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鳥教案反思篇一
細讀文本,文中有這樣兩處我認為是文章的矛盾點所在:一是“我想,一定是小鳥的媽媽找孩子來了”我為什么這么肯定窗外的鳥就一定是小鳥的媽媽?二是“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既然我已決心放小鳥,我為何還看了看小鳥?我舍不得小鳥,又為何還一定要放小鳥。只要解決了這樣兩個矛盾,對文章情感主旨的理解便會水到渠成。因此課堂上,我便巧妙地拋出了這兩個質(zhì)疑,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通過認真地讀文,冷靜地分析,層層剝筍,最終找出答案。
反復咀嚼課文,我讀出了一個字“愛”。姑媽送我小鳥是愛,我“關(guān)小鳥”“養(yǎng)小鳥”“為小鳥著急”是愛,鳥媽媽的“焦急”是愛,我“放小鳥”更是愛。領(lǐng)悟到這點,我的課堂便圍繞“愛”字展開,抓住關(guān)鍵詞句進行品悟分析,巧妙點撥,并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結(jié)尾用飽含深情的小結(jié)語把這些藏在字里行間的,點點滴滴的愛都放大,點透,讓學生明明白白徹徹底底地感知體悟這些愛,根植這些愛,點燃他們心中的愛。
語言訓練是語文課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中,我有意識地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多處語言訓練。如課堂伊始,我便圍繞課文內(nèi)容對“非?!边@個詞展開了說話訓練,達到既初步激發(fā)情感,又運用語言的目的。在體會我著急的心情時,我讓學生移情角色,想象我為小鳥擔心,我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在放飛完小鳥后我又提供句式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小鳥還會對我說什么,我望著遠去的小鳥又會說什么?并在具體過程中,我十分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提醒他們注意表達的邏輯性,條理性和完整性。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不但情感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語文的工具性有了體現(xiàn)。
本文是一篇情意濃濃的文章,尤其是鳥媽媽的愛更是感人至深,這份濃濃的愛在文中僅化為兩個字“焦急”,如何讓學生深入體會鳥媽媽的焦急,感受母愛的偉大,是我課前思考的最多的問題。最后我選擇了創(chuàng)設鳥媽媽找孩子和大鳥小鳥相見這兩個情境來激發(fā)情感,感悟“焦急”。淺層次地理解“焦急”意思之后,在抒情的音樂中,我深情描述道:那天鳥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不見了,就到處找孩子,從天空到樹林,從樹林到小河,又從小河到田野,可它找到孩子了嗎?為了找小鳥鳥媽媽白天找,晚上找,晴天找,暴風雨天還在找,可它還是?為了找小鳥,鳥媽媽翅膀快飛斷了,嗓子也喊啞了,他找呀找呀,終于它找到了孩子,卻發(fā)現(xiàn)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無法相救,鳥媽媽焦急萬分,她不住地叫喚,她會對小鳥說什么呢?小鳥見到了媽媽又會說什么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是被感染了,他們一個個先是瞪大純凈的小眼睛靜靜地聽著,想著,慢慢地臉上的表情開始發(fā)生了明顯地變化,此時此刻,我知道他們的心弦真的被撥動了,情感之門被打開了,鳥媽媽的偉大母愛已深深地植入他們心中,對“焦急”這個詞的理解也更形象更深刻。
小鳥教案反思篇二
教學《放小鳥》一課第二自然段,細讀到籠中小鳥朝著窗外叫喚,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這一情景時,我請小朋友看著插圖試做一回動物語言翻譯家,告訴大家這兩只小鳥在叫喚什么。學生的想象竟是如此豐富——
“窗外的小鳥說:‘朋友,你怎么被關(guān)進了籠子里?怎么不小心一點呢?’”
“窗外的小鳥想:這孩子是誰家的呀?真可憐,這么小就沒了自由。”
“窗外的鳥是籠中小鳥的媽媽,她說:‘孩子,我終于找到你了?!?/p>
“小鳥在喊:‘媽媽——快救救我!’”
“鳥媽媽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他可是我的親骨肉啊!’”
……
學習至第四自然段“小朋友放飛了小鳥,讓它飛回藍天”,此時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學生思維格外活躍,話語也 同樣精彩紛呈——
“小鳥飛到媽媽身邊,高興地笑了?!?/p>
“小鳥對小朋友說:‘謝謝你,我一定會報答你的?!?/p>
“鳥媽媽眼含熱淚說:‘謝謝你,多虧你這好心的孩子。我家孩子本來是你姑媽從市場買來當禮物送給你的,現(xiàn)在你連禮物都不要了,讓我家孩子重新獲得了自由,我們一定會記得你的!’”
