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十三篇)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十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1 13:43:32
最新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十三篇)
時間:2023-03-21 13:43:32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一

篇三

一、 導入

1、 課件:迎新春

2、 說說看你想到了什么?結合生活實際談談過年的感受。

3、 揭題:在有關春節(jié)的古典詩歌中,有一首古詩流傳甚廣,影響深遠,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 解題:元日

二、學文

1、初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

2、學貴有疑:預習時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質疑,師板書。

3、學應有法,解疑

哪位同學能幫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請把你的學法金鑰匙告訴大家。教師相機指導。

爆竹:炮仗 鞭炮 指名書寫,師范寫。

(·)的爆竹聲(噼里啪啦 噼噼啪啪 此起彼伏 )

歲:年,哪些詞或詩句也曾用到歲?

歲歲平安 “一歲一枯榮”

除:除去 送走 過去

屠蘇: 草名 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陽 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新桃 舊符:老師也有把金鑰匙,每一單元的整體預習是非常重要的。請同學們翻開123頁,拿起筆來,不動筆墨不讀書,咱們快速地默讀開卷有益:過年,你就明白新桃舊符是什么了。

指名說: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現在的春聯。

4、理解感悟

①明詩意: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

同桌試試,指名說,

課件:結合畫面,再次描述。師描述

② 想象說話: 快過年了,你是什么樣的心情?根據你的生活經歷,說說你過年時總做些什么?

請同學們閉眼想象,腦子里就像在演電影一般浮現出過年時的情景,你仿佛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師范讀,生想象,指名說。

③指導讀: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豐富,把過年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景象描繪出來。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聲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熱鬧氣氛表現出來?

自己試試。指3-4名讀,評價

④背誦,畫面輔助。

三、拓展,了解春節(jié)的各種習俗

1、貼春聯: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指名讀,滲透春聯的知識:春聯有上聯和下聯之分,還有橫批。

2、對對聯:你能試著對出下聯嗎?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春。

3、課文插圖里也有一幅春聯,你能讀出來嗎?

被擋住的字咱們幫它填上: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橫批:辭舊迎新

相機了解除夕夜

5、貼春聯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與祝愿,增加了節(jié)日的氣氛。語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對聯,請看:

· 鶯歌燕舞春無限,雨順風調歲有余。

你能說說它表達了什么樣的祝愿嗎?

6、交流帶來的春聯。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桃符”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jié)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jié)民俗,搜集春聯。

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解題。

1、課前循環(huán)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2、非常高興今天能和我們四(2)班同學一起學習《元日》這首古詩。來,齊讀課題。

3、同學們,剛才課前你們聽到的歌曲、看到的圖片十分喜慶,一般是在什么時候聽到、見到?(過年)提到過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詞,[出示:新年]平時我們所說的“新年”一般有兩個時間,你知道分別是指什么時候嗎?[出示:元旦:陽歷1月1日;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陽歷的第一天,春節(jié)就是農歷的第一天。

4、現在你知道課題什么意思了吧?(板書: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元日》這首詩給我們描繪的就是人們歡度春節(jié)的情景。你們喜不喜歡過春節(jié)啊,讓我們一起歡快地再讀一次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這首詩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寫的(板書:[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詩人。

2、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誰能接受我的第一個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一]。指名讀詩(2人),相機正音。

3、老師發(fā)現,剛才兩位選手很了不起,尤其這幾個生詞讀得特別準確[出示:爆竹、屠蘇、曈曈日、桃符],誰再來教教大家。指名1人讀其他跟讀。會讀還要會寫,我們再來記一記這幾個生字的字形:三個生字結構都不一樣,一起說說?知道“爆”字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別寫錯。在書上描紅(p132),提醒寫字姿勢。

4、讓我們把生字帶進古詩,一起挑戰(zhàn)第一關(齊讀古詩)。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通過學習,我們已經能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了。接下來我要發(fā)出第二關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二]。

2、引導學法:同學們,我們只有讀懂了詞語的意思才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匆豢矗@首詩里你有哪些詞語不明白的?[出示全詩,相機點擊詞語]

3、平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說)是的,我們一般有三個途徑解決:[出示:(1)聯系上下文猜測;(2)查找資料(字典、詞典、辭海、網絡等);(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或請教別人。]

4、現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詞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嗎?[出示詩歌]

集體交流。[相機出示“屠蘇”、“曈曈日”、“桃符”的解釋]

5、理解了重點詞意,現在就請你準備迎接挑戰(zhàn),說說詩句的意思。你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學一起討論。

6、交流理解詩意:[出示全詩]

(1)第一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

b、指導朗讀: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板書:熱鬧、喜慶)指讀(2人),男女分別讀。

(2)第二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二句?(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人們喝了屠蘇酒感到很溫暖。)

b、組織交流:理解“入”。這“溫暖”僅僅指的是人們身體上的溫暖?(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c、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溫暖的、充滿希望的感受?指讀(2人)小組讀。

(3)第三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三句?(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光亮的太陽。)

b、指導朗讀:太陽給人溫暖、光明與希望,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2人),齊讀。

(4)第四句

a、誰來完成最后的挑戰(zhàn)?(每年春節(jié)時人們總要用新春聯換掉舊春聯。)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強調理解“總”。

b、說到春聯,課前老師請大家回去搜集幾副,誰帶大家欣賞一下?指名說。

老師這里也有幾副,我們一起欣賞[出示春聯]

(5)小結:一副副春聯表達了人們新年時的美好祝愿。《元日》這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新春佳節(jié)的熱鬧、喜慶,誰能完成更大的挑戰(zhàn),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師引:俗語常說“詩中有畫”[出示:詩中有畫],詩中,你從哪里可以感受到春節(jié)那熱鬧、喜慶的場面?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這都是春節(jié)時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春節(jié)習俗?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給大家介紹一下。

2、一聲聲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張張春聯,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還有那嶄新的壓歲錢……同學們根據詩文,又結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節(jié)那歡樂的情景。其實,不僅“詩中有畫”,詩中還有“話”呢。[出示:詩中有話]

詩人王安石寫這首詩不僅僅是描寫新年新氣象,他還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寫作背景]

3、引導朗讀:可以說,《元日》這首詩是王安石這位胸懷遠大的宰相對國家和人民最為美好的祝福。[出示全詩,教師配樂朗讀]

你能把詩人的這份美好祝福讀出來嗎?自由練讀,指讀,齊讀[配樂]。

4、理解了詩意,我們和詩人共同感受到了春節(jié)的熱鬧與歡快,讓我們一起背下這首喜慶的詩吧。請大家接受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三]

5、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師:三關挑戰(zhàn)下來,我們四(1)班的同學們真是了不起,但老師還想考考大家,請接招。

2、課堂練習:[出示:挑戰(zhàn)四]。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元日》;

2、積累辭舊迎新的詩句和對聯。

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熱鬧、喜慶

篇二

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情感目標:

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標:

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

教具準備: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通詩歌。

上課前,我們先來讀一組詞語。

1.孩子們,當這些詞語出現在你的眼前,你想到了什么? ——過春節(jié)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放爆竹、貼春聯和福字、拜大年)

2.你們想知道古人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嗎?宋代詩人王安石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叫做《元日》。(板書)讀題。

3.解題:古人用“元”表示頭、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什么意思?指哪一天?古人認為春節(jié)是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故又稱“三元”。再讀課題。

4.想聽聽這首詩嗎?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氣氛?

二、品詞析句,體悟詩情。

1.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古人到底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呢?自己讀讀這首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jié),人們放起了鞭炮,聽著“噼里啪啦”的聲音,我們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詩中的哪個詞就是指“鞭炮”呀?(爆竹)

你們知道除夕夜的爆竹聲,哪一時刻最響?為什么?

那一時刻,新舊更替,這個“除”的意思就是----更換。

這里的“歲”是什么意思?年,哪些成語或詩句也曾用到歲?

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

讀了這句詩,你一定想起了自己在除夕夜放鞭炮的情景,能給大家說說嗎?

從這鞭炮聲中,你仿佛聽出了什么?

是啊!這響亮的爆竹聲充滿了喜慶和希望,這響亮的爆竹聲送走了舊歲,迎來了新春。誰來讀?

人們放爆竹就是為了辭舊迎新啊!怎么能不快樂呢?齊讀。

▲“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這闔家歡樂的日子里,人們除了用放鞭炮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還會喝口香醇美味的屠蘇酒。知道什么是屠蘇酒嗎?

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們將最新鮮的屠蘇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歡聚一堂,迎著和煦的春風,品這新年第一口酒!想象一下,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評:人們的心中一定會涌起一陣陣暖流。

是啊,就像春天里的風一般給你帶來溫暖。

那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

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暖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誰來吟一吟這句詩?

