳子慢慢的為他梳理頭發(fā),雖然他的頭發(fā)很短,梳不梳一個樣,但我看到了他表情的變化,原來梳個頭發(fā)能讓他如此開心。給浩浩梳完,我挨個給每個小男孩梳了梳頭發(fā),他們有的很享受,有的害羞的護著頭說“不要”,但我看到的是梳過頭發(fā)后他們開心的笑容。
我明白,孩子們并不是真的很想梳頭發(fā),他們只是想和老師親近一點,讓老師也去接觸一下他,近距離的感受一下老師的愛。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后,不管帶哪個班,只要午睡起床我就給每個孩子都梳一梳頭發(fā),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于我的關注、我的愛。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三
光陰似箭,日夜如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工作已快有一年的時間了,放眼回首這一年中,我的收獲很大。
首先,我對幼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更深的理解。沒工作之前,我總以為幼師沒什么,不就是哄孩子不哭嗎?可工作以后,我發(fā)現(xiàn)幼師沒我想的那么簡單,幼師并不是單純的哄孩子。在幼兒園里,孩子的喜怒哀樂都與老師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還有,孩子在幼兒園的吃喝拉撒睡都要照顧的面面俱到。一定要細心,不能出差錯。
其次在工作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很多東西。剛工作時,感覺自己就像個傻瓜,不知道該干什么,后來在老教師的帶領下,漸漸地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雖然做的不太好,可園長和郭老師并沒有嫌棄我做的不好而是耐心地教我,對此我非常感動,在此給你們道聲謝謝。
在幼兒園里,我有幸接觸到了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老子》《大學》《中庸》《論語》等等。在工作之前我聽都沒聽過,更別說有這么好的機會學習了。所以我感到很幸運。
在以后的時間里,我一定努力把工作做好,彌補自己的不足,讓孩子們過的更快樂。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四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閱讀是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高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擁有愛讀書的習慣,為孩子多訂一些報刊雜志,父母能夠陪著孩子進行讀書,能夠探討書中某一問題,發(fā)表不一樣的看法,這樣為孩子營造了一種閱讀的氛圍。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愛每一科教師,喜歡教師,才能喜歡教師所教的課,相反抵觸教師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課堂上進取認真的態(tài)度及搞好課堂學習的關鍵。要利用各種感官讓孩子的聽、說、看、思、議、想相結合,進取投入全部情感,養(yǎng)成認真學習的習慣。經(jīng)常鼓勵孩子敢于張課堂上大膽發(fā)言,應對當今就業(yè)應聘中面試帶來的壓力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鍛煉自我的重要性,應放手大膽地展示自我,這樣不但鍛煉了膽量,也使孩子的思維越來越敏捷。還要鼓勵孩子張課堂上敢于和善于提問的習慣。學問才能學好,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讓孩子在課堂上多一些思考才有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是導致孩子課堂學習效率低的頭號因素,要向課堂要質量,讓孩子明白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才能贏得成功。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及時進行疏通、引導,舉一些名人成功,讓孩子確定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端正學習態(tài)度,逐步克服上課易走神的不良習慣。家長配合教師加強學習方法與策略的指導,教會孩子養(yǎng)成上課認真聽講,讓孩子學會方法,才是最關鍵,亦如古人所說,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分類整合,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督促孩子養(yǎng)成整理回顧和學習資料和筆記的習慣。