“小朋友心里樂滋滋的!”
……
這種無所顧忌的各抒己見的場面,使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從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朋友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把頭腦中生活經(jīng)驗的積淀付諸對文本的理解,將問題解釋和想象得多么貼切、自然、合情合理。學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主體,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是兒童的天性,我們在教學中理應維護和發(fā)揚學生的這種天性,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培養(yǎng)他們的獨特個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首先必須解開學生“金口難開”的心理情結(jié)。為此,師生之間要樹立平等意識。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在言行、情感上與學生平等相處。在教學中教師應以放松的表情、自如的心態(tài)與學生交往,對學生產(chǎn)生的不同的感受、多角度的理解,甚至是有偏頗的,都應懷著寬容與鼓勵去對待。學生看到老師態(tài)度和藹、語氣平和,那樣容易接觸,自然也就樂于接近,樂于交流。
其次,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有容量、有空間的學習材料是十分必要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體驗”的教育思想,通過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傾吐真情。而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補充課文的結(jié)尾,想象課文的“空白”處,是讓學生暢所欲言的有效途徑。
第三,豐富的生活無疑是學生言語的活水源泉,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將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運用到言語實踐中去。學生實踐活動的面寬了,生活內(nèi)容豐富了,又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很容易在課堂上做到“暢所欲言”。
小鳥教案反思篇三
《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yōu)美散文,課文通過“我”放飛一只小鳥的故事,讓學生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教學中,我關(guān)注學生的差異,抓住每一個契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場景,進行說話訓練,然后通過入境的朗讀,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苯虒W中,我抓住“小鳥與小男孩的關(guān)系”,著力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小鳥的媽媽是多么焦急呀!
如果你是鳥媽媽,找了很多天,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被關(guān)在籠子里,小鳥看到自己的媽媽來了,可是自己卻不能飛出去,與媽媽一起在藍天自由飛翔,此時,這兩只鳥在焦急地說些什么呢?”“如果此時你就是那只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小鳥,你會對“我”說些什么呢?”“他這么喜歡這只可愛的小鳥,為什么決心放小鳥呢?”
簡單的問題,勾起了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學生都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老師、同學交流,強烈的表達欲望也隨之展現(xiàn)?!按巴獾男▲B說:‘孩子,你怎么被關(guān)進了籠子里?怎么不小心一點呢?’窗外的小鳥想:孩子真可憐,這么小就沒了自由?!薄按巴獾镍B媽媽說:‘孩子,我終于找到你了?!被\子里小鳥在喊:“媽媽——快救救我!”
鳥媽媽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它可是我的親骨肉啊!’……學生在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與語言得到同步發(fā)展。學生不僅理解了“我”對小鳥的感情,看到小鳥對于自己的精心喂養(yǎng)不理睬,使學生明白了人類與小鳥的關(guān)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輕松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中,我關(guān)注學生間的差異。為了照顧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我從詞、句入手,簡化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難度;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又設計了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引領(lǐng)他們深刻體會課文的主題。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guān)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加以鼓勵,努力為學生營造平等、和諧、安全的學習氛圍。學生減輕了心理負擔,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精彩的回答博得學生的掌聲。
整篇課文的學習都以讀為主。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如:男女生比賽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集體讀等,每讀一段,都有明確的要求,力求用不同的形式讀出層次,學生漸漸地從讀得不好到讀得流利、有感情。指名朗讀時,我有目的性地進行檢查,及時提出讀得不夠的地方,在指導感情朗讀的同時,我還注意向課外拓展,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等語言材料。
小鳥教案反思篇四
