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雨中哭泣,奔赴遠方,你會看見彼岸花開;奔赴遠方,縱使踏著荊棘,也不覺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奔赴遠方,你會看見花開半夏的美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以奔赴為題的作文800字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關于以奔赴為題的作文800字 1
奔赴
奔赴,即奔跑、趕赴。這一詞十分有“畫面感”------疾馳的身影、耳旁呼嘯的風。奔赴是快速的,是義無反顧的。它與普通的行進不一樣,它快速的、義無反顧的特點,便決定了它是人生中少有的、主動的價值選擇。我認為人應正確地奔赴,才能實現(xiàn)理想的人生價值。
為什么奔赴如此重要?首先,我認為,在人生短暫的道路中,我們所做的事情十分有限。誠然,在人生中,慢節(jié)奏的,平平淡淡的行進是正常的,是輕松的,但若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想在人生中多創(chuàng)造價值,則需加快腳步,高效利用時間,奔赴理想目標。只有持續(xù)不斷的,較快速度的量變,才可最終匯成更高層次的質變,可見奔赴之重要。其次,在途中,我們也許會因為各種誘惑或失意而茫然動搖,從而放慢甚至停下腳步,而許多茫然和動搖是無意義的自我內耗,不僅無益于前進,甚至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而奔赴的過程中,耳邊呼嘯的風聲會讓我們聽不見干擾的噪音,不去在意片刻的失意,而會爬起來繼續(xù)決然前行。奔赴便像那熾熱的紅光,照亮前行道路,撥云見日,以讓人實現(xiàn)理想的人生價值。
而在此中有一個問題,那便是奔赴的方向應正確。奔赴是快速的,義無反顧的就決定了------一旦方向錯誤,便會南轅北轍,背道而馳,不僅無法達成目標,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這要求我們在奔赴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方向那么多,一旦錯了,便后果巨大。如何確定正確方向?我認為絕對不會出錯的便是把個人奔赴的方向與國家利益相結合,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命運,方可正確奔赴,不走歧途。且看歷史長河:岳飛忠肝義膽,立下精忠報國之誓,;魯迅舉旗筆桿作槍,以墨為彈,懷有喚醒整個中國之向;周恩來刻苦學習,發(fā)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志......他們?yōu)閲颐\不斷奔跑趕赴著,最終都為國家創(chuàng)造不菲的價值。由此可見,以國家利益為奔赴方向,方可不負奔赴那一程。
如今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紛繁復雜,更要求我們青年的奔赴努力,相信有了我們的奔赴,中國將來定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得更加強大昌盛!
關于以奔赴為題的作文800字 2
曾有斯言,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三名人物究竟誰更具風采?大李矢志創(chuàng)新,破解生命之謎,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老王敬業(yè),一心撲身于技術,成為大國工匠,令人敬佩;然而,跋涉涉水的小劉卻是我最敬佩的,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他奔赴遠方,凝望世間美好,得心之寧靜,于是他的世界花開半夏,光芒璀璨。
遲子建在作品中道,年輕時應該去遠方。前不久一封辭職信在網上引起熱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短短十個字,道盡了作者的哲思情懷。網友熱議的背后,又何嘗不是對這位教師歆羨?這個世界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多少人困于紅塵一隅,困于物價上漲,困于房子車子,困住了雙腳,也困住了心。何不大膽邁步,奔赴遠方,奔赴那未知的艱險,奔赴那坎坷的路途,追尋自己的理想?奔赴前程,不顧風雨險阻,得心之寧靜,守世之清歡,花開半夏。
席慕蓉說:“生命曾經綻放如花,如一季又復一季永不結束的盛夏。”奔赴遠方,追尋生命的美好,花開半夏,燦爛耀眼。
奔赴遠方,不僅僅為了詩意的生活,也為了追尋心中的理想。史懷哲,年僅25歲便已獲得哲學與博士雙料學位,在多少人為前途迷茫之時,他已奔赴遠方,遠赴非洲,向那里的同胞出援助之手;特蕾莎修女放棄修道院的優(yōu)渥環(huán)境,遠赴印度為炮火里的孩子施以愛與恩慈;南丁格爾不愿呆在優(yōu)渥的歐洲,奔赴遠方,為戰(zhàn)爭中的士兵點亮一盞燈火;柴靜不愿安于一隅,奔赴各地尋找有價值的新聞。這些人在紅塵微茫中,不曾安于世間一隅,奔赴遠方,實現(xiàn)自己的夢與理想,他們的世界里,花開半夏。
“這個世界美好無比。晴時滿樹花開,雨天一湖漣漪,陽光席卷城市,微風穿越指尖。”奔赴遠方,領略世間的美好;奔赴遠方,拓展自己的眼界,奔赴遠方,看著大千世界光芒耀眼,星辰璀璨,奔赴遠方,聽見內心花開的聲音。
你是否還在黑暗里踽踽獨行?是否還在荊棘路上長途跋涉?是否還為前路迷茫?不要在樹下徘徊,不要在雨中哭泣,奔赴遠方,你會看見彼岸花開;奔赴遠方,縱使踏著荊棘,也不覺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奔赴遠方,你會看見花開半夏的美麗!
【以奔赴為題作文800字 關于以奔赴為題的作文800字最新2篇】相關推薦文章:
以兼聽為題的作文800字 關于以兼聽為題的作文800字
選擇為題的作文800字作文 選擇為題的作文800字記敘文篇
以橋為題的作文800字作文 以橋為題的作文高一
以肩膀為題的高一作文800字 以肩膀為題的作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