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態(tài)習慣。作為父母應千方百計地促使孩子養(yǎng)成進取上進的心態(tài)和習慣,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自信的習慣,自信是成功者的特質,只要擁有自信,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記得我兒子8歲時參加全縣書畫賽時,開始練累,他想放棄失去信心,我及時給予鼓勵幫忙,使他重新找到自信,才得以順利參賽并獲獎,至到此刻我時常鼓動他,讓他對自我充滿自信,勇于應對所遇到困難,堅強的毅力能夠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險峰,能夠使人從亂石堆中找出寶石,必須要磨煉孩子意志堅強的習慣,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要教育孩子敢于應對,放手挑戰(zhàn),多動腦筋,想辦法,最終讓他會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從而讓孩子在挑戰(zhàn)中找到自信。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衛(wèi)生飲食習慣和良好作息習慣。一個孩子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個人和勤奮努力,更離不開教師的關愛,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幫忙,期望我們做家長的今后要著眼于孩子的提高,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促進其健康成長,還要正視孩子存在的問題,給予他們有力的扶持,多與教師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護,這是我們至今的職責,職責重于泰山。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五
教學,是師者和兒童一場又一場的相遇。我們都希翼在這場相遇中看到最好的兒童、最好的自己。通常,美好的相遇總是因熱情而起。
一次午飯后的散步,大二班的孩子在幼兒園圍墻邊的大樹上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倒掛下來的南瓜。于是,關于南瓜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南瓜是從樹上長出來的嗎?”“我看到過的南瓜是大大的、金黃色的,這么小這么綠的也是南瓜嗎?”“它還會長大嗎?會長成南瓜媽媽嗎?”……a老師安靜地聽著孩子們如麻雀般的啾鳴,時不時地和孩子們好奇的目光對視。傍晚離園的時候,大家約定:明天每個人帶個南瓜來幼兒園。于是,第二天一場關于南瓜的學習自然生發(fā)了。
有的孩子用各種量具測量南瓜圓圓的身體,選出班級的“南瓜大王”:有的孩子對形狀長得像葫蘆的南瓜產(chǎn)生了“到底是不是南瓜”的疑問;有的孩子發(fā)現(xiàn)不管南瓜外皮是黃的還是綠的,里面的瓜肉都是黃色的。有一組孩子對南瓜肚子里的瓜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相互較著勁看誰先數(shù)清。數(shù)來又數(shù)去,37、38、50……越數(shù)越迷糊。
一直沒有“動作”的a老師開始行動了。她找來一疊一次性紙杯,在紙杯上寫上“10”?!昂⒆觽儯瞎献犹?,我們數(shù)起來有困難,請紙杯幫幫我們。猜猜這里的10表示什么?”一個聰明的孩子馬上猜到了:“每個紙杯里放10粒瓜子,我們再10、20、30這樣數(shù),就不會錯了?!庇谑牵诩埍膸椭?,孩子們最終數(shù)清楚了瓜子有一百多粒。
一位真正專業(yè)的師者,不僅要有教學的熱情,更要有教學的智慧。
那兩天我注意到,大三班孩子們的另一個“瓜瓜行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那天自由活動時間,一個孩子高聲叫起來:“苦瓜爛了,苦瓜爛了!”b老師好奇著孩子們的好奇:“真奇怪呀,只有苦瓜爛了?!绷攘葦?shù)語點燃了孩子們進一步探究的熱情:“老師,我們覺得瓜都會爛的。我們想做個調查,看哪種瓜先爛,哪種瓜最后爛。”于是,關于瓜的腐爛時間調查開始了。
可能是天氣比較熱,第二天,又一個苦瓜爛了;第三天,黃瓜的一側發(fā)黑了;第五天,切開的南瓜也開始腐爛了,但沒切開的南瓜安然無恙。隨著探究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嘗試著對這些現(xiàn)象作出解釋?!拔矣X得瓜的腐爛和它身體里的水分多少有關系。”“我覺得和瓜皮的厚薄有關系,瓜皮厚的不太容易爛。”“我覺得和空氣有關系,你看,切下來的半個的南瓜爛了,但沒切開的整個的南瓜卻沒有爛?!眀老師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她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解釋記錄下來,并進一步啟發(fā)孩子:“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你的觀點是對的?我們能試著延緩瓜瓜的腐爛速度嗎?”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每一個孩子都嘗試開展了“瓜瓜保鮮”實驗,他們努力建立假設,尋找材料,和同伴討論,自然形成了若干個實驗小組。有的決定把瓜存放到冰箱里去,有的決定把瓜用保鮮膜包起來,有的說要把瓜浸泡到水里去,還有的說要把瓜埋在泥土或沙堆中去。各小組還就實驗規(guī)則達成一致:為了公平,要用同一種瓜,約定好時間同時開始實驗。最后,實驗證明埋在沙堆里的瓜保鮮效果最好,用孩子們的話說是“因為沙子把空氣隔離了”。在這一段學習旅程中,孩子們?yōu)樽约合駛€真正的科學家而感到極大的滿足。
細細品味后一個兒童的學習過程,b老師的存在感似乎并不明顯。我發(fā)現(xiàn),更多的時候,她也像孩子一樣,好奇、驚訝、欣喜。但在某個恰當?shù)臅r刻,她會用提問的方式為孩子們的'深入探究提供支架。她不急,也不教,但她時刻關注著孩子們能否從一個個現(xiàn)象、一次次談論中自主建構有價值的學習經(jīng)驗。
