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一年級篇1
教學目標
1、熟悉歌曲內(nèi)容,感受歌曲風趣、活潑的特點。
2、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結(jié)合欣賞樂曲,大膽創(chuàng)編,踴躍參與合作表演。
3、分角色進行表演,培養(yǎng)音樂表現(xiàn)力,感受音樂與形體表演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樂曲風趣活潑的特點。在樂曲感染下,熱情投入創(chuàng)作與實踐中,激發(fā)學生互動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音樂實踐能力。
2、合理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創(chuàng)編出生動活潑、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節(ji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總結(jié)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歸納特征,介紹形象,引出“閃亮登場”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課《猴子蒸糕》。
二、新課學習
1、聆聽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內(nèi)容。
2、介紹背景──壯族民歌。(教師可收集壯族民歌的資料進行口述。)
3、教師出示《猴子蒸糕》歌詞,讓學生熟悉歌詞內(nèi)容,朗誦歌詞。
提問:歌曲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情節(jié)。)
4、再次聆聽歌曲《猴子蒸糕》,對照歌詞,構(gòu)思創(chuàng)編“音樂劇”。
5、給學生5到7分鐘時間,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據(jù)歌曲敘事情節(jié)創(chuàng)編“音樂劇”。
可同時安排3-4組進行。除了主演外,每組還可以安排“導演”“評判小組”“劇務”等,共同為表演出謀劃策,以提高表演效果,“分工不分家”,以增強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6、欣賞歌曲《猴子蒸糕》動畫,讓每個小組的表演者邊聽歌曲邊構(gòu)思進入“角色”。
7、《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
第一組表演完以后,可暫時做停歇,讓觀眾提出評價意見及修改建議,然后第二組出場。如是類推。
三、課堂小結(jié):結(jié)合表演,對猴子與小狗的生活態(tài)度、行為做出價值判斷,深化思想認識。結(jié)合單元內(nèi)容,強調(diào)進一步加強“熱愛勞動”、“勞動光榮”的情感體驗,號召大家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同時還應樹立“尊重他人勞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勞動創(chuàng)造果實”的思想態(tài)度和情感。
一年級篇2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小紅帽》
【教學目標】
1.跟著老師模唱歌譜,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通過力度變化,在聽聽、唱唱、演演等活動中,指導學生能用愉快明亮的聲音唱好歌曲,背唱這首歌曲。
2.通過有感情地演唱敘事歌曲《小紅帽》,讓學生在童話故事中,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體驗快樂,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愉快、明亮的歌聲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處的詞曲的搭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知道《小紅帽》的故事嗎?可請了解的同學簡要介紹《小紅帽》的故事內(nèi)容。
二、學唱《小紅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師范唱,了解歌曲內(nèi)容。
2.在律動與打擊樂器敲擊中,感受歌曲節(jié)拍、情緒等各音樂要素。
(二)學唱歌曲
1.出示譜例,跟琴拍節(jié)奏,找找歌曲六個樂句的異同點,進行對比。
2.用各種方式對唱,達到熟練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錯的地方,再跟唱,解決歌詞中的難點,加以解決。
4.歌曲處理
(1)解讀歌詞,結(jié)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緒變化。
(2)配合歌曲的情緒變化,加入小樂器共同表演。
設計說明:
1、教師在歌譜的書寫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幫助學生找到六個樂句的異同點。
2、歌曲中的有些詞語學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靜”,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共同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并啟發(fā)學生唱好三、四樂句。
【設計思路】
孩子們都喜歡童話,在童話故事中,他們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體驗快樂,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因此,我在這堂課設計時,結(jié)合教材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喜好,由“童話”這個主題入手。始終抓住“音樂”與“童話”這兩條主線展開。使學生在音樂中品味童話,在童話中學習音樂。
一年級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我是小鼓手》,感受進行曲的特點,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這種情緒。
2、熟悉大鼓、小軍鼓,大镲,并能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通過參與隊列操,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在活動中享受表演的快樂和喜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猜謎導入歌曲:
師:小朋友,快樂的音樂四十分又和大家見面了!首先呀,老師要請大家來猜個謎語,注意聽(屏顯謎語,師讀謎面)
大家開動小腦筋哦?。ㄉ卮稹肮摹保?/p>
師:小朋友真聰明!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請來了兩位鼓朋友,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呢?
3、師出示大鼓小鼓,并認識這兩種樂器。
師:一位朋友叫大鼓,聽!他在跟我們問好呢!