《放小鳥》是一篇兒童故事,語言質(zhì)樸,層次清楚,字里行間散發(fā)出一股清新的童真氣息,也是一篇充滿教育意義的課文。文中通過“我”放飛小鳥的過程,表現(xiàn)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讓學生從中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在師傅的傾心指導下,專家的認真點評下,經(jīng)過我的深刻反思,關(guān)于這堂課的教后體會,可以歸結(jié)為“去繁求簡,在簡中求真”。
一、情境渲染要合情,切莫濫情
教授一堂課,入情入境是一個切入點,也是讓學生形象感悟課文的有效路徑,也是語文課獨特的魅力所在。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感知課文很重要。《放小鳥》這課要理解的重點是:“我”為什么要放小鳥呢?小鳥如此可愛,“我”是如此喜歡,那為什么最后卻放了呢?現(xiàn)在的小孩子普遍缺少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這樣也很身臨其境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動物們的可愛與重要,更無法感同身受小鳥是人類的朋友。如果能理解到這一點:小鳥是人類的朋友,那為什么放小鳥便迎刃而解,因為要給小鳥自由。那在學生缺少生活經(jīng)驗的情況下,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所要倡導的愛護鳥類這一主題,創(chuàng)設一個合情的情境必不可少。于是,我在備課時,在創(chuàng)設怎樣的一個情境問題時動了花了很多心思。最后決定這樣:在鳥媽媽找到小鳥后,母子倆隔著籠子卻無法擁抱只能嘰嘰喳喳叫的環(huán)節(jié)時,開始播放音樂,配上畫面,且不同的畫面有不同的旋律。當再現(xiàn)鳥媽媽與小鳥自由在森林嬉戲時是輕松快樂的節(jié)奏,突然音樂急劇轉(zhuǎn)折爆發(fā),密集的鼓聲敲打在心頭吊起學生們緊張的神經(jīng),畫面展示小鳥被獵人抓住放在籠子里,然后就是悲傷音樂四起配以小鳥獨自在籠子里埋頭掉淚。展示這些音樂畫面時,我再呈現(xiàn)自己動情的解說,試圖以各種手段把學生拉進小鳥被關(guān)進籠子里的悲慘境遇中。原以為,當這一環(huán)節(jié)過后,學生會很容易體會小鳥和鳥媽媽的心思,可是實踐證明,當我設置的想象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鳥/鳥媽媽,再次相見你會說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說話很艱難,我也在教學時明顯感覺到了他們的困難。課后經(jīng)過教研組老師和專家的點評指導,恍然大悟,我只顧自己自己唱獨角戲煽情入境了,可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少讓他們在情境當中的主動參與,因此導致了后來教學目標的無效達成。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要合理合情,找到一個切入點時,更多的,還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教學語言要扼要,切莫繁沓
這個問題是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為了講清一個問題,我會反復說幾句話,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誠如其他老師所說,一堂課下來就聽到那么幾句話,可是還要翻來覆去講,講那么多,最后學生卻還是理解的不夠。我細細反思了下整堂課,我的重點是放在為什么放小鳥上,我鋪陳設計了一些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情境,設置了想象,設計了問題,看似很充實,實際上我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說教”,把我的想法我的理解不停地,喋喋不休地灌輸給學生。而很多話,其實不用講學生也懂,很多話卻是你講了一年級的學生還無法理解的。我正是在這些不合時宜的話中反復饒舌,結(jié)果只能是敗興而終,達不到自己想要的課堂效果。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呢?歸結(jié)于沒能分析掌握好學情。不透徹了解班上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以及通過啟發(fā)講解能達到理解的水平,及不明白他們的“已有點”和“生長點”。如果開課前,更深入調(diào)查了解一下,預先設計好自己的一些教學語言,可能會更好。
這次公開課,著實讓我反思收獲不少。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謹記:去繁求簡,在簡中求真。
小鳥教案反思篇五
《放小鳥》這一課文語言優(yōu)美,充滿童趣。上課這天的晨會,學校舉行了“愛鳥周”活動的啟動儀式,然后又帶小朋友去參觀了各種鳥的標本,聆聽了老師的講解。這個活動讓學生對小鳥有了更多的了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了一個很好的準備,有知識上的,也有情感上的。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聽錄音并先提問“在作者著急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我聽到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有的學生說:“我看到窗外飛來了一只鳥?!边€有的說:“那肯定是鳥媽媽找它來了。”學生又一個個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他們都體會到了鳥媽媽的著急心情。接著我又讓學生想象一下鳥媽媽與孩子相見了,它們會說些什么呢?(把自己當作鳥媽媽或小鳥)。學生想象都十分豐富,說得感人極了!最后學生又扮演了鳥媽媽和小鳥,一起唱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 既激發(fā)了學生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教到課文第3小節(jié)“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時,我故意裝作不明白的樣子問:“這小鳥那么可愛,‘我’很喜歡它,但‘我’為什么放他回家呢?”話音一落,同學們又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有的說“因為我看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太難過了”;有的說:“我想讓它回到媽媽的身邊”;有的說“如果我不放它回家,它會一直不吃不喝,最后會餓死的。” 這時我接著問學生:“那‘我’這樣做是不是真正的愛小鳥呢?”學生搶著回答說:“是,是?!贝丝虒W生對課文已經(jīng)完全理解,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順利完成了。