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古代人在禮儀上一般講究先長后幼,可是只有飲這屠蘇酒時是先幼后長!不相信?有詩為證:“不覺老將春共至,手把屠蘇讓少年。”這正是因為新春開元,年輕人又長了一歲,充滿著朝氣和活力。長輩們希望他們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為!回憶一下,大年初一,長輩們常會怎樣祝福你?

2.小結:同學們,聽著清脆的爆竹聲,品著醉人的屠蘇酒,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你們心中一定充滿著喜悅之情。(出示兩行詩)指名讀。

評價:聽著你的朗讀,我們好像已經融入了那快樂、喜慶的氛圍當中去了。

愿意和他一樣快樂嗎?咱們一起讀吧!

▲“千門萬戶瞳瞳日”

其實除了放鞭炮、喝屠蘇酒之外,人們還會用其他方式歡度春節(jié)。除夕之夜,人們常常會一夜不睡覺,為的就是迎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你知道“曈曈”是什么意思嗎?這個詞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看偏旁,跟什么有關?形聲字, “曈”(由暗漸明)——曈曈:古詩的語言追求精練,這里卻舍得用兩個字。為什么呢?重疊使用,就是為了強調太陽剛升起時明亮的樣子。

想象一下,在經歷了一夜的等待之后,人們看到東方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多么溫暖,多么令人欣喜!

那一輪瞳瞳紅日,在守歲的人們眼里其實象征了什么?(光明與希望)

那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明亮的太陽)

這陽光也照到了人們的心里,在新的一年里。讓人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充滿希望。誰能讀出這種充滿光明,充滿希望的感覺?齊讀。

▲“總把新桃換舊符”

是呀!瞳瞳紅日象征著美好的前景,那紅彤彤的春聯其實也寄予了人們的希望與喜悅之情。知道古人怎么稱呼春聯嗎?

他們把它稱之為“桃符”。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桃符”的?

你們看:這就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是一種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寫上字或像這樣畫上畫,就可以避邪祈福。后來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的春聯。

我們書上的彩圖中就有一副春聯,你們注意到了嗎?

老師用簡體字把它寫出來了,你會讀嗎?這可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它以工整的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fā)了美好的愿望。 讓我們再來讀一遍。

“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一句什么意思?人們的這一舉動有什么含義嗎?

當你換下去年已經陳舊的春聯,換上嶄新的春聯時,你的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3.小結:難怪古人在春節(jié)時“總把——”, “桃”和 “符”指的都是?壓縮省略,交替使用,古詩的語言多么凝練!讓我們一起誦一誦三四兩句詩。

4.總結: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畫面,寥寥數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仍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指名讀。

就讓我們在這種喜悅的氣氛中,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讀好這首詩吧!齊讀。

5.孩子們,王安石筆下的,僅僅是一幅節(jié)日風俗圖嗎?此時的他,已度過了人生中第四十九個元日,每一次都是這樣過春節(jié),為什么偏偏在這年寫下《元日》呢?有時候我們了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后,對詩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出示背景,生瀏覽)看出什么來了嗎?

是啊,他堅信自己政治改革的春天必將來臨,到時定會辭舊迎新,萬象更新!這就是所謂的“詩言志”(板書)啊!詩是表達作者情感,表達作者志向的?,F在的你,對這首詩一定更加深有感觸,那就讓我們融入朗讀吧!配樂讀。

6.我們曾經學過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梅花》,還記得嗎?

在這首詩中,詩人又寄予了自己怎樣的志向呢?

這時的王安石變法失敗,辭職,十分孤獨。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詩中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齊讀。

7.總結:同學們,不管是《元日》表達出的對變法的充滿希望,還是《梅花》所表達出的高潔堅強,無一不在托物言志,借詩傳情。所以,我們在讀一首詩的時候,更是在讀詩人的一顆美好的心靈,希望你們都能用心去讀好每一首詩歌,每一篇文章!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

2、了解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最追求,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

3、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4、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以讀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誰來說說咱們過年都是怎么過的?。浚ǜ魇慵阂姡?/p>

2、(出示圖片) 過年的時候,我們的主要活動有貼對聯,吃團圓飯,看春晚,放煙花,舞龍。那還有送壓歲錢,貼盜福,接財神,吃餃子,拜年等等。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年有關系的古詩《元日》

(二)引出詩題:元日

1、解題

師:元日的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開始的日子。我們中國人把過春節(jié)時,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開始。這里的元日指的就是春節(jié)。

2、簡介詩人

師:王安石是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文學上以散文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創(chuàng)作也很有成就。

3、回憶古詩學法

師: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什么基本方法嗎?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理解詩意,展開想象。

師:你們有信心讀好它嗎?(1)自由讀(2)指名讀

4、深入古詩

師:要讀懂古詩還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來幫幫你。(學生提出疑問)

4、理解詞語意思

歲:年。你今年幾歲啦?換句話說就是你來到這個世間已經十年了!那這里歲的意思就應該解釋為年。

除:去掉

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罚┲腹糯汗?jié)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成的酒。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以后便將春節(jié)喝的酒統稱屠蘇酒。

曈曈日:曈是什么偏旁。你可以猜想一下與什么有關系呢?(出示圖片)理解詞義。太陽初升時光亮耀眼的樣子。

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

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句,新桃省略符字,舊符省略了桃,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句子字數的限制的緣故。桃符后指春聯。

5、師:還有嗎?應該沒有了吧。在大家的幫助下,是不是每位同學都理解了呢?請你們試著把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理解古詩可以加上自己的話,使意思表達更通順。

(1)自由說(2)指名說

6、閉上眼睛,聽老師范讀,在你頭腦中想象,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從這首古詩中,你知道古人在過年的時候都有哪些習俗嗎?

8、背誦古詩

9、介紹王安石的寫作背景

當然,作為大政治家、哲學家的王安石,其寫作此詩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jié)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從王安石其他優(yōu)秀詩作來看,傳達那種變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種不為世人理解的孤獨之美,也確乎是其主要的詩意表達。

(三)課外延伸

出示與過年有關的古詩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說一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3、收集于過年過關的詩句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語文第五冊《元日》一課

教材分析:

《元日》這首古詩描寫了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作者把眼前的景象與心中的感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學情分析:

學生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可以放鞭炮、走親戚,孩子們都很高興,所以學生對《元日》這一課肯定比較感興趣,而且對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象也比較容易理解。

學生已經學會了查字典的方法,在教學這首古詩之前,我安排了學生在預習中查工具書理解字義、詩意,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自讀自悟的機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1個生字。

2、能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的1個生字。

2、能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課前準備:

可利用的教學資源

媒體資源名稱 媒體

類型 作用 要點 來源 使用方式 時間 環(huán)節(jié)

《元日》

教學設計

文本 借鑒 課堂教學實錄

《元日》教材分析

文本

借鑒

課前研究

《元日》課件

演示文稿

指導學生理解詞語、詩句

出示圖片、詩句

自制

課堂上引導學生理解

課堂學習中

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回顧春節(jié),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

師: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幅圖,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過年的時候,孩子們在放鞭炮。

師:他們玩得怎么樣?

生:他們玩得很開心。

2、師:那你還記得你們家去年的春節(jié)是怎樣過得嗎?

生1:快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家包了很多粽子。

生2: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家貼上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

生3: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家放了許多鞭炮和煙花。

生4: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們全家在一起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

……

3、師:同學們,其實春節(jié)就是農歷的大年初一。當農歷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就代表新的一年來臨了,也就是大年初一(春節(jié))了。在古代大年初一叫做“元日”。(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課文,讓我們一起讀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元日”是什么意思?

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去年過年時的場景,營造一種熱鬧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并且為后面理解古詩意思作好鋪墊?!?/p>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師:同學們,古詩到底描繪了大年初一什么樣的景象呢?趕快打開書,自由地讀讀這首詩,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并且想辦法解決它。

(學生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認識它。)

2、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老師把古詩中的一些詞語請了出來,你認識它們嗎?

(教師課件出示詞語,抽生讀詞語,學生齊讀兩遍。)

師:“換”字你會讀,你知道怎么記住它嗎?

生:“呼喚”的“喚”去掉“口”字,加上“提手旁”,就讀“換”。

師:你用了舊字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好辦法。讓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個字。

(學生書空寫“換”字,并在本子上寫兩個。)

師:你能給這個字組個詞嗎?

生:換衣服、換掉、交換、替換……

3、師:老師又把這些詞語放進古詩里,你還認識它們嗎?誰來讀讀這首詩。

(課件出示古詩,抽學生讀,教師糾正字音。)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齊讀古詩。)

【設計意圖:學生自讀古詩,做到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感知古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讀出韻味。

1、同學們,詩中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請大家小聲地朗讀古詩,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小聲地朗讀古詩,思考。)

2、抽生匯報:

(1)學習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p>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們在放鞭炮;聽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

(教師板書:放鞭炮)

師:你是從哪個句子中體會到的?