(師按×-××的節(jié)奏敲大鼓,并作大鼓向小朋友問好:×-××)
嗨!你好!
另一位朋友叫小鼓,他也叫小軍鼓。聽!他也在跟大家問好呢!
(師按×××××的節(jié)奏敲小鼓,
并作小鼓向小朋友問好:×××××)
你好小朋友!
師:大鼓和小鼓真有禮貌,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和他們問聲好呀?(是),一起來跟大鼓問個好吧?。◣熐么蠊摹粒痢凉?jié)奏,生齊聲問好:嗨!你好?。?/p>
誰想到上面來跟大鼓問好呀?
(1)請幾位學生上來敲一敲大鼓,感受大鼓低沉、渾厚的音色。
師:我們一起再跟小鼓問個好吧?。◣熐眯」摹痢痢痢痢恋墓?jié)奏,生齊聲問好:你好!小軍鼓?。┱l來跟小鼓問個好呀?
(2)請幾位學生上來敲一敲小鼓,感受小鼓的音色。
4、比較兩種鼓不同的音色。
師:小朋友,你認識大鼓和小鼓了嗎?那你能說說他們倆的音色有什么不同嗎?
(生回答)師總結(jié):對了,大鼓的音色比較低沉、渾厚。而小鼓的音色穿透力比較強,明亮一點。
二、學唱歌曲《我是小鼓手》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大鼓和小鼓交個朋友呀?(想),好,他們說呀,只要我們小朋友學會了一首歌曲,它們就會和我們做好朋友了!那他們要我們學唱什么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屏顯《我是小鼓手》課題)
師:這首歌曲可好聽了,小朋友想不想聽一下呀?(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媒體播放歌曲的flash
師:小朋友,這首歌曲好聽嗎?(好聽)這么好聽的歌曲,你想不想看一下它的歌詞呀?(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屏幕顯示歌曲的曲譜
師:請小朋友看著歌詞輕聲地朗讀一遍!
3、學生自由朗讀歌詞
師:這歌詞美嗎?(美)這么優(yōu)美的歌詞呀,老師現(xiàn)在就想唱一唱,因為老師也想跟大鼓、小鼓交朋友。小朋友如果覺得老師唱得好呀,就給老師鼓鼓掌好嗎?(好)
4、師范唱歌曲(師邊敲小鼓邊唱,并走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拉近距離,體現(xiàn)師生平等)
師:剛才老師唱的時候呀,發(fā)現(xiàn)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跟老師一起唱了,那下面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師的琴聲來學唱一下吧!
5、用以琴帶唱法學習歌曲一遍
(唱完)師:小朋友,唱了這首歌曲,你覺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那這首歌曲中哪幾句歌詞是表現(xiàn)出了高興的心情呢?
6、學生分別找出歌曲中體現(xiàn)高興心情的歌詞,并解決這幾句歌詞的情緒,用高興的心情唱一唱。
(1)生找出高興的歌詞:“太陽聽了微微笑”、“花兒聽了臉兒紅”、“小鳥聽了跳起舞”、“我們聽了都高興”。(生說到哪句,師就點出相應的太陽、花兒、小鳥、我們的gif動畫。)
(2)分句理解歌詞的情緒,讓學生通過表演進一步感受每一句歌詞高興的情緒。
生別讀歌詞邊作簡單的表演來感受高興的情緒。
師:這幾句我們都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情來唱呢?(高興、快樂)那讓我們一起再來試一遍好嗎?讓大鼓和小鼓聽聽我們小朋友唱得棒不棒!
7、師彈琴,學生演唱歌曲
師:大鼓聽了我們小朋友的演唱啊,覺得很有進步,因為你們唱出了歡快的情緒!但是大鼓說,如果我們再注意一下另外兩個地方的話,就會唱得更棒!那是哪兩個地方呢?一個呀,是這個“哎”字,小朋友唱得不夠準!
