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麥哨教學反思篇一
( 1 )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本節(jié)課提供大量素材和現(xiàn)象,給學生適當?shù)臅r間,讓他們自己動腦思考,經(jīng)歷實驗過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zhì)?!鞍l(fā)現(xiàn)”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特點。通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xiàn)象(產(chǎn)生問題的現(xiàn)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將對今后的實驗研究起到較好的作用。
( 2 )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整節(jié)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之中,他們在看到各種現(xiàn)象之后,積極去思考并得出初步的結論,有的還想到一些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說明只要給他們充分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
( 3 )充分展現(xiàn)了物理實驗及其教學的魅力。本課設計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物理實驗,突破了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成功解決了光在非均勻介質(zhì)路徑不沿直線的現(xiàn)象,特別是我自創(chuàng)的哪個用酒精燈加熱光線,使光斑閃爍的實驗和光線在果凍中沿直線傳播的實驗效果非常好,讓學生在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活動中,領略了光的奇妙,發(fā)展了對科學的好奇心,體驗了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喜悅。
本節(jié)課雖精心準備,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 1 )親和力不夠,對學生來說還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沒有真正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
( 2 )由于時間的限制,有一些設問比較單一,使學生的深入思考不夠。
( 3 )課堂上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回答也較少,由于班級學生不熟悉,整個課堂的氣氛還比較沉悶,不是特別活躍。
麥哨教學反思篇二
《麥哨》(人教版課標本八冊)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嗚卟,嗚卟,嗚……’田野里,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么歡快,那么柔美?!苯又c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緊跟著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在這種天然娛樂場中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作結,“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本文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細細讀來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
這樣的美文,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實得到語言文字的收獲呢?所以,教學時把握住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在讀文中賞析;在讀文中積累;在讀文中學習作。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當學生說了比喻,則追問引導學生說出把臉蛋比成月季。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進行分析,但這樣的分析絕不是賞析,因為這個過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沒有樂,沒有體驗,也沒有情感的參與。
課堂二:引導學生結合想象、上下文體會月季花。初讀文本后——
師: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樣的?指名學生答。
生:美麗的、好看的、鮮艷的……(這時候的學生還只是為了應付教師的問題)
學生1:嬌貴的月季、粉嫩的月季。
學生2:五顏六色的月季。
學生3:色彩艷麗、迷人的月季。
學生4:五彩斑斕、色彩明麗、絢麗多彩的月季。
學生5:高貴的、鮮艷的、引人注目的月季……
師:為什么可以用月季來比孩子們呢?引導感受“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的孩子們的天真、純樸、可愛。
師:如果不這樣比,還可以怎樣比?出示句式:那一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
生:熟透的蘋果、玫瑰、辣椒……
師:如果你是孩子,喜歡怎樣的描寫,為什么?
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通過比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傳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文本中其余的比喻句,在自讀自找交流中鞏固如何運用比喻的方法。在這一個片段中,教師的角色有氛圍營造者,如月季圖片的呈現(xiàn);有方法指導者,如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有機會創(chuàng)造者,如給予學生作其它比喻,鞏固認知。
生6:粉色的桃花謝了,結出了紅中透綠的桃子;
生7:粉紅色的櫻桃花謝了,結出了又精致又紅的櫻桃;
生8:白色的玉蘭謝了,留下一片生機勃發(fā)的綠葉;
生9:地上的西瓜開花了,結出了又大又紅的大西瓜;
……
在這樣的課堂讀書中,學生不僅是對文本形式的模仿,也是積累。積累了個人經(jīng)驗,積累了這樣精彩的描寫方式,為習作由說到寫架設橋梁。
三、在讀文中練筆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小學生寫作的難度:一二年級叫寫話;三——六年級叫習作。無論是寫話還是習作的提法,都表明了小學階段作文只是練筆。練筆的形式很多,有仿寫詞語、嘗試片段、填補空白、豐滿文章等。究竟采用何種練筆的形式,要看文本的特點,也要根據(jù)學生的狀況,根據(jù)年級、單元的特點確定一個重點。
“看著鴨子在水中嬉戲,雞在場地玩耍?!?/p>
……
麥哨教學反思篇三
《麥哨》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詩意。
在作家陳益先生的筆下,這是一方沃土,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孕育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墒俏覀兊暮⒆觽兒苌倏吹教镆埃词挂娺^,也未必見過五彩繽紛的.田野,更不用說產(chǎn)生如此豐富、喜愛的情感。沒有生活體驗,單純靠純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入情入境。
所以課始揭題時,我選用了一組鄉(xiāng)村田園景色的圖片,配上《茶園春色》的音樂播放,這樣純美的田園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們眼前一亮,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激發(fā)他們的情感。
并拓展吹響以下三支麥哨:
麥哨1:“嗚——卟,嗚——卟……”
麥哨2:“嗚卟——,嗚卟——……”
麥哨3:“嗚——卟——,嗚——卟——……”