生:我是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句話中的“爆竹”一詞中體會到的。

(課件出示句子:“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師:“爆竹”是什么意思?

生:“爆竹”就是鞭炮。

師:在古代過年有這樣一個習俗,在竹筒里裝銷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燒,這時就會發(fā)出“噼噼啪啪”的聲音?,F在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春節(jié)那天什么時候放鞭炮呢?

生:當農歷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鐘聲敲響的時候,人們?yōu)榱擞有碌囊荒甑牡絹恚头牌鹆吮夼凇?/p>

師:你們家那時放鞭炮嗎?

生:放。

師:聯系你們去年過年放鞭炮的情景,說一說那時是什么樣的景象?

生:到處都響起了鞭炮聲,呈現出一片熱鬧的景象。

(教師板書:熱鬧)

師:人們的心情怎樣?

(教師指導學生看插圖1。)

生:非常開心。

師:你們能把這種感受用讀表達出來嗎?誰來試一試。

(抽生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從他的讀中感受到了人們非常開心。

師:老師也感受到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

師:從你們的讀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正在放鞭炮,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四處響起了鞭炮聲,一片熱鬧的景象。同學們,從這句話中你還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還仿佛感受到了春風給我們送來了溫暖。

師:你是從哪個詞中感受到的?

生:我是從“春風送暖”這個詞中感受到的。

師:在這個句子中你還有不理解的詞嗎?

生:“屠蘇”是什么意思?

(教師請學生回答。)

生:“屠蘇”就是一種草。

師:理解得好。“屠蘇”就是一種草,但在這里他是指用屠蘇草泡成的屠蘇酒。還有不理解的詞嗎?

生:“一歲除”是什么意思?

(教師請學生回答。)

生:就是一年過去了。

師:你能把這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爆竹聲響起的時候,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一年。在這送暖的春風中,每家每戶都有在喝屠蘇酒。

(教師板書:喝屠蘇)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句話,再一次去感受一下過年家家戶戶放鞭炮、喝屠蘇酒的熱鬧氣氛吧!

(學生齊讀第一句古詩。)

(2)學習第二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師:從這首古詩中,你還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們再用新的春聯換下舊的春聯。

(教師板書:貼春聯)

師:你是從哪個句子中知道的?

生:我是從“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敝械摹靶绿覔Q舊符”這個詞語中知道的。

師:“桃符”是什么意思?

生:“桃符”就是春聯。

師:在古代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閉邪的一種桃木板,現在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春聯”。在這個句子中你有不理解的詞嗎?

生:“曈曈日”是什么意思?

(教師請學生回答。)

生:“曈曈”是太陽剛剛升起時光亮的樣子。

師:“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陽。那“千門萬戶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

生:千家萬戶迎來了初升的太陽。

(教師板書:迎紅日)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懂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解決,培養(yǎng)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p>

師:你能把第二話的意思說一說嗎?

生:千家萬戶迎來了初升的太陽,取下舊的春聯換上新的春聯。

師:同學們,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戶戶貼上了紅紅的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走家串戶,到處洋溢著一片_________。

生:喜慶。

(教師板書:喜慶)

師:同學們,把你們的感受用讀表達出來吧!

(學生齊讀第二句古詩。)

師:同學們王安石的這首詩描繪了過年放鞭炮、喝屠蘇酒、迎接太陽、貼春聯的景象,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一說嗎?先想一想,然后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把古詩的意思說給同桌聽。教師巡視,然后抽生回答。)

生:爆竹聲響起的時候,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一年,在這送暖的春風中,每家每戶都有在喝屠蘇酒。千家萬戶迎來了初升的太陽,取下舊的春聯換上新的春聯。

師:同學們,從這首詩中我們感受到了春節(jié)的熱鬧、開心、喜慶,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首詩,讀出我們的感受。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師:同學們,春節(jié)可真熱鬧。你們想把這首詩永遠記在你的腦子里嗎?那試著背一背吧!

(學生自己試著背古詩。)

師:(教師課件出示插圖)同學們,看著老師的板書和插圖,一起來背一背。

(學生看著板書和插圖背古詩。)

師:不看板書和插圖,你還能背嗎?那閉上你的眼睛試一試吧!

(學生閉上眼睛背古詩。)

師:同學們,這么短的時間就背下了這首古詩,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古詩就是一幅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古詩所描繪的內容,通過想象、理解在頭腦中變成一幅生動的畫面,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又能訓練學生的語感。】

四、適度拓展,積累語言。

師:同學們,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精髓,多背古詩對我們很有好處。今天,老師給大家收集了兩首與春節(jié)有關的古詩,你們自己讀一讀,下課后可以查資料去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景象,還可以收集更多的古詩,自學理解后介紹給同學。

(教師課件出示古詩,學生自學。)

【設計意圖:教師展示收集的與春節(jié)有關的古詩,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又能增長學生的知識。然后教師讓學生查資料理解古詩,以及收集更多的古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p>

附:?????????????????????? 守歲

(宋)蘇東坡

兒童強不睡,

相守夜喧嘩。

坐久燈燼落,

起看北斗斜。

除夜有懷

(唐)杜審言

故節(jié)當歌守,

新年把燭迎。

興盡聞壺覆,

宵闌見斗橫。

課后反思:

古詩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我認為教師可以采用誦讀法、想象創(chuàng)意法、背誦積累法等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1、誦讀法

對于古典詩詞,要想獲得真切的語感,只讀一遍是不夠的,必須反復吟誦、涵詠。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對小學生來說更直接更感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通過反復吟誦,由初讀到熟讀,由熟讀到美讀,使學生達到理解的目的。如:在本首詩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讀流利。細讀古詩,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理解詩中描繪的畫面,感受過春節(jié)熱鬧、喜慶的氣氛。賞讀古詩,讀出感受,讀出韻味。

2、想象創(chuàng)意法

語感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深入品味語言,感受語情,訓練語感。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古詩,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通過這樣想象讓學生感悟詩句的意境,訓練語感。

3、背誦積累法

勤記多背,積累知識,將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言語,將是積累、豐富語感的重要途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多種方式地背誦古詩,積累語言,積淀語感。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四

課題:《元日》

(蘇教版第七冊第七單元課文24《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

教材簡析

這首詩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七單元課文24《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為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所作。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寫的是在陣陣鞭炮聲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出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象征無限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的意思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意思。

作為本冊教材的最后一篇課文,它被安排在《春聯》之后,正是因為《元日》一詩中寫到了春節(jié)有“新桃換舊符”的習俗,而且學本文時,春節(jié)將近,學生對此首詩不無親切感。通過本詩的教學,可增加學生對春節(jié)這一傳統節(jié)日習俗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爆”、“屠”、“符”三個生字,重點理解“屠蘇”與“曈曈日”的意思,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增加學生對春節(jié)這一傳統節(jié)日習俗的認識與熱愛。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熱鬧歡快的氣氛與詩人除舊布新的抱負。

4、教給學生一點方法,適當拓展,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

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詩句意思。

難點: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三、釋詩題??????????四、自讀古詩,了解大意???????????????????????????入詩境、悟詩情???????????????????????五、課外拓展????七、布置作業(y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作者王安石。誰來向我們介紹一下詩人?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小結(重??點指出推行新政,為感悟詩情做鋪墊)?1、板書課題 “”什么意思?2、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特別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有哪些傳統風俗呢?過渡:那么,在一千年前的宋代,春節(jié)有哪些傳統風俗呢?請大家自由讀讀古詩,看看你有什么收獲????(一)出示古詩??(二)檢查自學效果1、指名讀,相機正音,教學生字“爆”、“屠”、“符”2、指導讀出節(jié)奏??預設:學生不懂的詞:除? 屠蘇? 曈曈日? 新桃? 舊符3、出示插圖,指名學生交流點撥:“千門萬戶曈曈日”從“千”與“萬”讀出了什么?古詩中形容某種事物或現象極多常用“千”、“萬”,回憶一下,我們課內外積累的古詩中有這樣的詩句嗎?千門萬戶 逐漸演變?yōu)橐粋€成語,平時積累的這樣的成語有哪些?“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到春聯的演變(第一副春聯)?板書: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指導感情朗讀,你認為這首詩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小結:過年了,當然很快樂,除舊布新(板書),新的一年總是充滿新的希望嘛古人云:詩言志,想一想王安石為什么會寫這首詩?(從推行新政角度去理解)?????小結:古詩以極少的二三十字表達極為豐厚的內涵,所以我們讀古詩時,所以我們讀古詩時一定要了解寫作背景,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的理解詩意,體悟詩情。?出示《梅花》?開火車背誦課外積累的古詩(5人左右)?????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學生交流??????????自由讀三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借助插圖了解大意????自由讀一讀,哪些詞語不理解,四人小組交流,不會的大組交流???在了解大意時將句子說通順、說完整(逐句說)?說出自己所知道的這樣的古詩與詞語???????說說春節(jié)時有哪些風俗?????借助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一下過春節(jié)時動人情景???????詩人對推行新政充滿期待、充滿信心,如果你是詩人,寫好這首詩后,你怎樣吟誦?練習背誦????????自由讀,說說這首詩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其他的詠物詩??我國傳統節(jié)日還有很多,搜集其他描寫傳統節(jié)日的詩詞。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古詩中的生字詞,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慶場面

3、感受詩中辭舊迎新的愿望

教學難點:明詩意,悟詩韻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生趣

師:老師先給大家欣賞一組音樂圖片,同學們可要睜大眼睛看仔細哦!