(1)用手勢來解決“哎”字的音高難點。
師邊說邊點擊“哎”字變顏色,讓學生有視覺感受,強調(diào)“哎”字的音高。
(2)解決歌曲后半段“咚咚”處的聲音問題,防止學生大聲喊唱。
師:另一個呀就是“咚咚”這個地方,剛才小朋友是這么唱的:(師模仿學生大聲喊叫著唱“咚咚”)被大鼓聽到了,他有點生氣,說:“我們‘咚咚’聲這么好聽,小朋友怎么把它唱得這么不優(yōu)美呀?告訴你們,我的‘咚咚’聲可是很有彈性、很好聽的。”(師范唱咚咚處)要唱得有彈性一點,明白了嗎?如果我們能把剛才大鼓指出來的這兩個地方都唱好的話呀,大鼓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8、師彈琴,學生演唱歌曲
(在唱到“哎”時,都給予手勢幫助學生找準音高。)
師:這次小朋友唱得太棒了!大鼓和小鼓答應和我們做朋友了!祝賀你們!那我們想一想,這首歌曲怎樣演唱才能更加輕快活潑呢?怎樣才能表現(xiàn)出“小鼓手”的自豪情緒呢?(生答:可以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還可以在咚咚處拍手,還可以邊走邊唱)(當學生說到“可以邊走邊唱”時教師便指出歌曲是進行曲風格的。)
師:剛才大家說的這些形式都可以表現(xiàn)“小鼓手”自豪的情緒,我們一起來表現(xiàn)一下吧!
9、請一位學生領唱,全體起立隨歌曲音樂踏步,在“咚咚”處拍手,并可邊踏步邊加入適當?shù)穆蓜印?/p>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充當?shù)氖恰捌降戎械氖紫保c學生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歌曲學習采用適于低年級學生的聽唱、帶唱法,讓學生在模仿和體驗中)。
三、拓展活動:《競選小鼓手》
(一)認識鼓號隊的樂器組成并感受每種樂器的音色。
師:看了小朋友剛才的表現(xiàn)呀,老師覺得小朋友都象一個個神氣的小鼓手!老師知道小朋友肯定都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小鼓手對嗎?(對)正好啊,現(xiàn)在就有一個好機會,我們學校的鼓號隊正準備從我們小朋友中來挑選小鼓手!那么,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鼓手,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鼓號隊有哪些樂器組成的!誰能說說呀?
1、生回答鼓號隊樂器的組成(生說到哪種樂器屏幕就出現(xiàn)這種樂器的圖片及其音色)
2、分別介紹大鼓、小鼓和镲,并讓學生敲一敲。
(1)師:今天,我們主要來認識一下其中的幾個朋友,聽!這是誰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師播放大鼓音色,讓學生聽辨,聽出后屏幕再出示大鼓圖片,并在圖片下方出現(xiàn)“大鼓在鼓號隊中有何種功能”的文字,這時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認識大鼓,如:嗨!大家好,我叫大鼓……<‘自我介紹’事先錄好音>)
(介紹完)師:你會敲擊大鼓嗎?誰能來試試?
a、請幾位學生上來敲大鼓
師:你能想出一種和別人不同的敲法嗎?
b、請幾位學生上來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敲擊
(2)用介紹大鼓同樣的方法來介紹小鼓和大镲
a、介紹小鼓并請學生敲擊。
b、介紹大镲并請學生敲擊。
一年級篇4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
《我們的家園》教學目標:
1.教唱歌曲《我們的家園》。
2.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和表演與歌詞相關的動作。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這一單元教學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風車》。
播放歌曲《大風車》,《動畫城》節(jié)目時間到了,請學生談談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片,說說最近電視臺播放的新的動畫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勵學生把家中的動畫片帶到學校來,與同學們分享。
(二)聆聽歌曲《我們的家園》。
1.今天的《動畫城》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老師也不知道。老師只知道動畫片的主人翁是小熊貓,小熊貓身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播放歌曲《我們的家園》,學生根據(jù)歌詞回答,歌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邊聽歌曲,邊根據(jù)對家鄉(xiāng)了解和觀察,提問:這首歌曲由兩個部分組成你能劃出來么?兩個部分的情緒有什么不同,演唱時應如何表現(xiàn)?
