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備課教案篇一
這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意味深遠。“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本課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怎樣使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是我要思考的問題。本設計采用讀—解—悟的方式,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引導,在學生讀懂內(nèi)容的基礎上,升華感情,感悟友誼,進而主動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
1、讀通讀懂課文,并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文言文的興趣,自覺吸收祖國經(jīng)典詩文。
1、朗讀和背誦課文。
2、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讀通、讀懂內(nèi)容。
理解伯牙為什么絕弦。
ppt課件。
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1、欣賞音樂(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聽過這首曲子嗎?知道叫什么名字嗎?
2、引入課題,釋題:什么叫“絕弦”?“絕”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引出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相機板書。)
3、你們知道伯牙是為誰絕弦嗎?對于他們你們了解多少?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相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自由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2、指名讀文,評價,注意糾正字音。
3、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劃分節(jié)奏。再次指名根據(jù)節(jié)奏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初解絕弦
(過渡:課文我們讀通了,現(xiàn)在我們來把它讀懂。)
1、小組學習,用以上方法交流讀懂的句子。
2、匯報交流。預設:
①四個“善”(出示帶有“善”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里的“善”又是什么意思?“善哉”文中注釋的意思是什么?如果要你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你怎么夸?(太好了!妙極了!真棒!……)
②師:哪些句子寫到伯牙善鼓琴?你覺得這句子中什么字最能表現(xiàn)伯牙心里所想?(志、念)適時小結:同一個字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字又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由此可見中華漢字的內(nèi)涵豐富,韻味深遠。
3、生再次品讀句子。
4、句子讀懂了嗎?根據(jù)剛才的交流加上自己的理解,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四、品析詞句,感悟知音
(過渡:故事我們讀懂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感受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1、伯牙為什么絕弦?他們是什么關系?(穿插故事。大屏幕背景音樂及圖片)面對此情此景,伯牙感到無比心痛。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2、作為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師,你認為俞伯牙的琴聲還能表現(xiàn)什么景物?(想像說話。大屏幕出示)師生接讀: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風!”……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現(xiàn)在請告訴我,何謂“知音”?(相機板書)
4、子期死,伯牙怎么就認為世上無知音了呢?伯牙絕的僅僅琴弦嗎?他還斷絕了什么?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是要表達什么意思?適時小結:俞伯牙用這種方式,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失去知音的悲痛,更是向世人宣告,他們之間的友誼是至死不渝的。正是因為他們對待知音的這種至純至真之情,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shù)的讀者,也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交友的楷模。
5、指名感情朗讀最后一句話。
五、感情升華,深悟絕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這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大屏幕出示)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學生讀,師生接讀。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從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于是摔琴絕弦,決心再也不彈琴,只留下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
3、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六、延伸課外,積累拓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搜集有關描寫知音或友誼的詩句,積累背誦。
伯牙絕弦備課教案篇二
1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
3 積累中華經(jīng)典文化,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記憶背誦。
難點:感受朋友間的真摯友誼。
《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課件
一、揭題導入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古往今來有關交友的名言很多,而我們今天要學習一個有關知音的千古流傳的故事《伯牙絕弦》。相信同學們學習了這篇文章會對友誼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二 、初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1 、自由讀放聲讀,讀準字音。
2、齊讀,注意感受節(jié)奏和韻味。師范讀,進行指導。
3 、同桌互讀,互相評議,指出不足。
三、認識伯牙,理解題目
1、聽伯牙學琴的故事,了解伯牙。(俞伯牙:楚國著名的音樂家,天下操琴的高手)
2、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
3、默讀課文,思考:伯牙為什么要絕弦?
4、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 、解讀絕弦之因
1、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思考:伯牙乃著名音樂家身邊不缺乏欣賞贊美的人,為何子期死后就再也不鼓琴了呢?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3、出示課件,由鐘子期的贊嘆,想象一下那琴聲再現(xiàn)時的場景。師播放高山流水樂曲。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假如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通過琴聲,你聽到了徐徐的清風,你會如何贊嘆?還會有那些場景呢,你又會如何贊嘆?
5、是啊“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毙闹兴睿笥驯氐弥澲?,這就叫--知音啊,難怪如此擅長音樂的伯牙會絕弦呢
6、再次聆聽高山流水,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五、 深悟絕弦,感悟知音
1、再次聆聽高山流水,再讀課文試著背誦。鐘子期死后,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詩,出示短詩,學生讀并體會。
2、面對伯牙的痛苦絕望,你想對他說什么?
3、交流交友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4、同學們,學習了這篇文言文,你覺得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朋友呢?
5、小結:知音難覓,如果你有幸遇到了,希望大家向伯牙對鐘子期那樣去珍愛。
伯牙絕弦備課教案篇三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魅力。
:體會伯牙為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課件、學生搜集資料。
: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xiàn)情境教學。
: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yōu)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后,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么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回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設: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么?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么疑惑嗎?
生:伯牙為什么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么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設: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jù)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jié)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獲更多。誰來體會收獲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于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jié)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么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么快的?
生:結合注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么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合注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后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生1:??!……
師: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生:真棒??!……
師:由此可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其他同學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啊!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里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zhuǎn)化為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眾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nèi)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贊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贊美他呢?
生:……
師:這種贊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么?
師: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動于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么?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nèi)心深處啊!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為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回讀)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里還有包含些什么?