(播放有關春節(jié)的圖片,配以歡快的音樂)

師:剛才同學們看得非常認真,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會聯想到什么節(jié)日呢?

生:過年,過春節(jié)

師:你們怎么知道就是春節(jié)?

生:我們過年也會放鞭炮、掛燈籠、貼對聯

師: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過年時常見的習俗。同學們你們過春節(jié)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放鞭炮、領紅包、吃餃子……

師: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過年時有不同的習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不同的朝代過年習俗也有所不一樣,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走進宋朝詩人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那時的人是怎樣過年的。

(板書:元日)

二、初讀古詩,明節(jié)奏

師:請你們打開課本第128頁,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元日》,讀準字音。(目光巡視,看誰讀得認真、讀得好)

師:剛才大家讀得很投入,誰知道元日是農歷的哪一天?

生:一年中的第一天

師:“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農歷正月初一。我們一起讀:元日

師:誰能當個勇敢孩子,起來朗讀一下這首詩,讀準字音就可以。(提兩三位,相互評價:你讀得真響亮!你讀得音真準確!你還讀出了喜悅之情!老師從你的朗讀中體會出了你很喜歡古詩……)

師:剛才幾位同學讀得非常棒,我們像他們一樣,一起讀。讀準,讀響。(生齊讀)

師:大家讀得真好,關于這首詩,里面還有一個故事,你們想不想聽?

生:想聽

師:寫這首詩的詩人叫什么來著?(故做忘記)

生:王安石

師:王安石特別有才華,不僅文章寫得好,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負,通過他的努力,這一年他終于當上了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宰相。這時的王安石特別高興,心想:手中有了權力,就可以為老百姓多做好事。大年三十的晚上戶外飄著鵝毛大雪,戶內王安石喝著自家釀的屠蘇酒,一杯接一杯。漸漸進如了夢鄉(xiāng)。突然一種聲音把他吵醒。你聽(播放鞭炮錄音),好熱鬧的鞭炮聲,詩人睜開眼睛,溫暖而明亮的陽光透過窗戶,斜射在早已準備好的新春對聯上,紅紅的對聯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的醒目。這時的王安石睡意全無,披衣而起開始吟誦:(課件朗讀《元日》)

三、細品古詩,明詩意

師:現在四個人為一組,根據課件、故事,默讀這首詩,看看詩中寫了什么?開始吧!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分享給大家?

生:爆竹是鞭炮的意思

師:“爆”字跟什么有關?

生:火

師:爆竹原指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后來“爆竹”就引申為鞭炮。(課件配圖解釋)

師:“爆竹聲中一歲除”中“一歲除”什么意思?

生:一年過去了

師:“歲”是年的意思,“除”是過去。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

生:“春風送暖如屠蘇”就是把春天溫暖的風送進酒里。

師:“春風送暖”告訴我們這時“春風”給人是什么感覺?

生:暖和

師:宋朝當時有一種習俗,在過年前用屠蘇草泡酒,過年時拿出來喝。喝了這種酒,一、可以消災;二、喝了這酒全身暖洋洋的,就像春天已經到來。(課件明晰)

師:晚上下著雪、刮著風。這時的風給人什么感覺?

生:冷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六

《元日》教學反思

今天帶孩子們學習了<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元日》,采用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教學。

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場景入手:同學們一定喜歡過年,那你們在過年時最喜歡做什么?學生有說放鞭炮的,有說穿新衣的,有說吃好東西的,有說走親戚的……學生的情緒被帶動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古時候人們是怎樣過年的嗎?想。這樣很快轉入正題。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聯想的什么? 2)古人過年有哪些風俗 ?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氣氛? 3)結合作者簡介想一想結尾一句有沒有更深的含義。讓學生小組合作 學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詩句所表現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詩人所要表達思想感情,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但總覺得是在牽著學生走,沒有讓學生真正讀懂學會。因此,我們應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會學生質疑問題,啟發(fā)學生質疑,教學問題應從學生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一開始就處于主動地位。我們不能滿足于給學生設計好的問題,應鼓勵學生敢問,還要教學生會問,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元日》教學反思

一周的教學工作結束了,在這五天的學習時間里,我?guī)ьI一年級五個班,二年級五個班的學生,學習了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元日》這首詩。由于年級跨度大,班級學生素質情況不同,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了很多收獲和反思。

首先,我在備課時一、二年級準備了一套教案,教學實踐中反饋回來的信息表明,這套教案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適用的。我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由教師在講讀古詩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如:詩題“元日”是什么意思?“爆竹聲中一歲除”一句中的“一歲除”是什么意思?“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句中的“屠蘇”是什么東西?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教材的注釋中都有解釋,提出這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己領會古詩的字面意思,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一教學設計在帶領二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時,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一開始提出問題:“元日”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猜測說是“元旦”,有的學生很著急,卻不知道該去哪里找答案。這時,我及時提醒學生,仔細閱讀古詩后面的注釋。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積累,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很快,細心的同學找到了答案,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要求回答問題……接下來的問題,無需我再多說,學生很自然的主動到教材后面的注釋里尋找答案。我發(fā)現有些由學習主動性的學生還用筆把找到的答案畫上橫線標示出來,我受到啟發(fā),馬上推廣這一經驗,引導學生拿起手中的筆,標示出自己通過閱讀找到的知識點。這樣,既強調了閱讀的效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學習的好習慣,為以后到小學高年級段做學習筆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真是教學相長,聰明的學生給了我意想不到的啟迪。

但是,這一教學思路,在帶領一年級學生學習古詩時,卻遇到了阻力,因為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夠,自主閱讀的能力相對來說較低,我用于二年級同樣的方法提出問題,很多學生雖然在詩后的注釋中找到了相關的答案,但卻因為好多字不認識,讀不通,不敢舉手回答。有個別的雖然舉手了,卻因讀錯了字而得不到正確的答案,于是,我及時地調整了了課堂上引導的方式。由學生自己閱讀尋找答案并舉手回答,變?yōu)閷W生根據教師的領讀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提示下,比較準確地找到答案,并能通過跟讀,回答問題了。

其次,在直到二年級學生賞析古詩時,我在講讀的過程中,偏重了詞語的解釋,如在解釋“前門萬戶曈曈日”這一句中的“曈曈”兩字時,學生在注釋中看到“曈曈,太陽剛剛出生時的樣子”。我接著啟發(fā)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說說春天剛剛升起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給人以什么樣子的感覺?這時,大部分學生能說出春天剛剛升起的太陽,又大又圓,紅彤彤的,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然后我又引導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溫暖的感覺,融入到“前門萬戶曈曈日”的詩句中,并大聲地讀出來……通過這樣的解釋、分析、引導,學生的情緒很快被調動起來了,并慢慢地進入到古詩的意境中,一個個讀得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小臉紅撲撲的……

在指導一年級學生賞析古詩時,我則偏重了字詞的認讀。在教會學生發(fā)音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手打著拍子(動手),大聲朗讀(動口),自主閱讀,標示找到的問題答案(動眼、動腦),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上,手舞足蹈的誦讀古詩。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是巨大的。新課標下的古詩賞析課,應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應再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充分的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圓滿地完成新課標的教學任務,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古詩《元日》教學反思

《元日》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描寫新春佳節(jié)到來之際的一首頗為世人傳頌的詩歌。本課的教學我旨在讓學生感受新春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情景,人們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的感受,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來進行渲染,進行教學:

(1)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教學。先前我們已經學過了《春聯》這篇課文,文章對春聯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紹,學生學完課文后,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yè)興”、“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這些膾炙人口的春聯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入了那個歡樂祥和的氛圍當中。在進行《元日》的教學中,我大量的引導學生們聯系春聯的學習內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繪的歡樂喜慶的氛圍,課文之間很好地進行了融會貫通,效果很好。

(2)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春節(jié),對于學生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提到春節(jié),總是會浮現許許多多幅美好歡樂的畫面,因此在學習“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古詩時,我提問:你們放過鞭炮嗎?誰來說說你們當時放鞭炮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呀?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邊,哥哥姐姐們小心翼翼的去點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時候火光沖天,大家又笑又跳,開心極了……這些生活的場景通過古詩再次讓學生們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歡樂,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了詩句,而詩句所描繪表達的內容又反過來加深擴大了孩子們對新年到來的感受,相得益彰。

(3)結合拓展內容進行教學。當古詩學完之后,我們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幾首描寫歡度佳節(jié)的情景的古詩,“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這樣的詩句又擴大了學生們的理解視野,加深了他們的理解,對元日這首詩歌理解更深了。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情感目標:

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標:

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

教具準備: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通詩歌。

上課前,我們先來讀一組詞語。

1.孩子們,當這些詞語出現在你的眼前,你想到了什么? ——過春節(jié)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放爆竹、貼春聯和福字、拜大年)

2.你們想知道古人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嗎?宋代詩人王安石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叫做《元日》。(板書)讀題。

3.解題:古人用“元”表示頭、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什么意思?指哪一天?古人認為春節(jié)是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故又稱“三元”。再讀課題。

4.想聽聽這首詩嗎?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氣氛?