本課語言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主要講述了一位小朋友放飛一只小鳥的故事,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課文看似簡單,但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其內(nèi)涵,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講清楚的,因此,在教學時,我以想象這一活動為主線,讓孩子們自由的發(fā)揮想象,教學效果不錯。
在講解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問學生:“文中的小作者把小鳥關(guān)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小鳥一動也不動,小鳥為什么會這樣?在想什么呢?”問題一出,有學生說,小鳥想回家,也有學生說,小鳥想媽媽了,它想飛出去。這一部分的想象指導,為后文小鳥與鳥媽媽見面的情景作了鋪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當我看到這小鳥不吃不喝的情境的時候,我是怎么想的?學生通過想象,給了我同樣精彩的回答,通過這一部分的想象,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小作者對小鳥的喜愛之情,他們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了!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還是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小鳥和鳥媽媽現(xiàn)在見面了,它們見面的時候會說什么呢?學生各抒己見,把小鳥對媽媽的思念之情,把鳥媽媽著急的心情全都說了出來,這里的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了為什么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同時,也為后面小作者放小鳥又作了一次鋪墊。從這次學生的精彩的回答中,孩子們能充分的感悟到小鳥和鳥媽媽的叫喚是彼此的思念,從中體會到了文本的內(nèi)容。
第四自然段中,我這樣問學生:“小鳥跟著媽媽飛走了,它會對小作者說什么呢?小作者又會對小鳥說什么呢?”請小朋友再次展開想象,從而使學生明白了小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小鳥。接著,我引導學生為本文進行了角色扮演,再現(xiàn)鳥媽媽和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有了前面的想象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們便很快進入了角色,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真正領(lǐng)悟到了課文所含的道理。
小鳥教案反思篇六
今天我在沙壩灣學校和一年級的小朋友一起學習了第十五課《放小鳥》的第一課時。課后經(jīng)過認真反思,我覺得這節(jié)課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教師不斷改進的地方。
我認為做得好的地方有:
1、能結(jié)合低年級教學的重、難點,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并努力把他們貫穿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傾聽同伴的朗讀找出讀錯的地方、學習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教育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等。力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初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學習要求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力求用不同的形式讀出層次,體現(xiàn)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從讀得不好到讀得正確、流利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在學生唱讀、斷詞朗讀的情況下,加大了教師的范讀、師生齊讀的力度。力求幫助學生正確的斷句,從而達到流利的朗讀課文的目的。
3、寫字指導耐心、細致。寫字指導較之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顯得枯燥、呆板??墒撬质俏覀兊湍昙壍慕虒W重點之一。是師生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分析各個生字的間接結(jié)構(gòu)、講解各類生字的占格規(guī)律這一重點,圍繞檢查學生的識字方法、筆順、組詞等基本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在會寫的基礎之上美觀的書寫漢字。
4、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的細枝末節(jié)仔細雕飾。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親切,富有兒童化、過渡自然流暢。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獨立的獲取知識。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缺點,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去完善。
1、在引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僅僅借助拼音來識字,說明學生的識字方法單一,教師應該抓住“想”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幫助學生掌握、鞏固識字方法。但教師一怕耽誤時間、二怕講解過多,顯得啰嗦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不扎實。
2、評價語言不夠豐富,事先想好的語言 ,因為具體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有時教師緊張,所以評價語言跟不上。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在指導學生朗讀長句子時,應該加上明顯的短句符號。可在本課中教師卻忽視了。
當然在這節(jié)課中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也許是當局者迷,敬請各位聽課教師暢所欲言,讓我們在交流和探討中 共同進步,一起成長。謝謝