生:……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p>
(觸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設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里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于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配樂,教師深情朗讀)
師:他轉(zhuǎn)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贊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才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絕弦備課教案篇四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和作能力
3、情感目標
欣賞藝術形式的美,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情操。
1、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知音難求。
2、欣賞藝術形式的美,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情操。
多媒體課件
2 課時。
要求學生不要發(fā)出聲音,靜靜地看老師在黑板上所寫出的題目(板書課題)知音故事我們曾經(jīng)耳聞過。今天我們學習它的經(jīng)典原文。
1、注意字詞,又不懂得地方可通過查字典或問老師解決。
2、指名朗讀課文,教師對其中學生讀錯的字詞進行糾正。
3、教師范讀,讓學生體會朗讀本文時所應有的感情
4、指明學生帶有感情的朗讀。
1、疏通文意,理解字詞。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絕:斷絕。
鼓:彈。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兮:語氣詞,相當于“啊”。
洋洋:廣大。
2、理解題目的意思。
3、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4、伯牙僅僅是不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讀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寫下來。
伯牙絕弦備課教案篇五
一、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初步了解學習、理解古文的方法。
3、積累更多的中華經(jīng)典詩文。
二、能力目標:能利用所學方法去自主朗讀學習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標:感受知己的難覓,贊頌心心相印、心靈相通的真摯友情。
導語:有一段友誼至誠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對朋友心心相印,心靈相通;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古文《伯牙絕弦》。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課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齊讀課題。
2、解題。
你們知道伯牙是誰嗎?怎么知道的?(板書:查閱資料)
“絕”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書:借助注釋)
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板書:變通理解)
1、質(zhì)疑:伯牙為什么絕弦?帶著問題走進課文,朗讀古文。
2、出示學習古文的方法。
3、讀通全文。
①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正腔圓。
教師抓住不足適時指導,并出示節(jié)奏指導朗讀。
預設:“兮”是語氣詞,應延長,所以要停頓,但不用強調(diào)重讀。最后一句,師可直接出示節(jié)奏,領讀。
②教師范讀。
③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自由朗讀。
④檢查朗讀。
先指名,再齊讀,
過渡:讀古文不僅要讀出它的節(jié)奏韻律,還要讀出情感,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人物情感。
導語:在剛才的朗讀中,我們知道這個故事講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伯牙(板書),一個是——子期(板書)。
1、默讀古文,揣摩意思。
同學們默讀古文,想一想,古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釋,變通理解。
小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讀懂的句子意思,說給本組同學聽,請同學評價是否準確。
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同學們,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
預設:句1:這兩個“善”字理解為?——(擅長,善于)。老師通過查閱工具書,發(fā)現(xiàn)善有擅長、善于的意思。所以“使用工具書”是理解古文字詞的一個好方法。(板書:使用工具書)
句2:這里的善和前面的善是一個意思嗎?若學生不理解,可先說說后面文字的意思,再來推測善的意思。(板書:聯(lián)系上下文)(應指2至3名學生說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讀,讀出泰山雄偉壯觀之意。)
句3:同上指導,然后2、3句全班齊讀。
句4:學生說出意思后,指導朗讀時,強調(diào)“必”重讀。
句5:學生說出意思即可,暫不作過多拓展。
2、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領會“必得之”的含義。
導語: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里不單只有高山流水,可能還有——
(出示詞語,教師引讀)
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和必得之)
無論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鐘子期都——必得之。
我想問,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嗎?還聽懂了什么?什么心聲?(可再次引讀2、3句中的內(nèi)容)怎樣的人才能彈出如泰山般雄偉壯觀,如江河般寬廣豪邁的曲子?
小結:原來鐘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道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的胸懷。
伯牙雖為宮廷樂師,與皇宮貴族做伴,人們只知他琴藝高超,琴聲美妙,但他寄托在琴聲中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唯有誰得之?誰必得之?這才是——(齊讀第四句)
這樣的默契,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是啊,只有這樣心心相印、心有靈犀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書)
配樂,師生對讀。(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讀這篇古文,好嗎?)
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前面四句,在語言編排上是一句——伯牙,一句——子期,這讓我們仿佛看到當時的他們,一個在鼓,一個在聽,一個在傾訴,一個在回應。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從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3、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諦。
導語:這對知音約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見。可是,當伯牙趕去的時候,看到的是鐘子期那冰冷的墳墓,原來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們齊讀最后一句。
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體會到的情感中朗讀最后一句)
悼知音
俞伯牙為了表達自己喪失知音之痛,在鐘子期的墓前寫下了這首短歌。(師生共讀)
這絕的是弦,不絕的是對知音深深的懷念之情?。∽悠谝凰?,俞伯牙又要回到那無人理解的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的琴藝,又有誰能真正聽懂,走進他的內(nèi)心呢?因此,子期死——(齊讀最后一句)
古人說“士為知已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后人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根據(jù)這個故事譜成了《高山流水》這首曲子。讓我們伴著這段動人的曲子,再一次朗誦全文。
出示一篇小古文《北人不識菱》,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自學古文。
伯牙絕弦備課教案篇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注釋讀懂課文。
3、通過學文,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通過學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通過朗讀、學文,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
:多媒體課件
1、《伯牙學琴》故事導入
2、學生談感受。
3、板書課題,解題質(zhì)疑。
1、分層指導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
自由讀——評議讀——范讀——有節(jié)奏地讀
2、回顧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1、挑疑,引出“知音”。
2、劃出能體現(xiàn)鐘子期視伯牙為知音的句子。
3、了解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于”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指導讀好贊嘆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運用: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以表現(xiàn)出哪些場景,怎么贊嘆?
5、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备形颉爸簟薄?/p>
6、引導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有很多人贊美伯牙,那些人會怎樣贊美伯牙?鐘子期又是怎樣贊美的呢?通過對比,深化“知音”。
7、指導朗讀。
8、學習知音之死部分,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難覓,珍惜知音。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1、引入短歌,配樂朗讀。
2、朗讀課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3、伴隨《高山流水》,感情讀文。
4、背誦課文。