二、品詞析句,體悟詩情。

1.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古人到底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呢?自己讀讀這首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jié),人們放起了鞭炮,聽著“噼里啪啦”的聲音,我們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詩中的哪個詞就是指“鞭炮”呀?(爆竹)

你們知道除夕夜的爆竹聲,哪一時刻最響?為什么?

那一時刻,新舊更替,這個“除”的意思就是----更換。

這里的“歲”是什么意思?年,哪些成語或詩句也曾用到歲?

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

讀了這句詩,你一定想起了自己在除夕夜放鞭炮的情景,能給大家說說嗎?

從這鞭炮聲中,你仿佛聽出了什么?

是啊!這響亮的爆竹聲充滿了喜慶和希望,這響亮的爆竹聲送走了舊歲,迎來了新春。誰來讀?

人們放爆竹就是為了辭舊迎新啊!怎么能不快樂呢?齊讀。

▲“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這闔家歡樂的日子里,人們除了用放鞭炮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還會喝口香醇美味的屠蘇酒。知道什么是屠蘇酒嗎?

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們將最新鮮的屠蘇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歡聚一堂,迎著和煦的春風,品這新年第一口酒!想象一下,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評:人們的心中一定會涌起一陣陣暖流。

是啊,就像春天里的風一般給你帶來溫暖。

那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

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暖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誰來吟一吟這句詩?

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古代人在禮儀上一般講究先長后幼,可是只有飲這屠蘇酒時是先幼后長!不相信?有詩為證:“不覺老將春共至,手把屠蘇讓少年?!边@正是因為新春開元,年輕人又長了一歲,充滿著朝氣和活力。長輩們希望他們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為!回憶一下,大年初一,長輩們常會怎樣祝福你?

2.小結:同學們,聽著清脆的爆竹聲,品著醉人的屠蘇酒,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你們心中一定充滿著喜悅之情。(出示兩行詩)指名讀。

評價:聽著你的朗讀,我們好像已經融入了那快樂、喜慶的氛圍當中去了。

愿意和他一樣快樂嗎?咱們一起讀吧!

▲“千門萬戶瞳瞳日”

其實除了放鞭炮、喝屠蘇酒之外,人們還會用其他方式歡度春節(jié)。除夕之夜,人們常常會一夜不睡覺,為的就是迎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你知道“曈曈”是什么意思嗎?這個詞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看偏旁,跟什么有關?形聲字, “曈”(由暗漸明)——曈曈:古詩的語言追求精練,這里卻舍得用兩個字。為什么呢?重疊使用,就是為了強調太陽剛升起時明亮的樣子。

想象一下,在經歷了一夜的等待之后,人們看到東方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多么溫暖,多么令人欣喜!

那一輪瞳瞳紅日,在守歲的人們眼里其實象征了什么?(光明與希望)

那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明亮的太陽)

這陽光也照到了人們的心里,在新的一年里。讓人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充滿希望。誰能讀出這種充滿光明,充滿希望的感覺?齊讀。

▲“總把新桃換舊符”

是呀!瞳瞳紅日象征著美好的前景,那紅彤彤的春聯其實也寄予了人們的希望與喜悅之情。知道古人怎么稱呼春聯嗎?

他們把它稱之為“桃符”。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桃符”的?

你們看:這就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是一種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寫上字或像這樣畫上畫,就可以避邪祈福。后來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的春聯。

我們書上的彩圖中就有一副春聯,你們注意到了嗎?

老師用簡體字把它寫出來了,你會讀嗎?這可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它以工整的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fā)了美好的愿望。 讓我們再來讀一遍。

“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一句什么意思?人們的這一舉動有什么含義嗎?

當你換下去年已經陳舊的春聯,換上嶄新的春聯時,你的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3.小結:難怪古人在春節(jié)時“總把——”, “桃”和 “符”指的都是?壓縮省略,交替使用,古詩的語言多么凝練!讓我們一起誦一誦三四兩句詩。

4.總結: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畫面,寥寥數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仍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指名讀。

就讓我們在這種喜悅的氣氛中,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讀好這首詩吧!齊讀。

5.孩子們,王安石筆下的,僅僅是一幅節(jié)日風俗圖嗎?此時的他,已度過了人生中第四十九個元日,每一次都是這樣過春節(jié),為什么偏偏在這年寫下《元日》呢?有時候我們了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后,對詩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出示背景,生瀏覽)看出什么來了嗎?

是啊,他堅信自己政治改革的春天必將來臨,到時定會辭舊迎新,萬象更新!這就是所謂的“詩言志”(板書)啊!詩是表達作者情感,表達作者志向的?,F在的你,對這首詩一定更加深有感觸,那就讓我們融入朗讀吧!配樂讀。

6.我們曾經學過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梅花》,還記得嗎?

在這首詩中,詩人又寄予了自己怎樣的志向呢?

這時的王安石變法失敗,*辭職,十分孤獨。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詩中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齊讀。

7.總結:同學們,不管是《元日》表達出的對變法的充滿希望,還是《梅花》所表達出的高潔堅強,無一不在托物言志,借詩傳情。所以,我們在讀一首詩的時候,更是在讀詩人的一顆美好的心靈,希望你們都能用心去讀好每一首詩歌,每一篇文章!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八

一、學科領域

二、適用年級:適合于小學二年級學生

三、教學內容概述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首吟詠農歷元日即春節(jié)的七言絕句。描寫了春節(jié)期間,民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及避鬼驅邪等民俗文化,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本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又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作此詩時,王安石此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他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兩首詩的大意。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聯系實際生活想象、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學習過程

(一)、走近生活,談話導入

1、同學們,再過沒多久,就要迎來大家都特別期盼的春節(jié)了,那你知道春節(jié)指的是農歷的哪一天嗎?(指名并板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板書)“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作“元日”,請大家一起來讀題。

[“元日”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而“春節(jié)”是人所共知的,以“春節(jié)”引入,不但學生感興趣,而且?guī)椭藢W生理解詩題。]

(二)、回憶生活,說說“春節(jié)”

1、春節(jié)是個喜慶的節(jié)日,能說說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指名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說說自家或見過別人家怎么過節(jié)。

a:放鞭炮(引導學生知道人們大多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目的是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b:吃年夜飯,喝灑慶祝(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起點的開始,預祝有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

c:貼對聯(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師歸納:根據同學們剛才提供的信息,老師大致可以歸納出這幾點:(幻燈出示)炮竹聲聲,告別舊年

舉杯同慶,迎接新年

大紅對聯,美好心愿

[本處設計這個讓學生說說現在人們怎么過春節(jié),是為了接下來的理解詩意作鋪墊的,主要是為了幫他們理解詩中的“爆竹”、“屠蘇”和“桃符”這幾處詞。其實古今時候,人們過春節(jié)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區(qū)別,說出了這些,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三)、聯系“春節(jié)”,想想“元日”

過渡:其實,古代時候,人們過“元日”的方式和我們現在沒有太大區(qū)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看看古時候人們是怎么過“元日”的。

1會讀古詩

(1)、學生自讀,要求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幻燈出示生字,開火車認讀。

(3)、指名朗讀,相機正音

(4)、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什么地方停頓,并標一標。

(5)、古詩朗讀欣賞學生配樂跟讀。

(6)、再讀古詩,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

(7)、多種形式練習朗讀。

(8)、送字寶寶回家(幻燈)

[指導學生的朗讀應是循序漸進的,過多或過高的要求對部分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本課4個生字,本首詩就占了3個,所以在設計中我先要求學生把詩讀正確,當然,詩不像其它的文體,語言比較口語化,隨意化,它有著較強的節(jié)奏感,所以會讀詩,也應當包括讀好詩句中的停頓,表現出節(jié)奏。]

2理解古詩

(1)、課件出示整首詩,背景是課文插圖,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同桌互讀古詩,讀后借助字典、結合插圖也可以聯系我們現在過年的情景交流“我讀懂了哪句詩。”

