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資本結構研究 資本結構理論主要研究篇一
列舉在一個無稅的世界里,mm理論成立所需的3個假設。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這些假設是否合理?請解釋。
解:1、無稅;2、無交易成本;3、個人和公司的借貸利率相同。
1、無稅;(實際經濟中存在公司稅,公司的價值與負債水平正相關。因為利息支付可在稅收中扣除,所以負債的增加會使稅收支出最小化,從而使對股東來說的公司價值最大化)
2、無交易成本;(在現(xiàn)實
生活
中,財務困境成本可能是比較大的。因為股東是這些成本的最終負擔者,所以公司有動力將舉債控制在較小的規(guī)模之內)3、個人和公司的借貸利率相同。(由于投資者可以以墊付保證金的方式購買證券,個人借款的有效利率可能并不高于公司借款的利率。因此,在將mm定理運用實際生活中時,這一假設是較為合理的。如果企業(yè)能夠以低于個人借款利率借款,那么它將可能通過借款增加其公司價值。根據mm定理一,在沒有稅收的世界里,這一情況并不存在)
在一個無稅、無交易成本、無財務困境成本的世界里,下面的說法是正確的、錯誤的、還是不確定?如果一個公司發(fā)行權益來回購一部分債務,公司股票的每股價格將上漲,這是因為回購債務使得風險減小。請解釋。
解:錯誤。財務杠桿的降低將同時降低股票的財務風險和預期收益,根據mm定理,這兩種效應事實上是相互抵消的,從而使股票價格和公司價值不隨財務杠桿的變動而改變。
在一個無稅、無交易成本、無財務困境成本的世界里,下面的說法是正確的、錯誤的、還是不確定?適度負債將不會增加公司權益的必要回報。請解釋。
解:錯誤。根據mm定理ⅱ(無稅收),公司權益的預期收益率與公司的債務權益比率成正相關關系,即 。因此,公司資本結構中,債務比例的增大將使得權益的預期收益率升高。
在
其他
各方面均一樣的.情況下,稅使得杠桿公司的價值大于無杠桿公司的價值,其玄機是什么
?解:利息是可以免稅的,支付給股東的股息是不能免稅的。
解釋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概念。假如a企業(yè)的經營風險大于b企業(yè),是否a企業(yè)的權益資本成本將更高?請解釋。
解:經營風險源于公司經營活動,與公司的資產的風險直接相關。財務風險完全由公司資本結構決定。由于財務杠桿,或使用債務融資增加,財務風險就會增加。因此,如果a企業(yè)杠桿更高則權益成本會更大。
您將如何回答下面的爭論?
q:如果一個企業(yè)增加債務的使用,企業(yè)權益的風險將會增加,對嗎?
a:對,mm定理ⅱ的實質內容就是這個。
q:如果一個企業(yè)增加負債的使用,還債時違約的可能性將增加,因此將增加企業(yè)所負債務的風險,對嗎?
a:對。
q:換句話說,增加負債會增加權益與負債的風險,對嗎?
a:就是這樣。
q:那么,如果企業(yè)只采用權益或負債進行融資,這兩種資本的風險均會因負債的增加而加大,那么負債的增加將增加企業(yè)的總風險,從而降低企業(yè)的價值,對嗎?
解:不對。權益和債務的成本上升這是對的,但是需要記住的是債務成本還是低于權益成本的。所以隨著債務的增加, 不一定會上升。
是否可以很容易地辨認出使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權益比,為什么?
解:因為許多相關的因素,如破產費用、稅收不對稱、代理成本不能輕易識別或量化,所以幾乎不可能確定精確的債務/股權比例來使得企業(yè)的價值最大化。然而,如果該公司新債務的成本突然變得更加昂貴,那么很有可能公司的杠桿也很高。
為什么債務的使用被稱之為財務杠桿?
解:之所以叫做杠桿,是因為它放大了收益或虧損。
什么是自制杠桿?
解:如果杠桿公司的定價過高,理性投資者將只以個人賬戶借款來購買無杠桿公司的股票。通常把這種替代稱為自制財務杠桿。只要投資者個人能以與公司相同的條件借入或貸出,他們就能靠自己來復制公司財務杠桿的影響。
涉及資本結構的財務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什么?
解:最基本的目標是減少非市場承諾的價值。
money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無負債的公司,其總市值為150 000美元。在經濟環(huán)境正常的情況下,ebit預計為14 000美元。如果在經濟極力擴張的情況下,ebit可增加30%。如果經濟衰退,ebit則會降低60%。公司正考慮發(fā)行60 000美元利息率為5%的債務。這些錢將用于回購股票。目前發(fā)行在外的股份數為2 500股。不考慮稅收問題。
①計算發(fā)行債務前,公司在三種經濟環(huán)境下的每股收益。另外,計算當經濟擴張或衰退時,公司每股收益的變動百分比。
②在假設公司已經進行了資本重組的情況下(即已發(fā)行了債務進行股票的回購)重新考慮①問題,可以得到什么樣的答案?
解:
①每股收益eps=凈利潤/發(fā)行在外的股數=(ebit-利息-稅)/發(fā)行在外的股數
=(ebit-0-0)/發(fā)行在外的股數
所以,正常時:eps=14000美元/2500股=5.6
擴張時:eps=(14000美元1.3)/2500股=7.28,eps變動了(7.28-5.6)/5.6=30%
衰退時:eps=(14000美元0.4)/2500股=2.24,eps變動了(2.24-5.6)/5.6=-60%
②當公司已經進行了資本重組(即已發(fā)行了債務進行股票的回購)后
每股收益eps=凈利潤/發(fā)行在外的股數=(ebit-利息-稅)/發(fā)行在外的股數
=(ebit-600005%-0)/1500(每股價格=150000/2500=60美元,回購了60000/60=1000股,還剩下1500股)
所以,正常時:eps=(14000-3000)/1500股=7.33
擴張時:eps=(140001.3-3000)/1500股=10.13,eps變動了(10.13-7.33)/7.33=38.2%
衰退時:eps=(140000.4-3000)/1500股=1.73,eps變動了(1.73-7.33)/7.33=-76.4%
s("content_re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