(三)聽并學唱歌曲。
1.教師邀請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來。
2.請學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詞。
(四)創(chuàng)編歌詞并表演動作。
請同學們把創(chuàng)編的歌詞演唱并表演動作,然后分組進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串接和編排小小音樂劇《我們的家園》。
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
三個和尚教學目標:
1.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并表演《三個和尚》。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節(jié)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風車》。
2.教師設問:動畫城節(jié)目又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3.教師播放器樂曲《三個和尚》,隨著音樂發(fā)展變化,配樂講《三個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從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廟......”,主題音樂第一次響起:“一個小和尚,背著行李,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空無一人的寺廟,他興高采烈地打掃、清理、收拾、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他安靜地坐在佛像前念經(jīng),念著念著,他打起瞌睡來……”
主題音樂第二次響起:“一個瘦和尚,背著行李,也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大大的寺廟里只有一個小和尚,他高興地同小和尚打過招呼,也非常積極地打掃寺廟、清理佛堂、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兩個和尚面對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經(jīng)起來......”音樂到此為止。
“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哪個同學能給我們講講?”學生七嘴八舌紛紛補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學們給故事起名字。
教師:看來,許多同學都知道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名字。
(二)認識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并用打擊樂器為主題音樂伴奏。
1.聆聽器樂曲《三個和尚》,說說樂曲與前面的故事有什么關系。
教師告訴學生,剛才聽到的樂曲是作曲家金復載特意為動畫片《三個和尚》創(chuàng)作的音樂。
2.為什么樂曲的名字也叫《三個和尚》,聆聽樂曲前奏。
3.教師展示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示范敲擊這幾種打擊樂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鈸、木魚的音色。
4.聆聽樂曲前奏,教師在各件打擊樂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種樂器,也可讓學生隨樂曲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三)聆聽主題,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1.教師告訴學生,樂曲除了使用木魚
等打擊樂器,暗示故事發(fā)生了地點和人物,還設計了一個“和尚主題”,表現(xiàn)和尚的性格。彈奏主題旋律第一段,請學生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
2.教師彈奏主題旋律的第二段,請學生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情緒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潑,第二段舒緩、寧靜等)。啟發(fā)學生結(jié)合故事情節(jié),就主題旋律的兩種情緒展開聯(lián)想(勤快與懶惰等)。
3.聆聽樂曲主題旋律,請學生說說樂曲中使用了一種還是兩種樂器來演奏主題旋律。
樂曲的主題旋律,分別用尖細、清亮的墜胡與暗啞、低沉的二胡兩種樂器演奏主題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分別為教師彈奏的主題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情緒。
樂譜:
(四)聆聽全曲,判斷主題在樂曲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1.教師播放樂曲,請學生思考在樂曲中和尚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
2.啟發(fā)學生安靜聆聽,回憶動畫片的畫面(沒看過動畫片的學生,可自由展開聯(lián)想)。
3.在動畫片中,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jié):三個和尚誰也不去挑水,忍受著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這時,寺廟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燭臺,火苗燒著了紗簾,火勢蔓延,寺廟剎那間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個和尚慌亂地打水救火。
教師啟發(fā)學生,表現(xiàn)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樂比較合適。
4.教師播放樂曲展開部,請學生隨音樂表演手忙腳亂救火的情景。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專心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學生能否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學生是否樂于參與表演。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復習整個單元歌曲與樂曲。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鼓勵學生隨著音樂旋轉(zhuǎn)“大風車”。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開始《動畫城》歌曲的學唱。
播放歌曲《大風車》,學唱《大風車》。
(二)分組搭架“大風車”。
1.啟發(fā)學生講述風車的形狀。
2.引導學生四人一組搭建一個風車。
3.所有風車圍成一個圓圈,既可以四人一組地旋轉(zhuǎn),也可沿著大圓圈旋轉(zhuǎn)。
4.邊唱歌曲,邊旋轉(zhuǎn)“大風車”。
(三)隨音樂旋轉(zhuǎn)“大風車”,說出歌曲與樂曲名稱。
1.教師播放本單元或以前學過的歌曲或樂曲,請學生隨著音樂旋轉(zhuǎn)“大風車”。
2.一首音樂結(jié)束時,停在教師面前的“大風車”,必須說出剛才所播放的音樂的名稱,才能隨著下一首音樂繼續(xù)玩“大風車”。否則,這架“大風車”只能下場休息。
(四)結(jié)束全單元課程。
教學評價
1.大多數(shù)學生是否會唱歌曲《大風車》。
2.學生是否愿意參與“大風車”游戲。
一年級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xiàn)可愛小動物的音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重點
:感受并表現(xiàn)小動物的音樂。教學難點:
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歌曲。
4、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動物說話》
(1)完整地聆聽歌曲范唱,邊聽邊用手指按課本上的圖示滑動,體會旋律的起伏。
(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分小組編創(chuàng)歌詞,可用其他小動物,找出他們的特點編唱,看那一組編唱的好。
(3)采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邊唱邊表演。
(4)請幾名同學自愿用打擊樂為同學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1)指導學生認真看圖,說出都是什么動物?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亞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過亞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為大象清洗及大象運輸貨物,小象演馬戲等畫面,為人們展示了人與動物的親密關系。
(2)提示:為什么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用談話法的方式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可以邊說邊表演。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
一年級篇6
教學目標:
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跳繩》,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跳繩》的間奏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學重點: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跳繩》
教學難點:
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3、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跳繩》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nèi)容?復聽歌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chuàng)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跳繩》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jié)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編創(chuàng)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chuàng)與活動——鑼鼓镲的創(chuàng)編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結(jié)束全課。
一年級篇7
教學內(nèi)容:
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曉》
教學目標:
1.通過該曲的學唱,讓學生明白古詩新唱的形式,并積極地學習其他的古詩新唱,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體會歌曲的情感,讓學生能通過學習該曲看到春之美,聽到春之美,并能贊美春之美。
3.請學生自編簡單動作來表現(xiàn)該曲活潑愉快的情緒,以表達他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緒,能通過演唱表現(xiàn)出歌曲的情緒。
教學難點:
在邊唱邊演中體會古詩新唱是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詩詞的美學意境和內(nèi)在的情感,從而使作品的文學形象和語言形象融為一體。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琴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利用琴聲師生問好
二. 新授:
1、導入:
(1)請生看屏幕
師:孩子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嗎?