[鼓勵學生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識。聯系我們現在過年的情景,與一開始學生暢談過春節(jié)相呼應,學生可以根據之前說的,大致推測出詩句的意思。]

(3)、指名集體交流,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為什么放鞭炮等。

a: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b: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c: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詩中指“天剛亮時”。

d: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到現在,人們大多會用對聯貼于大門上。

(4)、理解全詩的意思:同桌互說,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3誦讀古詩

(1)、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樣的,從他寫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也可以從這幅插圖中看出來。請你試著把詩中歡快、喜慶的場面讀出來。

[文中的插圖描繪得很形象,給一種過節(jié)時喜慶的感覺,有助于學生讀好這古詩。]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讀、齊讀

(3)、誰已經能背了?(指名背誦)

4聯系“元日”,遷移學習

(1)、作者描寫元日中的喜慶場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在一開始貼的句子旁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

(2)、小結、介紹:同學們一定發(fā)現了,從古至今,過新年的方式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現在我們叫“春節(jié)”,面古時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經過時間的推移而簡化了,比如“爆竹”簡化成現在的——“鞭炮”、“桃符”簡化成現在的——“對聯”。像這種從古時就有,并世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我們稱為“傳統節(jié)日”。

(3)、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jié)日?簡單說說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

(幻燈展示)

(4)、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語文應該是在生活中學習,又服務于生活的,聯系“元日”,遷移學習,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有一個進一步的了解。]

5了解系作者生活,體味詩的深層內含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有誰知道他?(指名簡單介紹)

(2)、師出示、介紹: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中國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博學多才,官至宰相,《元日》這首詩就他任宰相后不久寫的,那時他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覺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變當時積貧積弱的現象,使底層勞動人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實現千門萬戶瞳瞳日情景。所以這首詩并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jié)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

(3)、再讀古詩,詩中哪一句與王安石除舊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可以視為寫元旦的詩詞中之翹楚。他不僅將除夕與元日的宋代風俗記錄在案,寫出唐宋時代除歲迎新的景況,而且表達了自我的哲學觀念。給學生介紹王安古創(chuàng)作背景,為的是引領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深層內含。]

6根據生活實物,學習生字

爆: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

屠:古時用屠蘇酒以驅邪避瘟疫,現今指宰殺。

符:古時的符是用竹子制成的。

[想想生活上的事物,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概念,加深對生字的識記效果。]

六、所需材料及資源

多媒體

七、評價方法或工具

(1)指名背誦古詩

(2)開火車認讀生字古詩中的七個生字,會組詞。

(3)能把生字的拼音讀準。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九

一、教材簡析:

《元日》,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霸钡谋疽鉃轭^,后引申為“開始”。春節(jié)是農歷歲首,故稱“元日”?!对铡肪褪且皇滓髟佫r歷元日即春節(jié)的絕句。雖然只是四句小詩,但是涉及春節(jié)期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避鬼驅邪等民俗文化,溫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時,詩歌也體現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二、目標預設: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背誦古詩,并能弄懂詩句意思。

2、難點: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時體會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設計理念:

1、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把小學生的好奇轉化為求知的欲望,力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2、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學習。有效地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有效地讀。

3、開放學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學習古詩,可以讓學生在讀、說、畫、寫、議、評等多種學法中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

五、設計思路:

教學思路大致是這樣的:激趣導入??????? 初讀感知??????? 品讀感悟

讀背體會。

六、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jié),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喜慶的畫面,師提問:同學們,課件上的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日子才能見到呢?

生答:春節(jié)。

2、春節(jié)是我國最熱鬧、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jié)日,正如西方圣誕節(jié)一樣。大家回想一下,我國的春節(jié)都有哪些特有的風俗習慣呢?

學生自由述說。

教師交流總結:放爆竹、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拜大年,領壓歲錢,吃水餃,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這些都是春節(jié)富有特色的風俗。這些都是我們現代的人過春節(jié)所具有的風俗,那么宋代的春節(jié)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同學們想知道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王安石的古詩《元日》,學完以后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板書課題。

4、大家看到課題《元日》,腦子里會產生哪些想法呢?可能 會有同學會問:“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嗎。

學生相互交流。

教師總結:“元日”并非現在的一般所說的“元旦”,而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jié)?,F在“元旦”、“新年”一般會指公歷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號。而“元日”是農歷歲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說的“春節(jié)”。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看完課題,現在我們把書打開,看看這首詩到底寫的是什么。課件出示自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白x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揣摩詩意。

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

(1)檢查讀,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指明讀。

教師更正讀音,著重指出生字的讀音:爆、屠、符。(課件演示)

(2)檢查看,請同學說說看課本插圖的意思,大致說說這首詩主要說了什么?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詩句,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句的意思: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弄懂了第一句詩的意思,那有誰能來有感情的讀讀第二句詩,注意第二句的生字詞:屠蘇。

師生相互交流屠蘇的意思: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來,全家大大小小朝東喝屠蘇 酒。據說喝此酒可以避瘟疫。春風送暖,感受美好的春天來臨。

學生小組交流第二句詩句意思,指名回答。

3、師:同學們可真聰明,第二句詩句也弄明白了,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誰能把3、4兩句詩連起來有感情的朗讀。

師生相互交流重點詞意思:①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光輝燦爛的意思。

②總:都的意思。

③新桃、舊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稱桃板。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從漢代起即有用桃木做桃人、桃印、桃符等避邪的風習。我們現在的春聯就是從桃符發(fā)展而來的。

學生相互交流3、4詩意。

師:有誰能夠自告奮勇的跟同學們分享一下這兩句詩的意思?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4、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老師要給你們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有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說說呢?先自己在下面整理一下。

學生回答,教師隨時點撥,或引導學生相互幫助。

5、師:同學們說的真是太好了,現在我們一起再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6、鼓勵學生背誦古詩,小組比賽,哪組背得最好!

四、細讀古詩,體悟詩情(課件演示)

1、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樣來表現春節(jié)的熱鬧歡樂、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的?又選擇了哪些富有節(jié)日特色的景物來表現的。

師生相互交流: 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議一議,詩人是怎么樣通過對新年元日熱鬧、歡樂的動人景象的描寫來抒發(fā)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小結: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飲屠蘇酒,卻是按照先少后老的次序進行的,言辭中寄寓著詩人欣欣然于年輕一輩的健康成長,期待著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年輕人的有所作為,同樣也期待著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換”字,王安石不僅僅是期待著新桃“換”(變)舊符,他期待著更大的“變”,更深的“變”,那就是變革政治,變法圖強。

五、課后作業(yè)

根據詩意,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編寫一個古詩故事。(課件演示)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十

師:喜歡做游戲么?

生:喜歡。

師:好,咱們就來玩一個“猜詞”游戲。老師這里準備了一個詞。我會先把它拿給左邊兩組看,然后請左面的同學用各種方法提示右邊兩組的同學,幫助他們準確地猜出這個詞。猜出答案的,請你馬上舉起手,只是不能隨便喊出答案喲。

師給左面兩組同學出示要猜的詞語:“春節(jié)”。

生:這是一個傳統節(jié)日。

生:這是用來迎接春天的節(jié)日。

生:在這天人們要吃餃子。

生:這一天,北京的姥姥會來我家,跟全家人一起慶祝節(jié)日。

生:這天人們會放鞭炮。

生:這天會收到壓歲錢。

生:過了這個節(jié)日,我們都會長一歲。

生:在這天媽媽會給我們換上新衣服。

……

師(面向右邊兩組的同學):猜出這個詞了么?一齊大聲說出來吧。

生(齊):春節(jié)。

師(將打印好的詞語“春節(jié)”粘貼到白板):我們一起讀這個詞。

生(齊):春節(jié)。

師:剛才我聽到有位同學猜出的詞是“元日”。其實呀,這個答案也對。古時候,人們又把春節(jié)這天稱為“元日”。(板書:元日)跟老師一起讀:元日。

生(齊):元日。

師:元日就是——

生:春節(jié)。

師:春節(jié)就是——

生:元日。

師:我們現在過春節(jié)真是熱鬧極了,可是你們知道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怎樣過春節(jié)么?

生搖頭

師:宋朝有位著名的詩人王安石,他寫了一首詩,記錄了宋朝人過春節(jié)的景象,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古詩《元日》。

生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詩,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圈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

師:生字都認識了么?

生:都認識了。

師:好,我要考考你們啦。

出示“爆”

生:bào。(課件出示拼音)生齊讀。

師:看看這個字的偏旁,想想“爆”字與什么有關?

生:這個字是火字旁,跟火有關系。

師:能組詞么?

生:爆竹。

師:爆竹是什么呀?

生:爆竹就是鞭炮。

師:放爆竹要用?

生:放爆竹時要點火。

師:還能組詞么?