孩子們在歡快的吹響聲音里體驗到吹麥哨的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歡快,柔美,你呼我應,此起彼落的感覺和效果。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設計了三個層次感悟,一是感悟田野的色彩美,先是通過圈畫表示顏色的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想象畫面,田野就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二是感悟田野豐收美,找出表現(xiàn)豐收的語句,如:“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結出了秘密的嫰莢”“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讓學生懂得田野奏響了一曲歡慶豐收的贊歌。三是感悟語言美,描寫田園的部分語言生動優(yōu)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布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nèi)涵的好文章。最后讓學生懂得作者描寫的這幾種作物生長都是有順序的,寫作的順序不能顛倒,體會到一切作物都是在自然生長中,和諧有序。
在這堂課中,孩子們讀得很多,形式也很豐富,有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引讀等,孩子們情感十分充沛,通過朗讀表達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村孩子生活的自由自在、幸??鞓烦錆M了向往。整節(jié)課,孩子們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孩子的情感已經(jīng)豐富,我稍做一些潤物無聲的技巧點撥,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使朗讀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統(tǒng)一,同時這也是我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在整堂課中,我?guī)ьI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xiāng)間的游戲生活。鄉(xiāng)下孩子們的游戲跟城里的孩子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戲。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伙伴們摔次跤,翻個跟頭,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問到:你最喜歡哪個部分時,全部孩子中喜歡吹麥哨這部分的寥寥無幾,問及原因是沒見過麥哨。看來在備教材、備教法的同時,備學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具體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進行教學。只有事先“備好了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麥哨教學反思篇四
1.課前讓學生結合綜合性學習的任務,收集田野風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便于學生進一步感受鄉(xiāng)村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和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快樂。
2.本文內(nèi)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可直接從課題設疑,激趣導入,然后讓學生運用學習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讀全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有所感悟,接著以探究問題帶動朗讀,最后品味語言,積累運用。
課題導入,可讓學生在讀過閱讀提示后,針對課題質(zhì)疑。如“今天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作者怎樣通過麥哨反映出了今天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導著學生,使學生充滿樂趣,認真讀書。
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解決由課題產(chǎn)生的問題,交流體會,教師要指導學生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純樸可愛,鄉(xiāng)間景色的美麗親切,孩子們玩耍的內(nèi)容多么地貼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豐富多樣,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熱烈,正如同歡快柔美的麥哨那樣你呼我應,此起彼落,傳承久遠,同時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最后找出自己喜歡的句段,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并說說喜歡的理由,并摘抄下來,達到積累的目的。
3.多讀,是品味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味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本文朗讀的情感基調(diào)應歡快柔和。
4.朗讀時注意以下字的讀音:“似的”的“似”的聲母讀翹舌音,“剝開”的“剝”讀bāo,“黑白相間”的“間”讀四聲。
5.教師應引導學生擴展閱讀,可推薦學生閱讀《同步閱讀》中的相應文章,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麥哨教學反思篇五
《麥哨》是語文第八冊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這一專題進行編排,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由衷的熱愛、贊美與向往。本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
揭題時,我選用了這樣一幅畫面,碧空白云下,一片金黃的麥地,麥浪滾滾,無邊無際。這樣純美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們眼前一亮,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在整堂課上,我以課文的主情景圖作為背景,結合文本內(nèi)容,給孩子們展示五彩斑斕的田野圖畫,展示豐收在望的麥田圖,以及豐滿的麥穗的特寫圖。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美感,更為孩子們理解語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著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想創(chuàng)造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此中引領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
