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國爭光的人物事跡 為國爭光的名人故事30字篇一
1915年徐悲鴻再次赴滬,在友人幫助下,在“暇余總會”(當時的賭場)一隅借住,刻苦創(chuàng)作,同時到夜校學習法文。他畫了一匹馬,寄給審美書館館長高劍父。其弟高奇峰十分贊賞他的畫藝。這時,徐悲鴻雖考取了震旦大學,但無錢進學,幸好得到高奇峰的資助。后又結識了康有為,得有機會觀摩康所收藏的碑帖。并在藝術觀上也受到康有為的影響。1917年徐悲鴻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秋返北京,應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并結識陳師曾。1919年赴法留學。在著名畫家達仰的畫室學習素描,1921年去德國,就學于畫家康普的畫室,次年歸巴黎。1925年經(jīng)新加坡回國。第二年春,他再去巴黎,又赴比利時布魯塞爾臨畫,游歷瑞士,意大利。
1927年回國后,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等職。1933年攜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赴法、德、比利時、意大利及蘇聯(lián)展覽??箲?zhàn)時期,將自己作品帶到南洋,印度等東南亞地區(qū)展覽,并將全部收入捐獻給祖國難民。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派飛機接徐悲鴻和一批著名教授去南京,遭到徐悲鴻拒絕。解放后他被邀請為中國出席世界和平大會的代表,并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并當選為全國文聯(lián)常務委員,全國政協(xié)代表和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xié)會主席。1952 年在病中,將自己一生創(chuàng)作和全部珍藏作品捐獻國家。1953年病逝,只活了59歲。國家為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保存了他的一千余件作品。他一生創(chuàng)作作品達數(shù)千件,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美術人才。
徐悲鴻擅長中國畫,油畫,尤精素描。他的畫作滿含激情,技巧極高。著名油畫有《溪我后》,《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能反映徐悲鴻個性,表達他思想感情的莫過於他寫馬的畫卷。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tài),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畫了數(shù)以千計的速寫。所以他畫的馬圖筆墨酣暢,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筋強骨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另有一些人物,獅,貓等題材作品,也是質優(yōu)量大。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堅持“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的原則。
為國爭光的人物事跡 為國爭光的名人故事30字篇二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到土牢里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將軍,你現(xiàn)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還說什么鬼話!”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義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文天祥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wèi)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zhàn)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么多,你這么點人怎么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后來,南宋統(tǒng)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zhàn).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y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jié)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于實現(xiàn)了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