也許,孩子們對于瓜的腐爛、保鮮等問題的解釋并不那么準確,但是孩子們能時時發(fā)現(xiàn)身旁值得探究的問題,樂于觀察,樂于嘗試建立自己的假設,乃至積極尋找實驗材料印證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學習對于兒童來說不是更有價值嗎?教學,可以相遇相生,從而渾然天成;師者,可以舉重若輕,從而云淡風輕。在這一切的背后,有一個關乎怎樣發(fā)現(xiàn)、理解、發(fā)展兒童的哲理世界。
我們和兒童相遇,是彼此點燃。彼此照亮。我們和兒童相生,是彼此喚醒,彼此促發(fā)。師者最美的芳華,終因相遇而散發(fā)出智慧的光芒!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六
我們班的國大淼小朋友個性聽話,上課十分認真,也不跟別的小朋友胡鬧。就是有一點,平時不愛說話,總喜歡自我一個人靜靜的玩,而且自尊心個性強。
如果她一向這樣下去,必定會為她的將來產(chǎn)生必須的影響。所以,我決定給她改掉這個壞毛病。我首先鼓勵別的小朋友主動和她玩。問她:別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興嗎?那你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怎樣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且也主動的和別的小朋友一齊玩。
過了一段時間國大淼小朋友開朗多了,也愛說愛笑了,還交了好幾個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興,家長對她的改變也很高興。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七
回到教室,我仔細回想剛才的事情,臉上火辣辣的。由于自身科學知識匱乏和觀察能力欠缺,竟差點把錯誤的知識教給了幼兒?!盀槭裁醋约簺]有好好想想蝸牛的形狀呢?就算不知道它是哪種動物,也可以查清楚資料再告知幼兒,怎么想也不想就脫口而出呢?”我真為自己的毛躁感到懊悔。
又過了幾天,飯后散步時間,我們再一次來到小花壇。靈靈指著一條色彩鮮艷的蟲子問我:“老師,它長得好奇怪啊,是什么蟲子呀?”這一次,我跟孩子們一起,埋頭觀察了好久,最后說:“我以前也沒見過,也不知道它是哪種昆蟲,我們用照相機給它拍張照片,回家上網(wǎng)查查資料,好好研究吧?!薄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實事求是、嚴謹求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中,我們不僅應把正確的知識教給幼兒,還應把學知識的正確態(tài)度教給他們,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幼兒園教師個人隨筆篇八
美術活動結束時,還有一個小朋友小杰在畫。忽然,欣欣大聲地叫起來:“教師,快來看呀!他在亂畫呢!經(jīng)她這一叫,很多小朋友都圍過來了,“哈哈!魚怎樣會長腳?魚又不是會走路,真是個小笨蛋?!蔽易哌^去看,原先是小杰幫小魚畫了一條腳。小杰是個較膽小的孩子,這時,他的臉已通紅了,低下頭,我支開了小朋友,讓他們各回到自我的位子上去。小朋友都安靜下來了,我告訴他們:“其實,小杰并不是笨,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毙∨笥崖犃酥螅己荏@訝,之后我又跟他們講了一個小知識。
經(jīng)我這么一講,小朋友們都不再笑他了,有的下頭輕輕地說:“他真棒,真聰明?!边€有的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神情。事后,我問他怎樣會想到給魚畫上腳。他得意地說:“我擔心河水遲早會用完,到了那個時候魚就會給干死了!所以我給它畫上腳,讓它學會走路,到那時,它就能夠活下去了?!闭f完,就笑了起來。
思考:
經(jīng)過這件事,讓我對孩子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小朋友的想象力豐富,他的情感是那么的細膩!如果我當時不恰當?shù)貙Υ@件事,他的想象力和同情心就會受到壓抑??磥斫處煴仨毤毿暮亲o每一位孩子,才能使孩子們更健康地成長。
還有一次,教師的話音剛落,其他小朋友都拿著自我的點心津津有味地吃著——豆沙包,唯獨軒軒一個人認真地看著這個豆沙包,不敢張嘴。我走了過去,“軒軒,今日午時的豆沙包很好吃,你怎樣不吃???”“因為那只包子不好看。”我看著這個包子,有點納悶?!澳撬睦锊缓每?,你能告訴我嗎?”“它的上頭有痕跡?!庇辛塑庈幍奶嵝?,確實豆沙包的表面上留下了深深的點心夾的痕跡。
從這兩個孩子的事例中,我們完全能夠明白孩子對任何物體都有審美的標準,他們會用特殊的方式去看待。每個孩子都有追求自主選擇的權利。于是,我們也把這幾個事例在班級交流日中和其他的教師共同協(xié)商這件事情。班級的教師經(jīng)過共同溝通后決定讓每個孩子自由挑選水果和點心。在一次次的實施中也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會應為能夠自由選擇而將有蘋果皮、包子等外觀而影響食欲。其實在孩子的眼中的世界跟成人截然不一樣,他們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角度不一樣。就像有的孩子覺得有痕跡的包子不好看,有些覺得這是包子衣服上的花紋。小小的事例,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僅有隨孩子的意愿選擇時,他們會更投入更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