小鳥教案反思篇七
《放小鳥》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敘述的是“我”放飛一只小鳥的事,告訴我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xiàn)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引人入勝,想象豐富,是啟發(fā)學生想象,豐富語言積累,并能初步養(yǎng)成愛觀察的良好習慣的好課文。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認知特點等,運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增進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有主動的想要探求知識的渴望,想讀,想說的欲望更強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以讀為基礎,加深體驗。
由于學習的對象還是低年級,課文內(nèi)容對于他們還是具有一定的誘惑力的。根據(jù)他們這一心里,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作者,去體會“我”的心情。比如說課文中第一小節(jié),小作者看到小鳥不吃不喝,無計可施,非常著急,我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表達小作者的著急。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描寫小鳥的外貌的句子也很優(yōu)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小鳥的美麗,并在腦海中勾勒出小鳥的樣子,激發(fā)學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通過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進入情境體驗,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體驗,使得學習更為順暢。
二、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及能力的培養(yǎng)。
每個個體都是存在差異性的,因而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是
多角度的,教師需要尊重學的個體差異,讓他們有自己的體驗空間。比如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是鳥媽媽和小鳥相見后的一些場景。通過播放鳥鳴,想象一下,鳥媽媽和自己的寶寶終于見面了,它們之間會說點什么,情景再現(xiàn),同桌之間說一說,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從而讓課文的內(nèi)容得到升華,為后面的“我”放小鳥的做好鋪墊。課文的最后一小節(jié),小鳥被放走了,會跟“我”說點什么,再次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課文的主題得到深入,鳥類與人類是好朋友,引導學生認識保護鳥類的意思。
教學是一門永遠需要學習的藝術(shù),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也有些不足之處:比如第二小節(jié)小鳥與鳥媽媽見面后的情景,它們之間的交流沒有處理好,還可以讓學生演一演,情境再現(xiàn),讓課堂氣氛跟活躍些,學生的理解跟深入些。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已經(jīng)比較到位,我還讓他們再回答,對于他們來說有點困難了。
總的來說,我運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去教學《放小鳥》這一課,雖然做的還不是很好,但學習效果反饋回來的點滴,卻使我今后能自信、從容地走進新課程的課堂,爭取以后做的更好。
小鳥教案反思篇八
在欣賞了小鳥的美麗、可愛之后,我問孩子:“對于這么漂亮的鳥,你打算怎么做?”幾乎是公認的,把小鳥放進籠子里。這讓我非常真切地中國傳統(tǒng)的對待動物的做法——自私和占有。我不知道孩子們似乎也這么可怕,于是,我追問了一句:“為什么要把小鳥放進籠子呢?”“怕它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边€不錯,只是為了讓自己居住的環(huán)境能保持整潔、美觀?!盀榱伺滤w走。”這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吧。雖然不希望孩子們這樣想,但我覺得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覺得自己喜歡小鳥,所以就要讓小鳥留在身邊,即使是把它關(guān)進籠子里。也許這已經(jīng)成了中國人的習慣嗎?
在傾聽了小鳥和鳥媽媽的交流之后,我給了孩子們一個辯題:a愛小鳥就是將小鳥留在身邊;b愛小鳥就是放小鳥走。
孩子們開始思考了,我能感覺到。
支持第一個觀點的孩子說:“不能放,因為放了就不容易抓到這么漂亮的小鳥了?!蓖獾诙€觀點的孩子說:“要放,這樣小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快樂?!焙苊黠@,兩種觀點實際上是取決于立足點的問題,愛鳥多還是愛自己多?我不動聲色,讓他們?nèi)ゾ駬癜?。說了好一會似乎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這時一個孩子提出了一個看似折中的方法,“放了這只,重去捉一只?!蔽乙廊话阉探o孩子們處理。很快就被孩子們駁倒了,“重抓到的小鳥一樣會想自己的爸爸媽媽?!薄斑@不等于沒放嗎?”我真的被孩子們征服了。最終那個叫璋的孩子說了很經(jīng)典的結(jié)語:“愛小鳥就是還小鳥自由!”我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
當孩子們真正開始思考的時候,問題就已經(jīng)解決了一半。
不止一次在聽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都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的孩子太懂事了?明明需要艱難的抉擇,可他們都像孫悟空有雙火眼金睛一樣,可以毫不費勁地走向正確的方向。我真有些懷疑這種懂事。是許多課例給了孩子們指向,我以為是。就像我們看抗戰(zhàn)的電影一樣,結(jié)局都是無一例外的中國勝利。在這課里也有幾個孩子是這樣,因此看起來,他們似乎都懂了,異口同聲地要放小鳥。可在他們的臉上我看到的卻是過于平靜的神情。人們說,教育是搖動,教育是點燃,缺乏心靈對話的教育永遠無法成共振。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孩子們才能自然成長,真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