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心游記》讀后感500字 地心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這本書講述的是德國科學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碼信的影響,帶著他的侄兒和向導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一座火山口下去,穿越長長的地心山洞,又橫渡了地心大海,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還在地底發(fā)現了許多奇跡,最后最后從西西里的一座火山被噴回了地面。
我覺得凡爾納個性棒,他把現代科學積累的有關地理、地質、物理、天文的許多知識綜合起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表達出來,他的想象搞笑而不荒謬、合理而不死板,個性引人入勝。
這本書給我很深的啟示。最讓我欽佩的是書中的主人公里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位癡迷的考古學家,為了研究總是不顧一切,他又是一位天才的發(fā)明家、能干的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探險家。雖然在生活小事中不拘小節(jié),甚至脾氣暴躁,在大家眼中是個怪人,但他總是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他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更是一個有勇有謀、志趣高尚的人。
在火山管里,教授雖然沒有氣壓表,但他憑借多年的經驗,計算出頭頂上地層的厚度。在地心,教授發(fā)現了一群體型龐大、異常兇猛的乳齒象,他不但不膽怯,反而很興奮,堅持要靠近一探究竟。為了橫渡地心海洋,他們自己做了一條小船,在海上,他們遭遇了一個移動的火球,一下子就卷走了桅桿和船帆,而且讓船上所有的儀器都失靈了,他們還遭遇了大海獸和暴風雨,但還是頑強地渡過了地心海洋。最后,他們從西西里的火山口出來,坐在木排上,被沸水和巖漿推動著從火山噴發(fā)管里往上升,真是不可思議,但里登布洛克教授一點也不驚慌,甚至還津津有味地吃著可能是自己這一生最后的一頓飯。
我想,我必須要努力學習知識,做一個像里登布洛克教授那樣有智慧的人。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教授說的那句話:“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肌肉還在繃著,他就不會沮喪絕望的。”當我們遇到困難,必須要像他一樣冷靜清醒,在困境中尋找期望,更要堅韌不拔,在我們的生活中,凡是自己要做的事,都要努力堅持,絕不輕言放下。
我也忍不住想,神奇的地心,到底有多少我們不明白的秘密呢?讓我們一齊去探索吧!
《地心游記》讀后感500字 地心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最初接觸這本書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就像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探究面紗背后的故事。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一部電影,叫做《地心歷險記》。影片驚險刺激,充滿神秘感,經過一番查詢得知這部電影就是由《地心游記》這本著作改編而成的。這更加激發(fā)了我去閱讀它的好奇心。
這本書的作者是儒勒·凡爾納,他是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著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這本書講述的是,德國科學李俠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薩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啟發(fā),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fā)中從西西島的斯德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這本書充滿了傳奇色彩也是由于當時社會大背景影響的,一方面歐洲殖民者為了建立自己的帝國開始了一波探險熱潮,一方面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考古學和地質學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由于當時是先看過了電影之后才去讀了這本書,所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很有畫面感,每讀到一處,腦海中都會顯現出電影里的情節(jié),所以這比沒看電影就去讀這本書更加地充滿了驚險和刺激。
書中的主人公們遇到危險迎難而上,勇敢堅韌,實在是讓人佩服,也不得不說他們的這種精神讓我熱血沸騰,甚至是想要加入他們,一起去看看地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曾在我們小的時候就思考過很多不可思議的問題,而凡爾納好像是讀懂了我們的心,將這種不可思議躍然紙上,翻開每一章,用手劃過那一行行字,你仿佛可以感受到那股來自地心的神秘力量,吸引著你一步步探尋,路上有“荊棘”,有“坎坷”,甚至會“危及生命”,可仍然阻止不了我們探究的那顆心。因為主人公的勇敢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更加有信心探索下去。
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去讀讀這本書,看看這部電影,我想你一定會愛上這種探險的感覺。
《地心游記》讀后感500字 地心游記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三
《地心游記》,出自法國科幻作家儒爾˙凡爾納的筆下。講的是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從前人薩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碼信里得到啟發(fā),于是帶著侄子阿克賽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出發(fā),一直向著地心方向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fā)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得龍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讀這本書,能把你帶到地心深處。去看原始的人類化石和許多早已滅絕了的生物,以及不同時代沉積下來的各種巖層。你還會隨著教授他們三人一起去艱難地找尋水源,在地下暗河里漂流以及漂流途中不斷地和怪獸搏斗。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你還會陪著阿克賽爾渡過沒有光亮的走失的四天,最后終于憑著毅力,借助聲音在花崗巖間的傳播找到他叔叔和向導。后來他們一起隨著又一次的火山噴發(fā)被噴到地面,結束了這次旅行。
這本書語言幽默,情節(jié)扣人心弦。我認為最驚心動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講述向導漢斯、阿克賽爾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離地心不遠的地下河遇到了風暴,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吹得差點沉下河。后來,一個火球襲擊了他們,這個帶電的火球落下后,將木筏上所有的鐵器都磁化了。書中寫道:“儀器和武器顫動著、碰擊著,發(fā)出尖利的聲音。我的鞋釘和一塊嵌入木頭的鐵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難怪我無法收回我的腳?!?/p>
“半白半藍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徑10英寸的巨大炸彈,慢慢的移動著,在風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轉。它朝我們來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輕輕飄下,一個反彈,掠過火藥箱。多么恐怖!我們都要被炸上天了?!?/p>
這本書不僅情節(jié)使人驚心動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三位性格迥異的人物。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精力充沛卻性格急躁的人物,他是科學界的泰斗。他固執(zhí)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正是他的這份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才使這個團隊勝利穿越地心。另一位同樣可敬的是冰島人漢斯,他誠實守信,不怕困難,認真踏實地履行當向導的職責。雖然語言不通,但漢斯頭腦冷靜且動作靈敏,憑著這些,他幫助教授克服了種種困難。作者阿克賽爾經過這次地心之旅,也由一個毛頭小伙長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人們稱凡爾納是科幻文學之父,是因為他所預言的事情若干年后總能變成事實。那么此次奇妙旅行的所見所聞,也將會是未來的事實了?同學們快來看看這本書,并和我一同去驗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