生:爆炸。

師:爆炸的時候——

生:爆炸的時候有火。

生:爆發(fā)。

師:什么爆發(fā)啦?

生:火山爆發(fā)

師:火山爆發(fā)時更是火光沖天。

(出示“爆竹、火山爆發(fā)”)生齊讀

師:我們再來看一個字(出示“余”)。

生:yú。(課件出示拼音)生齊讀。

師:(課件出示“余”字理演變過程)最初“余”指的房屋,你看最早的甲骨文的“余”多像一座房子的側面呀,后來它慢慢演變成為我們現在通行的“余”字。你會用“余”組詞么?

生:余數

生:剩余

生:多余

生:年年有余

師:什么是“年年有余”?“余”指多出來,剩下?!澳昴暧杏唷本褪钦f每到年底的時候家里還有很多食物吃不完,衣服——

生:穿不完

師:錢——

生:花不完。

師:瞧瞧,這樣的生活你喜歡么?

生:喜歡。

師:好吧,現在老師就祝愿你們的生活能夠年年有余。

生:謝謝老師。

師:只說謝謝呀?我也想過上跟你們一樣幸福的生活,你們要怎樣祝福我呢?

生:祝老師的生活年年有余。

生齊。

師:謝謝你們的祝福。希望咱們都能有吃不完的好吃的,穿不完的漂亮衣服和花不完的錢。

師:如果給“余”字加上左耳刀,你還認識么?

生:chú。(出示拼音)生齊讀

師:誰來給這個字組詞?

生:除去

生:除法

生:開除

生:消除

師:詩中有一個詞(出示“一歲除”),我們一起讀一下。

生齊讀

師:這個詞什么意思呢?(指“一歲”)你過多長時間長一歲呀?

生:我過一年長一歲。

師:所以“一歲”就是一年的意思?!俺敝高^去了?!耙粴q除”就是一年過去了。

師:現在我們回到古詩,看看詩的第一句寫了什么內容。(出示“爆竹聲中一歲除”)

師:老師這里有幾幅畫,你能選出一幅作為這句詩的插圖么?

生選擇“鞭炮圖”

師:(指插圖)在鞭炮聲中一年——

生:過去了

師:同學們理解得真好。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句詩(出示“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里我們要學習的生字是哪個呢?

生:屠,tú。(出示生字、拼音)生齊讀

師:誰來組詞?

生:屠夫

生:屠刀

生:屠戶

師:這些詞里的“屠”都表示殺的意思。可是在我們今天學習的詩句中,它的意思跟殺沒有任何關系。(出示“屠蘇”)跟老師讀這個詞:“屠蘇”。

生齊讀

師:誰知道這個詞的意思?

生:屠蘇是一種藥酒。

師:你預習的真好!在古代過春節(jié)的時候,全家老少都要喝一種用藥材泡的酒——屠蘇。據說在春節(jié)這天喝過屠蘇酒的人,在新的一年里身體都會健健康康的。你們喝過這種酒么?

生:沒有。

生:我什么酒都沒喝過。

師:看來,這是古代人過春節(jié)的習俗,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習慣了。

師:(出示“春風送暖入屠蘇”)輕聲讀第二句詩,為它選幅合適的插圖吧。

生選飲酒圖

師:(指插圖)春風吹在身上,感覺——

生:暖暖的

師:春風似乎把這份暖意也送進了屠蘇酒里,喝下去,呵——整個身子都暖起來了。我們一起輕聲讀詩,注意讀出這份暖意來。

師生齊讀

師:真舒服呀。我們再來看第三句詩,(出示“千門萬戶曈曈日”),輕聲讀,為它也選幅插圖。

生面露難色

師:(指點“曈曈”偏旁)注意看“曈”字的偏旁部首。

生選擇日出圖

師: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進了你家、他家、我家……照進了——

生:千門萬戶

師生看插圖讀詩

師:詩的最后一句生字比較多。先看這個字,你認識么?(出示“舊”)

生:jiù,(出示拼音)生齊讀。

師:“舊”的反義詞是?

生:新。(出示生字、拼音)齊讀

師:能用這兩個字組詞么?

生:舊書、新書

生:破舊

生:嶄新

生:除舊迎新

師:“除舊迎新”的意思就是送走——

生:舊的

師:迎來——

生:新的

師:在春節(jié),人們送走舊的一年,迎來——

生:新的一年

師:所以,我們說春節(jié)是個什么樣的節(jié)日?。?/p>

生:春節(jié)是個除舊迎新的節(jié)日。

師:(出示“換”)

生:huàn,(出示拼音)生齊讀

師:聽我的要求,跟你的同桌交換語文書。

生交換語文書

師:做“換”的動作時,你用到了——

生:用到了手

師:所以這個字的偏旁是——

生:提手旁(舉起雙手)

師:組詞

生:交換

生:換衣服

生:更換

師:我們再來看下一個字,(出示“付”)

生齊讀

師:這個字我們太熟悉了,因為——

生:因為咱們班有付麒琨。

師:好,付麒琨你來帶領同學們拼讀這個字吧。

付麒琨帶領拼讀

師:付麒琨,知道你這個“付”字是怎么來的么?我們一起看看吧。(出示“付”字理演變過程)“付”指的是把東西交到另一個人手中。老師這里有個詞,(出示“交付”),我們一齊讀一下。

生齊讀

師:聽老師的要求:把你面前的語文書交付給你的同桌。

生做交付動作

師:“付”就是給?!敖桓丁本褪恰?/p>

生:交給

師:還能用“付”組詞么?

生:付錢

師:這是給人家什么?

生:給人家錢

生:付款

生:付出

師:學了好多生字有點累了,咱們做個游戲放松下吧。

生:好

師:我要找一位同學到前面來配合我一下。誰愿意來呢?付麒琨吧。看好,這是一個字謎游戲。

師把竹子頭飾戴到付麒琨頭頂

師:好,現在大家看著付麒琨猜一個字。

生:竹

生:付

師:同學們對你倆的答案都不太滿意。想想看,付麒琨的頭上頂著竹子。

生:符。

師:怎么寫的?

生:竹字頭+付

師:同意么?

生:同意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十一

一、 導入

1、 課件:迎新春

2、 說說看你想到了什么?結合生活實際談談過年的感受。

3、 揭題:在有關春節(jié)的古典詩歌中,有一首古詩流傳甚廣,影響深遠,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 解題:元日

二、學文

1、初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

2、學貴有疑:預習時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質疑,師板書。

3、學應有法,解疑

哪位同學能幫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請把你的學法金鑰匙告訴大家。教師相機指導。

爆竹:炮仗 鞭炮 指名書寫,師范寫。

(·)的爆竹聲(噼里啪啦 噼噼啪啪 此起彼伏 )

歲:年,哪些詞或詩句也曾用到歲?

歲歲平安 “一歲一枯榮”

除:除去 送走 過去

屠蘇: 草名 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陽 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新桃 舊符:老師也有把金鑰匙,每一單元的整體預習是非常重要的。請同學們翻開123頁,拿起筆來,不動筆墨不讀書,咱們快速地默讀開卷有益:過年,你就明白新桃舊符是什么了。

指名說: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現在的春聯。

4、理解感悟

①明詩意: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

同桌試試,指名說,

課件:結合畫面,再次描述。師描述

② 想象說話: 快過年了,你是什么樣的心情?根據你的生活經歷,說說你過年時總做些什么?

請同學們閉眼想象,腦子里就像在演電影一般浮現出過年時的情景,你仿佛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師范讀,生想象,指名說。

③指導讀: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豐富,把過年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景象描繪出來。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聲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熱鬧氣氛表現出來?

自己試試。指3-4名讀,評價

④背誦,畫面輔助。

三、拓展,了解春節(jié)的各種習俗

1、貼春聯: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指名讀,滲透春聯的知識:春聯有上聯和下聯之分,還有橫批。

2、對對聯:你能試著對出下聯嗎?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春。

3、課文插圖里也有一幅春聯,你能讀出來嗎?

被擋住的字咱們幫它填上: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橫批:辭舊迎新

相機了解除夕夜

5、貼春聯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與祝愿,增加了節(jié)日的氣氛。語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對聯,請看:

· 鶯歌燕舞春無限,雨順風調歲有余。

你能說說它表達了什么樣的祝愿嗎?

6、交流帶來的春聯。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jié)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jié)民俗,搜集春聯。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課前循環(huán)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喜慶的畫面,師提問:同學們,課件上的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日子才能見到呢?生答:春節(jié)。

2、孩子們,你們喜歡春節(jié)嗎?春節(jié)和平日有什么不同?

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

(一)解詩題。

1、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2、齊讀課題。

3、課題質疑:看到課題《元日》,你有什么問題?