生:春天。
師:說的真好。這是春天的圖畫,那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1:圖上的花開了。
生2:草綠了。
生3:春雨在下。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我為你們驕傲!這二幅圖都是表現(xiàn)春天的景象的。那么,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
生1:《春天在哪里》。
生2:《春雨蒙蒙地下》。
生3:《小兩沙沙》。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有關春天的歌唱給老師聽一聽。 生:(唱)
師:這幾個同學唱得真好??磥恚禾齑_實太美了,我們都愛這個季節(jié)。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贊美它呀!有關春天的歌多,春天的詩也有不少呢!哪個同學能給大家背一背有關春天的詩呢?
生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2:《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你真棒!你讓老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美麗的古詩吧。
屏顯: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曉。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師生齊讀《春曉》,注意節(jié)奏。
2.解讀:
師:你們都會背這首詩了,難怪讀得這么美,唐代詩人孟浩然真了不起,只用了20個字就把春天寫得這樣美,老師很喜歡這首詩,想為這首詩配上音樂,讓它聽起來更美,老師這里有兩段音樂,你們聽聽,然后幫老師選一選吧。選一首最適合這首詩的樂曲。
(1)屏幕顯示兩首樂曲:依次播放(樂曲一《二泉映月》)(樂曲二《春曉》伴奏曲)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哪首樂曲配《春曉》更合適呢? 生:樂曲二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1:因為第二首曲子歡快活潑,更適合春天。
生2:因為第一首曲子節(jié)奏較慢,不適合這首詩。
師:你們說的真好,因為第二首樂曲活潑熱情,更能表現(xiàn)春天的美,現(xiàn)在就讓老師配上這首樂曲,為你們朗誦一遍《春曉》吧。
(2)教師按《春曉》伴奏曲的節(jié)奏為同學朗誦該曲(播放音樂)。
師:你們也想像老師這樣朗誦一遍嗎?
(3)學生隨音樂節(jié)奏朗誦,老師邊朗誦邊指導,引導學生準
確地把握節(jié)奏。
3.深入:
師:孩子們,這首詩不光能配樂朗誦,它還能唱呢,你們聽——
(1)屏幕顯示該曲的動畫演唱。
師:好聽嗎?
生:答
師:古詩不光能讀,它還能唱得這么好聽,這樣的歌曲就叫——古詩新唱,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說一遍:古詩新唱。古詩新唱其實就是作曲家們?yōu)楣旁娕渖虾寐牭男?,讓我們唱起來朗朗上口、?yōu)美動聽,簡單易學?,F(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吧。
(2)學唱歌曲:
同學們,老師再請你們認真地聽一下這首古詩新唱,聽完后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么?
①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感。
師:請你們說說剛才聽到了什么?