我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讀讀、吹吹,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著,“尋著聲音走進田野”,欣賞了田野優(yōu)美、喜慶的豐收美景后,我這樣說道: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贊美之歌。整堂課從哨聲起,又從哨聲中結束,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間生活情趣。這樣的設計將麥哨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合,不僅使我的課堂節(jié)奏首尾呼應,流暢舒緩,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麥哨聲中就包含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包含著他們的笑聲、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孩子們的理解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nèi)涵的藍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先是通過圈畫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接著抓排比句,享受田園豐收樂。最后重點品味麥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圖來幫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晃動身子,你仿佛聽到什么”,孩子有的說:我看到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像在向農(nóng)民伯伯致謝呢。在表達中,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進行碰撞、交融,學生入情入境、活躍而投入,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智慧,語文課也就上出味來了。
在整堂課中,我?guī)ьI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xiāng)間的游戲生活。鄉(xiāng)下孩子們的游戲跟我們的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戲。他們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紙牌,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伙伴們摔次跤,或去河里游一圈,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所以讓孩子們借助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編寫鄉(xiāng)村孩子在草地上的游戲過程,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
麥哨教學反思篇六
我以“麥哨”的呻聲音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其后,讓學生聯(lián)系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嗚卟嗚卟”的麥哨展開想像,能有效把握學習語言的本質(zhì)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哨聲在課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風,使學生仿佛置身與田園之中。
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1.2和7.8段的想象、對比,既理解了詞語又加深對麥哨聲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著,“尋著聲音走進田野”,通過給看到的畫面質(zhì)疑課題與文章內(nèi)容的關系,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為解決疑問自然地走近鄉(xiāng)村孩子,理解鄉(xiāng)村孩子那歡快、柔美的田園生活。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1.在《麥哨》一課中,陳老師成為親切而又睿智的點化者、組織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去體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時間里,讀得有重點),讀得有層次,以讀激趣、以讀悟情、以讀啟智、以讀育人。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讀悟的突破口,并搭起一個有效地學習空間。再學習中重點詞句品詞想像,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語言所流淌著的濃濃情趣。
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我們的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服務,包括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技能的掌握與熟練、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等等。我們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時,不能否定工具、忽視語文文字,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才是語文教學的完美。在《麥哨》一課中,我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如:課堂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大家注意“和、應”的讀音,作者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排比、比喻、擬人),我在教學這修辭手法時進行句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講排比句,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來體驗。課堂中我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深入感受田園風光的柔美時,聯(lián)系《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學習。這些不僅滲透著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還落實了知識點。板書也對文本起了提綱挈領的效果。
我又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看到的景物。這些語言文字的訓練,都是立足于教材,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機融合的,不是為了訓練而訓練。
在教學中,通過美的情境和美的語言,陶冶學生美的情操,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課文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鄉(xiāng)村圖,同時,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極富特色,如“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源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我把教學的重點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過學生自主圈畫表示色彩的詞語,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點詞“擎”來體會豐收的喜悅。情境美與語言美融合一起,激發(fā)了學生熱愛鄉(xiāng)村、熱愛語文的情感。
四、注重讀寫結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并熟讀積累,定能使文本豐富的語言滋潤學生的心靈。另外,作為本單元最后一課的學習,引入拓展閱讀,嘗試寫作練習,把學習的視角引向了廣闊的天地,使得文已盡,而學無盡、意未盡。最后以一首小詩來感受學生的詩情畫意。孩子們用最質(zhì)樸的語言,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風情和特色,這既是一次有意義的課堂練筆,又是對文本的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