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個詞語?!霸铡本褪恰霸眴幔拷忉專涸褪?第一,起始的意識。元日指的是農歷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個節(jié)日---春節(jié)。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語寫在題目前面。(板書:春節(jié))

二、讀詩文

1、打開課文,讀一讀《元日》。注意,聽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第二,反復朗讀,一直讀到這首詩順口了,流利了為止。

2、(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度,不要受到旁邊同學的影響,反復讀。)

(讀書一定要投入,就像你們現在這個狀態(tài),非常好。

3、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

孩子不著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嗎?請其他同學注意聽,看讀正確、清楚沒有?好,開始。

4、讀得真好,字字落實。比如:屠蘇的蘇是平舌音,她讀準了嗎?總把的總也是平舌音,她也讀準了,聲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讀準了,這叫一絲不茍。真好。

5、來,誰來教大家教再讀這幾個詞語(爆竹、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

哪位同學再來讀讀這首詩。不但字正腔圓了,還有板有眼了。

6、真好,大家一定聽出這首詩特有的 節(jié)奏和味道了。來咱們一起來讀。

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一起讀,后三個字,周老師讀。我讀題目和作何,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

(再來,要投入,注意力要集中。)

7、好的,我們反過來,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要讀得想周老師這樣。題目和詩人還是我讀。準備。

8、好極了,就是這個味道。我們再來(重復第一句)。

三、明詩意

(一)談感覺,寫感受

1、詩,不但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還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

2、你看,這首詩,我們反反復復已經讀了好多遍了,老師想問你們一下,你們讀出了什么感覺,什么情緒?誰能用一個詞兒來表達?

高興。

那是他的感覺,把這個詞寫在這首詩題目的旁邊,其他同學不一定寫,因為你們的感覺不一定一樣,那是他的感覺。他讀出了的高興----,

幸福。

你把幸福寫下來。那是屬于他的感受。

熱鬧。

好的,把熱鬧寫下來。

3、孩子們就這首詩讀出了自己特有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說是高興,有人說是幸福,有人說是熱鬧。

(二)默讀詩,追感受

1、大家不妨想一想,比如,我們讀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會有高興的感覺嗎?

再比如讀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你會有幸福的感覺嗎?

再比如,你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你會有熱鬧的感受嗎?

那為什么你讀王安石寫的《元日》,你感覺不一樣呢?

2、[出示全詩]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靜靜默讀詩句,用心細細去體會。周老師有個建議:請看大屏幕。

(默讀)

3、點評,好,很多同學已經勾畫了,這說明你的感覺已經找到了落腳點。

還有一些同學做得更好,不但畫了,還在旁邊寫下了批注,寫出了自己的感受。這說明他的感覺正在轉為自己的語言。

(繼續(xù)默讀)

好極了,把筆放下。

(三)抓風俗,談體會

風俗一:放爆竹:

1、周老師想提一個問題:我們過年的時候都喜歡放鞭炮,古時候的人們也喜歡嗎?何以見得。請問那個詞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了?(爆竹)

2、同學們想一想:爆竹怎么就是鞭炮呢?

你怎么知道的?真會學習,聯系注釋理解,很好的學習古詩的方法。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火花,出聲響。

3、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還要注意右邊下面不是水字。跟周老師一起,把這個詞語寫下來,你們寫在詩句下面。(板書:爆竹)

4、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過年的時候,人們放鞭炮的情景。都有哪些人在放鞭炮?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聽到些什么?

形容一下,除夕之夜,聽到了怎樣的爆竹聲?

(火光沖天的,震耳欲聾的,噼里啪啦的,硝煙彌漫的,)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來我們一起把它寫在詩句的右邊。(板書:熱鬧)

多過渡:宋代的春節(jié),人們喜歡放鞭炮。那他們還喜歡干什么呢?

風俗二:喝屠蘇:

1、屠蘇是什么意思呢?

2、宋代的人們?yōu)槭裁聪矚g在春節(jié)喝屠蘇酒呢?周老師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

請看。

(屠蘇,指古代春節(jié)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3、小結方法:孩子們,學習古詩,可以聯系插圖,聯系注釋,還可以借助工具書,網絡來幫助我們理解。

4、你想象一下,春節(jié)的時候,有哪些人在一起喝屠蘇酒?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在說什么?

5、從這一杯杯屠蘇酒,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啊,這一杯杯祝福的酒,一杯杯慶賀團聚的酒,一杯杯香甜的酒。一杯杯斟滿幸福的酒。(學生寫,師板書:幸福)

7、入: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送入,吹入。暖是什么意思呢?

8、同方討論:這“暖”僅僅指春風吹在人們身上,暖洋洋的嗎?還有什么意思?(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9、小結:柔柔的春風吹來,人們感受到了溫暖;新年到來,人們歡聚一堂,喝著屠蘇酒,說著祝福的話,心里感到了溫暖,感到幸福,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風俗三:換桃符:

1、宋朝的春節(jié),人們還有什么風俗習慣?

2、你怎么知道他們喜歡貼春聯呢?從哪個詞語知道的?

(真會學習,抓住了關鍵詞,還聯系了注釋幫助學習。)

3、是的,我們的春聯就是從桃符發(fā)展過來的。請看大屏幕。

4、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

5、小結:一副副春聯表達了人們新年時的美好祝愿。

四、悟詩情

(一)說風俗:

1、宋朝的春節(jié),人們喜歡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桃符。讓我們感受到春節(jié)那熱鬧、喜慶的場面。這都是春節(jié)時的習俗。

2、除了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你還知道哪些春節(jié)習俗?四人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3、一聲聲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張張春聯,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還有那嶄新的壓歲錢……喜慶的春節(jié)讓我們感受到了節(jié)日的歡樂和熱鬧。

(二)找變化

1、其實這首詩里,還蘊藏著幾處讓人高興的變化。請你仔細默讀詩句,找一找,你發(fā)現了什么在變化?

一歲月在變化,二天氣變暖,三換新符

2、其實啊,王安石的心情也在變化。

(出示: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春佳節(jié),王安石不僅期待著新桃“換”舊符,他期待著更大的“變”,更深的“變”, 期待著變革政治,變法圖強。他對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充滿了自信,充滿了期待。)

3、小結: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看到新的一年到來了,天氣變暖了,家家戶戶換上了新春聯了,多么高興呀。又想到自己的改革就要實施,對新生活充滿了信心。因此,在這個春節(jié),王安石感到分外高興。

(三)激情誦讀:(播放背景音樂)

1、吟誦

(1)當春節(jié)到來,我們看到噼噼啪啪燃放的鞭炮,我想你一定會開心地吟誦一首詩---《元日》

來孩子,開心地:爆竹聲中----

瞧,她搖頭晃腦的,讀出了詩句的味道。

注意,看著大屏幕,讀下去

(2)當我們全家團聚,享受年夜飯的時候,你一定會幸福地吟誦-----

看她讀得多陶醉啊,是啊,吟誦詩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情和感情。

(3)來,我們一起來。王安石看到熱鬧歡樂的春節(jié),看到萬象更新的景象,想到自己的執(zhí)政變法就要實行,國富民強的抱負將要實現,他一定會自信地,興奮地吟誦---

2、背誦

讓我們一起背下這首喜慶的詩吧。

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四)總結學法: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

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五、布置作業(yè)

小練筆:選擇春節(jié)里的一個快樂幸福的場面,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35、元日(春節(jié))

放爆竹?????????????????????????? 熱鬧、

幸福

喝屠蘇????????????????????????? 高興

溫暖

換新符???????????????????????? 變化

......

小學三年級語文《元日》備課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

2、了解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

3、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4、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背誦部分段落。

教具準備:

1、春節(jié)的傳說故事

2、投影

3、各地過年的圖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你喜歡過年嗎?我國傳統的過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來的,過年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嗎?

2、閱讀《過年的來歷》

3、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4、你覺得過年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5、學生交流。

6、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這節(jié)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安石所寫的七言絕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自學古詩

1、回憶學法: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有什么基本辦法呢?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2、你們有信心讀準、讀懂古詩嗎?

三、學習古詩,交流。

1、你讀準了嗎?

2、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jié)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飲屠蘇

迎紅日

換新符

3、要讀懂古詩還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guī)蛶湍恪?/p>

5、在大家的幫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詩了呢?請你試著把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自己說——指名說

l理解古詩可以把用在兩部分間加上自己的話。使意思表達更通順。

6、閉眼聽老師范讀,在頭腦中想象,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結:多喜慶,多熱鬧呀。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如果你覺得讀不足以把熱鬧和喜慶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自己讀——指名讀——全班讀

四、背誦古詩,學習生字。

1、你會背誦了嗎?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們來看看這首古詩的第一個字,要寫對寫好它應該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點書寫。師板演。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4、展示臺進行生字的講評。

爆的最后一筆換的撇不要寫出頭

曈的左邊是日

重點指導“爆”的書寫。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