生1:春天到了,鳥在叫。
生2:花兒都開了,草綠了。
生3:春雨在滋潤花草。
師:你們聽得真仔細,這首歌曲活潑愉快,讓我們一下子
一年級篇8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jié)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快樂的小笛子》、《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三、能結(jié)合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難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內(nèi)容
一、表演《法國號》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三、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圓舞曲》
教材分析
一、《星光圓舞曲》是美國作曲家布雷納德創(chuàng)作的。樂曲為g大調(diào),三八拍子,進行曲速度,其結(jié)構(gòu)變奏式。
二、小提琴曲《會跳舞的洋娃娃》的產(chǎn)生有著不平常的經(jīng)歷,它出自兩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爾蒂尼和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這是一首有濃郁的兒童情趣的鋼琴小品,最初是波爾蒂尼為了教學寫的練習曲。開始時,它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偶然的機會,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發(fā)現(xiàn)了它,這首曲子的情調(diào)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將安改編成了一首小提琴的獨奏曲。從此,《會跳舞的洋娃娃》就成為小提琴演奏家喜愛的一首名曲。
教學安排:
三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法國號》
二、聆聽樂曲《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聲,能體會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音樂律動。
二、復習歌曲《小蜻蜒》
三、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聲音請你舉手來表示。
2、請你說說:聽了樂曲,你感覺心情怎么樣?(是高興的還是悲傷、激動?)
3、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4、聽音樂分組表演。
四、表演《法國號》
1、聽彈奏樂曲,學生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拍手、拍腿、拍腿或跺腳、拍手、拍手等用動作感受節(jié)拍,注意強弱弱的節(jié)拍感。
2、師范唱,讓學生體會樂曲的情緒。
3、用模唱法學習歌曲,先用“l(fā)u”來模唱。
4、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5、隨琴聲輕聲唱歌。
6、指導學生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唱,師注意用范唱來感染來感染學生。“嗡巴巴”第一個字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xiàn)這首歌。
7、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桌面為弱。
8、學生自編動作來表演歌曲。
9、小結(jié)。
課后反思:新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或許我們關注的只是幾個極好或極差的學生,中間的學生常常被我們所遺忘。每個孩子都享受音樂的權(quán)利,只是我們的老師給他們創(chuàng)設的音樂活動太少、給他們參與的機會太少。今天的音樂課,每個孩子都參與到了課堂當中,而且參與的很精彩,參與的很融洽,參與的很開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我們每一個孩子從音樂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快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優(yōu)美抒情的效果來演唱《快樂的小笛子》
二、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感受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聽《號手與鼓手》律動,穩(wěn)定情緒。
二、復習歌曲《法國號》,要求用富有彈性而甜美的聲音來演唱。
三、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再聽樂曲,問: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音樂中的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請你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3、復聽樂曲,一部分小朋友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jié)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四、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1、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唱法學習《快樂的小笛子》。師范唱,學生們跟著教師的歌聲唱。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4小節(jié)一句跟著教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注意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yōu)美抒情的效果。
5、歌曲處理:歌中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6、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jié)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7、創(chuàng)編動作,一組表演唱,一組敲擊碰鈴唱。
五、課堂小結(jié):
課后反思:開始學唱歌曲,在學唱過程中遇到休止符,同學們很難掌握,總是把前面的音拖長,休止符沒有表現(xiàn)出來,于是,我放慢速度教唱有休止符的小節(jié),讓學生理解休止符的含義,在音樂中表示停頓的地方,在生活中遇到紅燈要停一停,在音樂中遇到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一、鞏固歌曲《快樂的小笛子》,用優(yōu)美抒情的聲音來表演。
二、聆聽《星光圓舞曲》,感受鋼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長短,聽辨音的強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快樂的小笛子》,要求學生用優(yōu)美抒情的歌聲來表達。
二、復習《法國號》,要求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唱。
三、感受音的長短。
1、用比較的方法說說: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2、用碰鈴和木魚敲一敲,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3、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感受理解音的長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思考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四、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讓學生說說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2、再聽樂曲,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jié)拍。
3、復聽樂曲,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編創(chuàng)與活動:走走跳跳
1、學生圍成一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敲,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師用強弱分明的力度來敲,第一組用強音__,第二組用弱音__,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改變方法:學生隨師的擊鼓聲轉(zhuǎn)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鼓聲弱時逆時針走。
4、讓學生獻計獻策,怎么樣才能讓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參與到編創(chuàng)活動中。
5、根據(jù)學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結(jié)評價。
課后反思:在學習休止符過程中,同學們能理解,但是實際演唱時總出錯,于是當遇到四分休止符時,讓學生點一下頭,剛開始同學們動作比較生硬,慢慢練習,同學們掌握了休止符的運用。
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思考,就能想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的摸索,使我們的教學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